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我见青山明开夜合 > 第三辑 亲 情(第1页)

第三辑 亲 情(第1页)

重回村庄

三十年前,告别生我养我的村庄,我开始到城里生活,每年很少回乡。

三十年前的村庄,岁月的表盘仿佛停止了转动,你不用担心抓不住时光的指针——从早晨第一缕阳光洒在窗外,到傍晚夕阳挂在西边那一排群山之巅,每一刻的光阴都有驻留。如果你很主动,有了兴致,它很愿意与你娓娓对话。

全村清一色的泥草房,房前屋后的石墙、栅栏,前街(gāi)后街的几条土路、三口老井、一棵老榆树,赵家的牛,刘家的狗,老巩家的沙果树,老张家的杏树,院子里的磨盘和摆放的农具,炕上的火盆和摇车,常和你一起玩耍的玩伴,每年春节期间秧歌队里大人们的扮相……你今天见是那样,明天见还是那样,明年见,也没什么两样。

岁月慢下来了,四季无意,云风无形。可却有一位时光摄影师,将关于村庄的角角落落、家长里短、小桥流水……拍成了照片,录成了视频,不知不觉中存储在你的记忆深处。

多年以后的某一天、某一刻,或许是一个梦,或许是一闪念,或许是一次无意的闲聊,那些珍藏的记忆,就会瞬间清晰呈现。

村庄东头通向村外的那条路,走出一代又一代游子。每一个离乡的人都是村庄放飞的风筝。当风筝飞得越来越高远时,系风筝的长线自然会绷得越来越紧,放筝人开始担心线断筝飞,总想把一个个放飞的风筝收回故乡。

其实,风筝们更想归来。

三十年后,自己也能感觉到,我每年回村庄的频次在增多。

和三十年前比,房子全都变成了砖瓦房,村里出现了十二栋楼房。村里路的走向没大变化,适当地取直,全都铺上了柏油路,安上了路灯。最西面的那栋房子,仍是张五子在住。最南边的那栋房子,仍是邓老师的家。

这期间,由于乡政府落户村里,陆续新增了七十八户人家,大都集中在村东头,那里成了村庄的开发区。

张家的地还是张家的地,李家的田还是李家的田。土地没变,却种走了华年,种老了容颜。在人与大地的对话中,人,最终都是俯首称臣。

早春的归燕仍在衔泥,迎来送往的乡音依然熟稔醉人。

太子河桥下依然是那熟悉的长长的太子河,只是夏日里,再也见不到游泳戏水的喧闹;冬季时,冰面上不再有爬犁和“单腿驴”

的舞蹈。

如今的村庄有些像现在的孩子,显得更文静了,因为从前最爱玩闹、最善玩闹的那群孩子都已步入中年,玩不动,闹不动了。村里小一点儿的孩子喜欢上网玩手机,大一些的要么外出求学、要么到城里打工,留在村里的中青年,农闲时的娱乐项目是打扑克、玩麻将。

村庄的夜晚总是来得更早,村庄的黎明还是雄鸡报晓。

三十年当中,该走的走了,该老的老了,该留下的一直留在村庄,该回来的陆续回来了。村庄宛如一位宽厚慈爱的老母亲,她从不说什么,更不埋怨什么。她知道:该走的留不住,不该走的走不远,想回来的早晚会回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