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苏轼与他的弟弟 > 第 114 章(第1页)

第 114 章(第1页)

*

殿试结束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同样是御药院负责。

主考官欧阳修和负责阅卷的翰林学士们阅完手里的四百二十八份试卷,挑出最出彩的十份送去政事堂给诸位相公传阅,之后才会送到皇帝面前进行最终的排名定次。

试卷收上去后要进行封弥誊录,按理说没法根据试卷判断考生身份,但是官家都亲自下场巡视考生的答题情况了,今年这封弥誊录跟没封也没啥区别。

政事堂的相公们没空看四百多个考生的试卷,前十名的试卷还是能腾出时间翻看的,几个人凑在一起看文章,翻一遍就能把文章和考生对上。

富弼拿着那份被翰林学士们点为第一的试卷笑道,“苏家小子果然是个妙人。”

殿试只考诗赋论,那小子还挺会扬长避短。

自知诗赋平平就去学兄长,偏还真让他学到了几分精髓,如此文章送到御前,他不是状元谁是状元?

在场众人中韩琦最清楚他们官家有多喜欢苏轼的文章,看完富弼递过来的文章后也乐了,“好小子,够机灵。”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在前两年便名声大噪,官家偏爱苏子瞻,坊间偏爱苏明允,文坛大家欧阳永叔要扭转华丽无实的文风,对他们父子的文章都很喜欢。

扭转文风需要时间,不是三年两年就能完成的,但是读书人考科举却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以等,所以考场上的文章会写成什么样子还要看主考官的喜好。

主考官喜欢什么他们就往哪儿靠,照着葫芦画瓢也得往主考官的喜好上靠。

文人读书学习不能闭门造车,参加科举考试只会写文章远远不够,要是不合主考官的口味,文章写的再好也没用。

就像苏家小子他爹苏明允,全天下都知道他的文章写的好,奈何那些年科场上流行辞藻华丽声律和谐,他的文章不符合时文风格,因此连考几次都是落榜。

春闱时答题要看主考官冯京的喜好,殿试时答题要看主考官欧阳修的喜好,最后定名次的时候自然要看官家的喜好。

官家喜欢苏子瞻的文章不是秘密,殿试考场上难免有考生去模仿,但是模仿文风也是个技术活儿,若是没有模仿到苏子瞻的精髓还把自家文章的特色给丢了反而是得不偿失,所以没有十足的把握也不会去落笔。

看文章模仿和正主儿亲自教差别大的很,这苏子安有他哥苏子瞻亲自教导,让不熟悉他们的人看,八成会以为这文章是他哥写的。

投官家所好,官家不点他点谁?

文章在几位相公那里传阅,富弼和韩琦看过,很快到了文彦博手中。

文相公皱着眉头,看了半晌后冷哼一声,“投机取巧。”

官家的殿试题目他很不喜欢,这些进士写出来的答卷他也不喜欢,一个个的年纪轻轻锋芒毕露,满脑子都是征战打斗岂能治理好大宋?

前十名的文章翻阅完毕,文相公越看脸色越差,索性将排名的事情交给其

他人,他自己躲个闲眼不见心不烦。

让他来评,十份试卷全部都是下等。

政事堂中不是铁板一块,相公们在政务上理念不同,平时处理政务经常处理着处理着就吵起来,意见达不成一致很正常。

文彦博是个认死理的,他认定的事情谁都别想让他改变,处理政务时和别人有冲突从来不会服软,这次主动退一步也不是觉得他的想法有错,而是他退不退对最终的结果都没有影响。

前十名的名次由官家亲自定夺,他们现在排出来也只是给官家做参考,既然对最终结果没有影响,那他还花那个力气干什么?

韩琦等人见状也不客气,凑到一起开始讨论哪个放第二哪个放第三。

第一名毋庸置疑,肯定是苏家那小子的。

不光是因为官家喜欢,而是那小子的文章写的确实不错,能在殿试上那么从容自信,还敢临场改文风,可见也是个胆大有主见的性子。

第一名众望所归,需要讨论的就是第二到第十。

结果在太阳落山之前要给官家送去,第一名定的迅速,第二到第十这九个排名却迟迟定不下来,诸位相公各有各的道理,大有讨论到截止时间才勉勉强强定下来的架势。

文彦博听他们叽叽喳喳越听越烦,直接换个房间处理公务。

前不久荆州发生灾荒,朝廷要赶紧拿主意赈灾,万千饥民嗷嗷待救,他这些同僚竟然还有心思讨论谁第二谁第三。

胡闹!简直就是胡闹!

文相公气势汹汹离开房间,正在讨论殿试名次的诸位相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拿这个年纪越大越执拗的老伙计没办法。

行吧,他们赶紧定下名次,然后再把他们文相公请回来。

因为文相公对政事堂诸位同僚浪费时间的行为感到不满,试卷在政事堂中停留的时间不长,定下名次后很快被快马加鞭送到官家跟前。

送到官家面前的试卷已经解封,毕竟是皇帝,考生的姓名籍贯家庭背景没必要连他都瞒着。

赵顼在试卷送进来后立刻打起精神,他在书房有个小桌,有时间就会来这里和他爹学习怎么处理政务,或者说,和他爹一起学习怎么处理政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