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杜邦家族传记 > 第五章 南北战争(第2页)

第五章 南北战争(第2页)

在南北政权激烈的对峙中,双方都各自派出使者来到特拉华州,希望能够拉拢杜邦家族,最起码,要能试探出他们的真正立场。然而,老谋深算的杜邦家人并不急于表态,直到1861年4月底,伴随着萨姆特要塞炮战开始,南北战争全面爆发后。查尔斯·杜邦才向弗吉尼亚州的南部同盟总统送出密函,保证家族中有部分人愿意支持南方。这封信内容重大,因此被迅速上呈到南部同盟军总司令罗伯特·李将军手中。

与此同时,阿尔弗莱德的次子拉蒙·杜邦,则收到来自华盛顿的信笺。

这是国务卿威廉·斯瓦特和陆军总长西蒙·卡麦隆的紧急召见。按照信上的要求,拉蒙立刻赶到华盛顿。

拉蒙·杜邦,是此后30余年内协助亨利主持家族大局的中流砥柱。1849年,他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化学系,并同其最小的叔叔亚历克斯·杜邦(后因爆炸身亡),一起加入了火药厂工作。父亲阿尔弗莱德作为公司领导人的最后一年,拉蒙在不少研究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他经历了相当繁重工作的考验,尤其是在刚进入工厂时,按照父亲的要求,他在操作一线亲身体验了重复乏味的体力劳动,以至于短短四个月中瘦了14公斤。

在那段时间中,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拉蒙对一次工厂范围之外事故的处理。

1854年5月31日清晨,有三辆四匹马拉的大篷车,各自装着2吨重的桶装杜邦火药,沿着市场街,向特拉华河码头缓缓走去。按照杜邦家的操作规程,每辆马车之间必须保持400米距离,万一发生爆炸事故,也能损失局限在一辆马车内。

鬼使神差的是,在这一天,杜邦企业的规章制度并没有被遵守。三辆马车几乎挤到了一起,当其中一辆马车突然爆炸时,马上引爆了另外两辆。总共有三匹马、三位车夫和两个路过市民在爆炸中丧生,市场街两旁的建筑也收到了很大破坏。

由于这一惨烈事件,杜邦公司费尽心力和威尔明顿城建立起来的融洽关系,受到了巨大损害。亚历克斯·杜邦是家族中第一个赶到现场的人,他碰到一群愤怒的民众,嚷着要吊死杜邦家族中的每个人。幸运的是,拉蒙随后赶到了事发地点,身边还带着工人们,他们一起维持住局面,震慑住那些愤怒得几乎要失去理智的人们,让他们最终放弃了用私刑来解决问题的冲动。

此后,杜邦公司花了将近10万美元来赔偿爆炸引起的损伤。由于爆炸而损失的声誉,却只能依靠时间来恢复。为了让市民的愤怒得以平息,并确保日后的安全,杜邦公司修筑了一条环城马路,以便能够安全地将危险的火药产品,运输到克里斯蒂娜河边。在那里,有着新建的独立码头,可以将火药运送到船上。直到今天,这条马路依然被称为杜邦路。

当阿尔弗莱德去世之后,拉蒙继承了他对技术的兴趣,继续努力提炼硝酸钠。1857年,他发明了一种新方法,能够让这种原料更为适合于生产火药,并由此获得了专利。在新配方中,含有了较高比例的氧和氮,可以将导致火药潮湿的硝酸盐杂质燃烧殆尽,在火药生产的技术方面,这是相当重要的进步,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减少了对英国企业生产的硝酸钾的依赖。

1858年,在亨利·杜邦的决策下,拉蒙出国进修。这既是对他之前投入企业技术发明工作的奖励,同时也赋予这位家族中后起之秀考察英国和欧洲大陆火药生产技术的重任。

在乘坐“阿拉伯”号客船前往欧洲的航程中,拉蒙同船长成了好朋友,并经常与之分享上等雪茄。一天,在闲聊中,拉蒙自豪地告诉了船长自己的身份,还不无得意地透露说,自己的房间里有四磅火药,是带到欧洲去换取样品的。船长的表情顿时僵住了,他盯着拉蒙嘴角旁雪茄闪烁的红光,马上叫来手下,让他们将火药拿到轮船的储藏室中。

三个月后,拉蒙不辱使命,回到美国。他带回了一大堆的图纸、专利副本和实验室设备,同时也带来了参观比利时、德国、法国、英国和爱尔兰火药厂的经验。无论是装在手提箱内的文件,还是他脑海中宛如火山熔岩般奔腾的想法,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创新因素,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并不被较为保守的叔叔亨利所接受。

幸运的是,此时决定杜邦公司命运的,并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国内局势的发展。1861年,随着南北关系的日益紧张,拉蒙在华盛顿接受了北方政府的指令,他将很快再次踏上伦敦的土地。

南北战争中的身影

1861年11月中旬的一天,伦敦码头被苍茫雾色所笼罩。一个美国人混杂在人群中,从刚刚抵达的“非洲号”轮船上走到岸边,随后很快消失在街道拐角的尽头。

他就是拉蒙·杜邦。

为了不引起特别的关注,拉蒙尽量让自己的行踪看起来和普通旅行者没有什么不同。同时也努力不让自己看起来同如火如荼的美国内战有任何关系。实际上,在他的手提箱中,有着林肯总统亲自下达的秘密指令:利用美国联邦经济情报局所提供的300万美金,加上杜邦家族的信誉,在英国采购尽可能多的硝酸钾。

拉蒙行走在伦敦狭窄的街道上,身边不时驰过马车,高官们在白宫的话语却犹响耳畔:“拉蒙先生,你这一次是否能够努力成功,对美利坚合众国意义非凡!”

拉蒙知道,英国政府和美国南部同盟有着密切的经济和政治关联,这决定了自己的任务不可能轻而易举地完成。

让拉蒙未曾想到的是,由于他身材瘦削、颧骨高耸,加上蓄着络腮胡子,又操着美国口音,他的行踪还是被伦敦无处不在的小报记者所注意到。一时间,谣言四起,甚至有人说是亚伯拉罕·林肯本人前来秘密会晤首相,结果引发了整个伦敦政商界的骚动。

趁着人们还没有反应过来,拉蒙走遍了伦敦、利物浦和格里诺克,迅速收购了英国所有的硝酸钾。一夜之间,从罗斯柴尔德银行大厦,到英格兰银行,谣言被描绘得更加有声有色。市场上的硝酸钾价格也迅速上涨,货主们给拉蒙开出苛刻的条件,要求他必须一次性付清款项,否则就无法保证顺利履约。

拉蒙付清货款,调度到了四艘货轮,将已经购买到的将近2000吨硝酸钾陆续装箱,打算尽快运往美国。然而,他很快在《泰晤士报》上读到一篇充满陈词滥调的报道,报道的内容可以用一句话进行概括“英国不应同意美国政府的硝酸钾采购计划”。

拉蒙非常清楚,这篇报道的背后,必然有着政府的授意。因此,他立刻赶往港口,希望催促货物的装载进度。果不其然,英国海关的执法人员很快来到码头,要求立刻检查货主的证件。

在这种情况下,普通人采取的办法当然是尽快配合履行手续,然后尽快找机会带上货物开溜。然而,作为皮埃尔·杜邦的重孙,拉蒙尽管年轻,但却有着一套祖传的政治手腕,那就是千方百计地找到错综复杂关系背后的关键点。

正是这套手腕,让杜邦家族从凡尔赛宫廷,到拿破仑帝国,再到新生的美利坚,都能获得游刃有余的发展空间。

在一番攀谈之后,拉蒙很快与为首的执法官熟悉起来,他极力邀请这位官场老油条共进午餐。酒过三巡,两人谈笑风生,执法官很快就透露出真相。原来,要求阻拦货船出港的指示来自唐宁街的首相官邸,首相帕莫斯顿勋爵亲自下达了这一命令,作为英国对美国最新采取的禁运手段。

拉蒙毕竟年轻,听到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他接下来的整晚都懊恼地在旅馆中踱来踱去。他依然不清楚美国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英国做出了禁运决定。

带来如此困难的,正是拉蒙的叔叔——海军准将塞缪尔·杜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