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我想看一下追光者 > 第146章 崇祯帝明朝的末路悲歌(第2页)

第146章 崇祯帝明朝的末路悲歌(第2页)

崇祯帝即位之初,政权被阉党把持,当时的内阁辅政大臣如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李国普等人,要么谄附魏忠贤而上位,要么得到其奥援。

崇祯帝深知魏忠贤阉党势力的危害,决定铲除以巩固政权。即位之初,他不动声色,表面尊重魏忠贤及其党羽以稳定局势,暗中观察并收集罪证。

天启七年(1627年)十月以来,大臣陆澄源、钱嘉征等人陆续向魏忠贤发起弹劾,列举了魏忠贤的十条罪状。魏忠贤得知后,在朱由检面前哭诉,朱由检命内侍当庭朗读钱嘉征的奏状,让魏忠贤跪着聆听,魏忠贤十分恐慌。

之后,魏忠贤以生病为由,请求辞职,朱由检批准他回家养病。其后,朱由检将魏忠贤贬谪至凤阳(今安徽滁州附近),又以其身边多有身带兵刃的亡命之徒、疑其有反叛之心为由,将其逮捕至京,魏忠贤得知后,自缢而死。朱由检又逮捕其党羽,或处以死刑,或发配充军,铲除了阉党势力。

崇祯元年(1628年),崇祯帝举行枚卜大典,增补了钱龙锡、杨景辰、来宗道、李标、周道登和刘鸿训六位内阁大学士。其中李标、钱龙锡和刘鸿训算是清流人物。后来,随着阉党势力清除,原内阁成员如施凤来、张瑞图、李国普、来宗道、杨景辰、周道登等人先后去职。李标曾担任首辅,后韩爌复出,李标主动谦退。韩爌是明末政坛重要人物,四朝元老,三朝辅臣,两度出任首辅。

崇祯帝在位期间,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为了迎击后金,崇祯元年(1628年),朱由检将袁崇焕任命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命他率兵前往辽东前线,抗击后金。

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后金大汗皇太极南下进犯,兵临北京城下,朱由检命袁崇焕率兵回防,守卫京师。但不久,大臣温体仁上书弹劾袁崇焕通敌,朱由检信以为真,再次召见袁崇焕,责问他擅杀毛云龙、战事不利等事,命锦衣卫将他逮捕,其后又判处袁崇焕死刑。

崇祯年间,由于小冰河期发展至高峰,导致干旱、蝗灾频繁,粮食歉收,造成了“民穷财尽”的局面。

西北地区和中原受灾尤为严重,百姓流离失所,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叛军四起。朱由检曾采取多种措施试图缓解旱灾,崇祯三年(1630年)四月,因天久大旱,朱由检搬至文华殿居住吃斋,并命百官修身反省。

崇祯七年(1634年),减免了登州(今山东蓬莱)和莱州(今山东莱州)两个受灾地区的欠缴赋税,又向陕西、山西发放钱币,赈济灾民。此外,朱由检还多次在宫中祈雨,但他的措施未能改变全国多年灾荒的颓势。

据史料记载,崇祯年间,江南地区的赋税增加了三成,而北方灾区的赋税更是翻倍。另一方面,朱由检削减了宫廷的开支,甚至连自己的用度也尽量节省。然而,这些努力对于庞大的军费开支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朱由检多次调整部署。他曾大力支持孙传庭组建新军,期望能一举平定农民起义。孙传庭在陕西练兵,一度取得了显着的战果,多次击败李自成的部队。但由于朝廷催战,孙传庭仓促出兵,最终兵败身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朱由检可谓是举棋不定。他先是重用袁崇焕,给予其极大的权力和信任。袁崇焕曾许下“五年平辽”的豪言壮语,但却因擅杀毛文龙等事引发争议。当后金兵临北京城下时,袁崇焕又被怀疑通敌,最终被朱由检处死。此后,朱由检又相继任用洪承畴、杨嗣昌等将领,但都未能彻底解决边患和内乱。

在处理与大臣的关系上,朱由检时常表现出急躁和多疑。当周延儒提出一些应对策略时,朱由检一开始大力支持,但一旦策略未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便对周延儒心生不满。

崇祯十年(1637年),皇太极派清军入侵。卢象升曾立战功,如活捉高迎祥等。朝廷内部主战与主和分歧大,卢象升虽名义总督天下兵马,实际仅指挥1万兵马,友军不配合,朝廷支援也不力。

1638年12月中旬,卢象升在巨鹿蒿水桥被清军包围。他亲自率亲兵以大炮、弓箭与清军死战,弹尽箭绝后,拒绝突围建议,拿起长剑冲入敌阵,格杀20夺名清军后,率20余人冲向清军军阵,最终壮烈殉国,年仅39岁。卢象升之死使明朝北方防线削弱,加速了明朝衰落。

崇祯十三年,张献忠在谷城再度揭竿而起。此前,张献忠曾接受明朝招抚,毅然决定重新起兵。他振臂一呼,无数饱受苦难的百姓纷纷响应,其势力如燎原之火般迅速扩大。

得知张献忠起兵后,崇祯皇帝朱由检心急如焚,急忙调兵遣将前去围剿。然而,此时的官军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锐气。连年征战让他们疲惫不堪,军饷时常拖欠,待遇极差,士气极度低落。面对张献忠的军队,他们虽人数众多,却难以形成有效的围剿。

崇祯十四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气势如虹地攻破了洛阳。洛阳城中的福王朱常洵,这位过着奢华生活的藩王被李自成处死。福王的财富堆积如山,李自成的军队获得了大量的粮草和巨额财富。这一胜利犹如一剂强心针,让李自成的实力大增。

福王的奢靡与百姓的困苦形成了鲜明对比,李自成此举大快人心,也吸引了更多走投无路的百姓加入他的起义队伍。有了充足的粮草和财富,李自成的农民军如虎添翼,成为了明朝统治的巨大威胁。

崇祯十五年,松锦之战拉开帷幕。洪承畴率领的明军主力在这场惨烈的战役中全军覆没。这场战役对明朝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松锦之战中,明朝在战略决策上出现了重大失误。各部队之间配合不力;后勤补给困难重重,士兵们常常饿着肚子打仗。而清军则士气高昂,战斗力强大。最终,明军在这场战役中一败涂地,更加陷入了绝境。

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势力强大,直逼北京。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起义军攻入城中,崇祯在宫中撞钟召集群臣,但无一人上朝,他明白自己已走投无路。

于是,崇祯穿上蓝色道袍,命皇后与嫔妃自尽。他带着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登上紫禁城后的煤山(今北京景山),在一棵歪脖子树上悬绫自尽,享年34岁。王承恩随后也在对面一棵海棠树上自缢殉主。

据《明史》记载,在崇祯的怀中夹有遗诏,上书:“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勿伤百姓一人。”

崇祯的遗体被起义军找到后,由昌平州吏赵一桂主持丧仪。赵一桂东拼西凑,最后以募捐来的二百二十六两白银,将崇祯与皇后周氏的遗体一起葬入皇贵妃田氏的陵寝。

清朝建立后,打着为崇祯帝报仇的旗号入关,为收买人心,将田妃墓改名为“思陵”,并于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下旨以礼改葬崇祯皇帝,并开始营建思陵地上建筑。

在顺治帝的命令下,思陵地上建筑的修建才勉强完成,不过“明楼、享殿之制未大备”。顺治十六年(1659年),对思陵进行了再次修缮,将崇祯皇帝重新入葬,并改谥为“庄烈愍皇帝”。

朱由检在位17年,他将亡国归因于“诸臣误朕”。后世学者多对朱由检的勤于政事和勤俭节约进行了肯定。

喜欢历史追光者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历史追光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