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李清照生平经历简介 > 的茶凉了(第1页)

的茶凉了(第1页)

{X一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清照词中,最多是秋天。

立秋之后,白天渐短,日影渐凉,连照在窗棂上的阳光都显出几分惨白萧索。霜重露凉,梧桐叶落,午夜梦回时,听风过檐铃,寒蛩凄切,犹觉凄苦。

越到年老,越害怕失眠。那些阳光下哄骗自己暂时忘记的伤痛总会于夜半时分不期然涌上心头,堆砌成重重叠叠的灰土尘霾,在幽闭拥堵的记忆空间里纷纷扬扬,呛得人窒息。

然而词人并不说自己恼恨孤夜难眠,反说梧桐应恨晚霜催落,暗示“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之痛,情感蕴藉,哀而不怨,手法极其巧妙。

有些伤永远不会痊愈,有些爱从来没有褪色,只是经过了时光的磨砺,便都显得有些黯沉,幽婉,怆然无力。

此时又能做些什么呢?

宋代四件雅事:焚香,点茶,插花,挂画。

李清照用一句工整的对仗描述了两件:团茶与瑞脑香。

这里的团茶,有个歧义:大多数人倾向于泛指制成饼状的茶,但亦有人认为在宋朝,团茶单指皇家御制的龙凤团茶。

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

《宋史·食货志》载:“茶有二类,曰片茶,曰散茶。片茶蒸造,实棬模中串之;唯建、剑则既蒸而研,编竹为格,置焙室中,最为精洁,他处不能造。”

据此可知,似乎民间所用饼茶只称片茶,唯有御制饼茶称为团茶,包括龙凤团茶、小龙团、月龙团等。

从前赵明诚知淄州时,偶得一卷白居易手抄经书,打马回家与李清照彻夜欣赏,对烛细读,便是喝的小团茶。

不过,晚年的李清照还喝得起龙凤团茶吧?以她的名望身份,既然有份参加宫宴,偶得御赐也是可能的,又或是友人所赠,再或许只是一种修辞手段罢了。

倒是很像一句广告词:喝茶嘛,我只喝龙团;焚香,我只用瑞脑。

上片明写了两件雅事,下片则暗用了两个古人典故。

“仲宣怀远”,指的是三国时“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字仲宣,因写《登楼赋》而闻名,主旨在于去国怀乡之思。

也因此,我们才可以肯定李清照这阕喻意不明的怀远之作,写于南渡之后,不仅怀人,更是思乡。毕竟,她自己也是经常临高阁,看栖鸦归巢,闻暮天画角,叹“西风催衬梧桐落”的。

“莫负东篱”,指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这是李清照一生的偶像。只是,此时青州归来堂尽付兵燹,却到哪里重温桃源时光?

这阕词中,虽然字面上只说了团茶与薰香两件事,插花没有明写,但是既然道是“莫负东篱菊蕊黄”,想来席间一瓶清供也是少不掉的。

至于壁上,当然不乏名家字画,这可是赵明诚与李清照的一生收藏,再落魄也还是有几件珍品傍身的,可谓不写之写。

四般闲事,只应惯熟,李清照一一做来,件件从容,即使是半世漂泊,茕然一身,也依然保持着最优雅的姿势,细枝末节,概莫轻忽。

说到挂画,可不只是简单地随便将一两幅字画挂起来就行了,如同焚香点茶一样,其间的学问大着呢。

宋人赵希鹄《洞天清录》有载:

择画之名笔,一室止可三四轴,观玩三五日别易名笔。则诸轴皆见风日,决不蒸湿。又轮次挂之,则不惹尘埃。时易一二家,则看之不厌。然须得谨愿子弟,或使令一人细意卷舒,出纳之日,用马尾或丝拂轻拂画面,切不可用棕拂。室中切不可焚沉香、降真、脑子、有油多烟之香,止宜蓬莱笺耳。窗牖必油纸糊,户常垂帘。一画前,必设一小案以护之。案上勿设障面之物,止宜香炉、琴、砚。极暑则室中必蒸热,不宜挂壁。大寒于室中渐着小火,然如二月天气候,挂之不妨,然遇寒必入匣,恐冻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