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来回到现在的许宁知道,这些公司日后将成长为全球航空业的重要力量。
例如,阿联酋航空最终会拥有超过120架的空客A380巨型客机,成为该机型的最大运营商。
即使在削减订单后,这个数字依然令人惊叹。
对于小型飞机,这些财大气粗的航空公司更是毫不手软,购买起来毫不犹豫。
想象一下,能向这些快速扩张的航空公司出售飞机,那将是一个多么诱人的市场。
当许宁透露这一信息时,在场的人们需要时间来消化这惊人的消息。
他们呼吸变得沉重,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老一代航空人难以置信地想到,有一天华夏竟然能够把国产飞机卖到欧洲,这本身就是一项伟大的成就。
即使是已经有所了解的戴国荣,也感到心跳加速。
短暂的沉默之后,易合旭首先打破了寂静。
尽管他也对未来满是期待,但经验告诉他,实际操作将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特别是考虑到当时的航空标准组织JAA还没有强制执行力。
“小许同志”,易合旭开口说道。
易合旭喝了口水,平复了内心的激动:
“要让华夏与欧洲在民用航空产品上实现对等互认,这任务可不简单。
老实说,这对他们几乎没啥好处,你真觉得能说服他们?”
“我对民航领域了解不多,但我知道我们最大的优势是庞大的国内市场。
不过,这张牌已经用在波音和麦道身上了。现在面对欧洲,单靠结冰和防除冰技术,恐怕不足以打动他们。”
这话听起来有点泼冷水,但确实是现实。
其他人也并非不清楚这一点,只是刚才沉浸在兴奋中没来得及细想。经易合旭一提醒,代表团成员们渐渐冷静下来。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们的航空工业还不够强大。
如果能独立生产满足国内需求的干线客机,哪怕性能一般,也能在这场谈判中占据主动。
可惜我们还做不到,而且这不是短时间内能改变的。
众人带着疑惑或期待的目光转向许宁。
主位上的戴国荣见状,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早就在考虑这个问题,本不想冒险,但在路上的闲聊让他改变了主意——既然许宁展示出了系统性的思考,不如再信他一次!
最坏的情况不过是谈判重头再来,而现在才刚开始第一轮,重新开始也是可以接受的。
看着旁边胸有成竹的许宁,戴国荣感到自己的选择可能是正确的。
这个年轻人显然做了充分准备,只是时候未到,尚未开口。
于是,他放下茶杯,给许宁递了个台阶:“易总提到的是个大问题,但我相信小许同志肯定已经有想法了?”
许宁觉得时机已到,正好借戴主任的话引出自己的思路:
“确实,目前的筹码还不足以让欧洲全面开放。”
许宁解释道:“我并不是建议立即实现全面的对等互认。”
他的话让局面变得明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