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李清照最有名的十首诗 > 金石漂流记(第3页)

金石漂流记(第3页)

李清照离开建康后,一路追着皇上的脚跟跑,好容易跋山涉水赶到台州时,台州太守已经逃走;回头到了剡县,出睦州,又丢掉衣被急奔黄岩,雇船入海,日夜兼程追赶着皇帝的车驾御舟,从海道往温州,又往越州。

然而建炎四年十二月,高宗大约嫌逃亡队伍过于臃肿,便命令郎官以下官吏分散出去,李清照便又随着人流到了衢州。

一个孤身无依的女人,携带大批辎重奔波于乱世之间,李清照的怆惶苦楚可想而知。

难得牛头山大捷让朝野上下为之一振,然而李清照没来得及松一口气,却听闻了一个切身相关的恶讯:朝中竟有人谣传赵明诚“玉壶颁金”,上表弹劾,暗示赵明诚通敌。

这件事的起因,是在赵明诚病重时,有个叫张飞卿的学士前来探望,知道他喜爱古玩,便带着把玉壶与他欣赏一番,随即携去。而且那壶也不是玉,而是块形似美玉的石头雕成。

但是不知道怎的,竟有人说起此壶,且说赵明诚将壶送给了金人。

通敌乃是灭族大罪,这让李清照十分惶恐,遂决定将家中青铜器等古物投献朝廷,以此自白。但当她于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重新赶到越州时,皇上已驾幸四明,她不敢将东西带在身边,便写了字据寄放在剡县。

谁知后来官军搜捕逃兵时,径自将所有财物取去,听说全部归入了一位李姓将军家中。于是,此前仅存的物件,再次去掉十之五六。只剩下最为宝爱的书画砚墨,还有五六筐,再也舍不得放在别处,便索性藏在床下,亲自保管。

李清照在越州时,借住于一户姓锺的人家,所余书画箱笼便放在床下。不料有天晚上,竟有盗贼掘墙而入,又将大部分书画盗去。

李清照悲痛不已,悬赏收赎。过了两天,邻人钟复皓忽然拿出十八轴书画来求赏。显然,这次盗窃事件乃是里应外合之举。当真世态炎凉,人情险恶,善良优雅的李清照对人性失望到了极点,反而无话可说了。

静夜清寒,她枕着残缺的书痕梦影抱病而眠,在异乡的简陋床榻上,静静流下泪来。

至此,半世里节衣缩食呕心沥血收藏的图书文物已经大都散失,只剩下几件残零不成部帙的书册三五种。此时,她便是追上帝驾,也无可奉献了。

但是不去追皇上,或者说不去投奔弟弟,又该去哪里呢?

于是,李清照拖着疲惫病弱的身子,继续追着皇帝的讯息迤逦前行。就这样,她一路转徙于台州、睦州、温州、衢州、越州,直到绍兴二年(1132年)春天,才终于来到杭州,再也支持不住,病倒下来。

即使在病中,她也一日没有忘记丈夫的遗志。

风朝雨夕,李清照一边继续删订《金石录》目录,一边抚摸着仅剩的字帖,想到这些珍品一一得来何其艰难,昼夜失去又何其容易,不禁悲从中来。

见书如见人,她回忆着在汴京每初一、十五与赵明诚携手进出当铺与大相国寺的美好,想着青州归来堂家中赌书消得泼茶香的清脆笑声,还有在莱州没日没夜地整理校题这些书卷的情形,“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束十卷作一帙”。册录两千卷,有题跋的就有五百卷,何其宝贝爱惜?

而今旧梦尚温,伊人何在,手泽犹新,墓木已拱,悲夫!

她也对自己产生反省:难道人性所专注的东西,就是这些身外之物吗?爱惜如护头目,何其愚也?人们对物质的执念,能够逾越生死而念念不忘吗?难道天意认为我资质菲薄,不足以享有这些珍奇的物件?又或是明诚死而有知,对这些东西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

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

真如杜鹃夜啼,字字泣血。

宋代书画收藏到了今天已是天价,所谓“一页宋纸,一两黄金”,又道是“家财万贯,不及宋纸一张,宋瓷一片”,想象一下,倘若李清照的收藏传至今日,说是富可敌国也不为过吧?

但是人过中年的李清照在人去财亡之后,似乎也看淡了。

绍兴二年,李清照在终于完成全部书目的删订后,在“后序”

中注下“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一行,长吁一口气。

亦有版本作“绍兴五年”,且李清照已经五十二岁了。年逾半百,漂泊无依,一灯如豆,著书不辍,何等凄凉?

《金石录》,可以看作她与丈夫结缡三十载的最好纪念与追忆。

他们,曾经真爱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