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除鹈、子规之名外,又有子归、布谷、获谷、蜀鸟、杜宇等别名,差不多是诗词中别名最多、被描绘最频繁的一种鸟了。
杜宇其实不是鸟名,而是人名,且是一个帝王的名字。
春秋时期,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非常关心民生疾苦。
当时蜀地洪水成灾,民不聊生,望帝极为忧心。这时有个叫鳖灵的人献计治洪,凿巫山,开三峡,治理水患。
望帝见他功高,认为他才真正是能为人民带来福祉的人,功德在自己之上,竟然把帝位拱手相让,自己隐居西山。
然而这只鳖看名字都知道不是好人,登上帝位之后,就开始鱼肉百姓,无恶不作。杜宇这才知道自己所信非人,竟然陷民众于水火,因此忧伤成疾,呕血而亡,死后化为鸟鹊。因为一心想着百姓衣食温饱,每到春天,还是呕心沥血,声声啼唤催促:“布谷布谷,快快布谷。”
书载:“四月也,有鸟名获谷,其名自呼。农人候此鸟,则犁杷上岸。”
《荆楚岁时记》则以为其声“架格架格”,为催人驾犁格也。
总之,都是关心民生、催促农耕之意。
左思说:“碧出苌弘之血,鸟生杜宇之魄。”前一句说的是碧血,后一句说的是望帝,都是伤心精魂所化。
顾况有诗:“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李商隐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杜牧说:“杜宇竟何冤,年年叫蜀门。至今衔积恨,终古吊残魂。”
写的都是这个典故。
李清照在春宴上不闻歌舞,却独听杜宇哀鸣,想起的又是什么呢?仅仅只是怜惜“风定落花深”吗?
这首《好事近》的词牌名让我想起当年的《庆清朝慢》,我猜,这场宴会很可能也是一次宫宴,而且是绍兴十三年的宫宴。
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金议和。
十二月,岳飞以“莫须有”罪名被杀。
绍兴十二年(1142年),赵构亲母韦太后奉徽宗梓宫归宋。
于是,朝局初定,宋金划江而治,暂时相安。宫中民间的各种宴会也就重新歌舞升平起来了。
绍兴十三年(1143年)春,学士院进奉帖子词,百官赐春幡胜。久无消息的李清照,也被请出了深宅,为高宗的庆典添一抹金。
但是眼见文恬武嬉,酒暖香融,她真的能当作什么都没发生,一切回到从前了吗?
不可能的,红雪堆积,国破家亡,那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伤痛,不会跟着春去春又来就只做无事的,别人看到的是姹紫嫣红,听的是弦管喧阗,而她眼中却是暮春冷落,桃花、樱花、玉兰纷纷开败,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纵然樽前强颜欢笑,夜间亦是梦魂千里,飘摇无依。
那一声声杜鹃啼血啊,如泣如诉,无休无歇,水流花谢,万古伤心。
四
宋时惯例,立春、端午二节,翰苑皆须向宫中进献“帖子词”,剪贴于禁中门帐,供帝后欣赏,为宫中雅事。
此俗自建炎以来废弛已久,于绍兴十三年(1143年)始复,李清照的文字赫然在列。
这很难说是一件好事还是哀事。因为人们很难接受清高孤寂的李清照在晚年忽然写起赞歌祝词来,然而生活需要仪式感,朝廷更需要秩序,哪怕只有半壁江山的南宋朝廷,也总要尽快恢复旧日的秩序。
而这样的秩序,需要名流雅士一起帮忙维持并粉饰,也包括命妇贵女,名满天下的第一词女易安居士就这样重新站到了人前。
她是神宗朝宰相王珪的外孙女,翰林学士李格非的嫡长女,又是徽宗朝宰相赵挺之的儿媳妇,江宁知府赵明诚的嫡妻,身份尊贵,才华出众,自然是宋高宗粉饰太平的最佳人选。
且看看李清照作品中的这几首另类文字:皇帝阁春帖子
莫进黄金簟,新除玉局床。
春风送庭燎,不复用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