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川北指的是哪里 > 夜宿山庄(第1页)

夜宿山庄(第1页)

越往里,愈加清幽。

车似乎也快了些,像离家的游子,荒腔走板地哼着某个烂熟于胸的歌谣,奔跑、跳跃在连接着家的最后一段山路上。不知是谁领头唱了一句什么,车上的人一下子被点燃了,全都高高低低应和起来。我们这一车沸腾的人,像是一头误入他境的巨兽,扬扬自得,浑然不觉天色已晚,路旁树梢上、枝丫间,一只只各色的鸟儿,盘旋起降,旁若无人,奔向自己的巢穴。落日的余晖斜打过来,把车上三分之二的脸浸染在纯粹的金色之中。胃痛舒缓了一些,车窗外一闪而过的只有绿,绿,一味地绿,像一簇簇奔流的绿色火焰,不管不顾时令已近孟冬,依然蓬勃昂扬着万物生的宏大主题。

车在老支书山庄外宽敞的空坝停住时,我才明白今晚就要宿于此山中。但我本能地不愿相信,缠着同行的小A求证,在我反复几次“为什么”的追问下,他举起一根粗短的手指,郑重地支了支高度近视眼镜框,歪着头开始从上到下打量我,仿佛我不是他认识近十年的文友。是的,千真万确,那当儿有凉风跑过我耳际。事隔多年了,仍然历历在目。那是到甘孜的第二个晚上,怀着喜滋滋的、猎奇的心理,我们一行人去感受当地人提供的夜宿帐篷,新鲜感随着那轮红日一起沉到山的那头后,我们才开始触及尴尬的现实。没有卫生间,没有自来水,一群来自不同地域、没有洗漱的男人,和衣胡乱挤在一起睡通铺。关于甘孜的苍凉壮美的记忆,总是在一些不经意的时候,如影随形地缀着几个大汉此起彼伏的鼾声和磨牙声,以及我在黑暗中,努力鼓着近视眼,小心翼翼跨过七扭八歪的身体,悄悄摸出帐篷,寻找方便之所,迎面撞在脸上、手上的大团大团的风。回想起这些,我不禁悄悄打了个寒战。好在披着一身阳光的杨团长立于荷塘之上、拱桥那端,带着朗朗声腔,高呼开饭了。

多数时候,一餐宜人的饭菜,便能抚慰一个饥饿的胃。所谓的抚慰,当然不能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充盈、膨胀,而是以熨帖的姿势,给它足够分量和持久的拥抱。如果记忆没有偏差,那晚最后一道菜尚没有上桌,我便破天荒地端起杯,带着几分于我有些格格不入的豪爽,让热情的小A帮我倒了大半杯白酒。我承认,这和小A一直在那儿拿我的酒量与酒品说事有些关系,但平心而论,即使那晚没有小A,我想我也是要喝一杯的。这一次采风,与太多大家同行,书画界的李秀贵老先生、南充篆书第一人棚哥、国画家黄仕超老师等。通过市文联采风这样一次行动,让各界文艺精英集结,以他们手中的笔、手中的毫、举起的镜头、定格的文字,从各个维度,去记录、洞见、呈现脱贫攻坚的伟大成果,把改革开放后我市人民生产生活的沧桑巨变塑造、浓缩、提炼为人们可观可感可评的文艺作品。被赋予这样光荣的使命,我注意到队伍里的每个人,不分长幼,无论男女,由内而外,都散发着一种不可言状的光芒。这种光芒,有种庄严,有种神圣,她不言不语,牵引着我们,一步,一步。

席间,我有幸与女书法家吴小英老师邻座,前一晚在南部宣传部书法笔会上,她的书法艺术深深地惊艳到了我,学习观摩的间隙,我刻意用录像全程抓拍了她执手教一名书法爱好者转腕运笔的影像。力量在她手上,力量在她眼里,力量在她笔尖。那当儿,我产生了一种深深的错觉,仿佛功夫女星杨紫琼空降于斯,此时她就跨步于案前,她不是在挥毫泼墨,不是在写字,而是扎着马步,在练功,在打一套功力深厚的太极。力量的背后,她一定有着厚重的书一样的人生吧!果然,席间,她向一桌听者讲述了她的人生,坎坷、挫折、穷苦曾一度影子一样跟着她,她曾以为没有尽头的日子,不过,恍然一夜之间,新时代的足音铿锵而来。如今她安享晚年,重新拿起手中的笔,从容地书写讴歌这个伟大的时代。讲着讲着,笑意装满了她的眼睛,而她脸上的皱褶,在我看来,这一刻,环聚成了一朵花的样子。我默默闭上了嘴,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面前,在一段书卷一样的人生面前,近段时日困扰自己的那点“小我”烦恼,显得多么微弱和不足道。于是,在热腾腾的人声中,我只能敬酒,怀着深深的敬意,敬她,敬出口成章的诗人,敬充满爱心的作家、画家及熟悉的小A。然后,不觉间,我的身体,我的心便被一股暖流包围了,在这个晚秋,在朱德故里马鞍,在老支书山庄。

歌声飘起来时,先前放了碗筷的艺术家们风一样聚了过去,黑压压围成一片。想必是在我们吃饭的当儿,老板已经在院坝里忙碌,为采风人员提前摆放、安装好了音响、电视。不知是谁第一个唱的,窗子挡不住,黑夜挡不住,人声挡不住,歌声长了脚一般,爽爽朗朗地跑过来,钻进我们耳里,附在我们身上,让我们一时间热血沸腾。我也跟着往外跑,脚步翻飞,有些关于夜晚和光火的东西,像时光的碎片,噼噼啪啪,扑面而来。我想起上中专那一年,我们去中坝野炊,一直到夜晚,我们燃起柴堆,手拉手,哼唱着随口而来的歌,旋转,跳跃,任青春的时光轻飘飘地溜走。“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王主任浑厚的嗓音响起时,我也不由自主跟着哼起来,但没吐出几字,我嗓子便突然酸涩起来,有什么卡在那里,不能连贯,只能时断时续。

有人开始舞蹈,和着节拍,三步四步,不拘形式。举目四望,在灯光映照下,夜中的山色像罩着一层神秘的纱,朦胧秀美,安然祥和。

我是乘着杨团长高昂、激越的歌声独自离开的。他的歌是真正的歌唱,带着阳光的成色,带着高亢的旋律,带着抒情的诚真。这样的歌唱,注定应该属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注定应该属于伟人朱德故里,注定应该属于这个叫作老支书的晕染着红色基因的山庄。在这个暂时远离尘世喧嚣的迷人夜晚,是适合放歌的。

一步步走在发白的公路上,两旁是夜中变得黑重的树木,我仿佛游离在梦的边缘。恍惚间,那个孤独的男孩,那个以文字充饥的少年,那个朝着文学的殿堂攀爬的文学青年,在时光的那头,正一路念白着,高歌着,趔趔趄趄,向我奔来。远远望见巍然屹立的朱德纪念馆大门牌坊时,杨团长高亢的歌声还在山谷的上空深情地缭绕。我突然想放歌,在这他乡的夜里,扯开喉咙,一边唱一边走,往里走,一直走,沿着来时的路,沿着心灵最初的方向。走到朱德纪念馆那长长的石阶去,走到伟人的汉白玉塑像旁,向他讲述一个伴着改革开放大潮成长起来的青年人的心路历程,向他描摹我身处的这个时代的瑰丽华章,向他说一说我的小家,以及家中有关爱与幸福的话题。

往左折回,爬上一段花木掩映的缓坡,便进入了今晚住宿的院落。依山而建,三面围合,穿梁斗拱,典型的川北民居。院内一棵硕果压弯枝条的橙树下,十来位老师就着星星点点的月光,或坐或站,围成两个圈,还在热聊。我移步过去,加入其中一个。都是关于这次采风,关于这一路所见所闻,新农村、八儿滩、湿地公园、幸福指数、脱贫、奔小康等字眼,一个个从他们嘴里欣喜地蹦出来,和着他们脸上宽展的笑意,听起来悦耳极了。黄仕超老先生在追忆过去,那些他在玻璃上画画、讨要生活养家糊口的艰难日子,让他不愿多提,沉重地讲述了这段之后,我注意到他抿了抿嘴,转头环视一圈围着他的后生晚辈,好像最终确定是身处当今盛世,终于舒展眉头,长长吐出一口气。最让我感同身受的是随后小A以他年轻的声音,在夜空里所作的构想,他说采风回去之后,要从一粒花椒写起,勾连自己小时候那碗寡淡的白饭,记录一个人、一个家、一个村庄,以及一个国家命运的摔打、奔跑和跨越。最终,小A说一滴水,可以折射一缕阳光,一粒花椒,同样可以折射我们这个时代,这个变得有滋有味的时代。跟着黄老师,跟着小A,大家七嘴八舌,粗犷的,细腻的,急的,缓的,重的,轻的,仿佛无数穿着彩线的绣花针在飞舞,沿着细密精美的针脚,在共同绘就一幅锦绣长卷。

兰苑的木质门半开着,像一只安谧的耳。听着辛酸,听着喜悦;听着苦难,听着幸运;听着过去,听着未来。它不语,它不言。那幅夜空中我们织就的长卷,此时一定沿着某种秩序,被它一一收进了心底。睡意浅浅地袭来,有关甘孜的担忧早在拿到设计独具匠心的房卡那当儿就已去除大半,笑意盈盈的工作人员向我们一再保证,这里水源充足,设施齐全,只要愿意,睡前洗个长长的热水浴,并非奢侈之举。所以,甘孜的故事今晚不会重演,虽然我尚且不知道同住的许师傅是否打鼾或磨牙。开了一天的车,许师傅许是已经累了,唱歌时并不见他的身影,他早于我之前回了房间。随着他的走动,他高薄的身子映在雕花玻璃窗之上,生动地变幻出一幅幅睡前活动剪影。此时,他停住了脚步,正躬着身,或许他怕打扰院里树下的夜谈,正在一格格按动遥控板,把爱看的足球比赛音量调试到最小。不觉间,置于房间一隅一盏灯倏忽亮了,从院落望进去,那盏橘色像枚小太阳般静静燃烧的落地灯,让我突然想起当年乡下母亲用柴火烧得红通通的灶膛,有母亲的依偎,以及那些红通通的灶膛陪伴,那些漫长的冬日———仿佛一直紧紧靠着春的怀抱。

向着那束光,迈开大步时,我听见身后的夜色像脱缰的野马,千匹万只,顷刻间奔腾而起,带着厚积的力量,层层向我包围过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