院士发言结束。
把茶杯放了下去,然后坐到位置上。
这场关于引力的讨论,算得上开了个好头。
所有人按照这个突破口,继续向下延伸和挖掘。
“如果说引力是宇宙的基本参数,那这个参数该怎么定义?”
另外一位院士说道:“过去对引力的定义是围绕质量展开的。”
“那其实都一样,”发言的那名院士靠在椅子上,然后侧过脑袋看向刚才回答问题的院士,说道:“其实人类也没有搞清楚质量,和引力一样,都是很模糊的。”
“就像是假设a=b,所以b=a,这两个说白了是一个东西。”
另外几个院士,接着补充道:“对于质量的论证,量子物理领域已经做了近一个世纪的辩证和推演。”
“或许我们可以从中去寻找引力的线索。”
“嗯,虽然量子力学和弦论有一定冲突,但在某些方面还是可以借鉴的吗。”
接着,几个院士互相补充,将量子物理领域对质量问题的研究脉络进行了简单的梳理。
……
现代物理学最重要的根基相对论中,存在着一个人人皆知但默认忽视的问题——
那就是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
惯性质量很好解释,我们平常说的汽车质量越大,刹车距离越长,这个质量就是惯性质量。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火箭,只有达到第二宇宙速度11。2km
s之后,火箭才能摆脱地球的引力,这里对火箭的分析指的就是引力质量。
于是,科学界一个经典的延伸问题就出现了。
惯性质量是否等于引力质量?
对人类来说,这个问题至今都是未解之谜。
只是在广义相对论中,人们让这两个质量完成了相等。
这也是现代物理学体系最终会坍塌的主要原因。
因为现代物理学体系一开始就是在这个假设之下建立起来的。
……
但实际上,在广义相对论发光发热的同时,
有一部分科学家对于质量的研究,始终没有停歇,
甚至因此打开了人类物理学的另外一条重要支线。
为了弄明白质量问题,他们想到了一个最简单和直接的办法——
去找到宇宙中的最小粒子,从而去观察这个最小粒子的质量是从何而来。
为此,几代科学家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接力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