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我为祖国献礼手工制做 > 第426章 肩上的责任更重了(第2页)

第426章 肩上的责任更重了(第2页)

漂亮国后来评估认为,那次事件使华夏的预警机发展延迟了3到4年。但即便如此,损失也已降到最低。

这一次,许宁有信心不仅弥补这些损失,还能让华夏的空警系列提前领先世界。

“根据我们过去的经验,您的顾虑确实有道理。”

许宁恭敬地回应:“所以我们考虑利用现有的技术,开发一款中型预警机作为备选方案。

这样,不管国际合作是否顺利,我们都有自己的机型可以依靠。”

王学意点头表示认同,然后话锋一转,用手指轻敲桌面:

“因此,我早前咨询了梁绍霖,看看运-8是否有潜力用于预警机改造。他特别推荐了你,说你是唯一能在短时间内给出确切答案的人。”

“原本我打算从14所直接前往京都,没想到今天在这里遇见了你。”

许宁有些惊讶于自己在业内声望的传播速度。

这种认可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肯定,也为实现重生后的宏伟目标铺平了道路。

同时,这也让他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对于王学意的问题,许宁深吸一口气,准备详细解答。

对他而言,这根本不是难题。

毕竟,前世的空警200预警机就是在运8三类平台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

而现在的运8F-400经过一系列改进后,在性能上尤其是安全性和低速操控方面有了显着提升,远超之前的版本,因此作为特种飞机如预警机的载体更为理想。

如果许宁之前与丁志恒合作的研发方案能够顺利实施。

那么新世纪开始时,华夏应该已经完成了对图204214客机的国产化改造,那时候运8这位“老将”或许就可以退居二线了。

但这是未来的可能性,现在仍需依赖运8这个“小天地”来施展拳脚。

从后见之明来看,空警200虽已成功,但仍存在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

对于不满足于简单复制过去研发的许宁来说,这正是他发挥创意的空间所在。

然而,他最关心的是当前华夏的雷达技术究竟达到了怎样的水平。

电子工业发展迅速,2002年电科14所能够制造出预警机所需的雷达,并不代表1997年的技术水平也能做到这一点。

因此,面对梁工和王院士的信任,许宁保持了谨慎:

“我非常感激您们对我的信任,但要做出准确判断,我还需要更多详细信息。”

“预警机的核心在于雷达技术,虽然运8平台具备改装潜力,但最终能否实现,取决于我们能否获得一款足够紧凑且高效的雷达系统。”

他举例说明:“比如,像圆环工程中使用的十几米宽的圆形天线罩,显然不适合安装在运8上,因为太大了。”

尽管没有得到明确承诺,王学意却从许宁的话语中感受到了积极的态度。

他意识到,许宁认为预警机改型是可行的,只是出于工程师应有的严谨态度,不愿轻易下结论。

喜欢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