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我想看一下追光者 > 第155章 康熙王朝亲征噶尔丹与南巡之路(第3页)

第155章 康熙王朝亲征噶尔丹与南巡之路(第3页)

在南巡途中,康熙到达多个地方,其中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康熙幼时曾由曹寅的母亲曹孙夫人哺乳,这位保母在康熙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了悉心照料。在康熙心中,曹孙夫人有着特殊的地位,如同亲人一般。

在这里,康熙见到了六十八岁的曹孙夫人。

曹孙夫人跪在内堂前迎接康熙,康熙十分高兴,急忙上前扶起她,连连称她为“吾家老人也”。

此时,庭中萱花盛开,古人以萱喻母,康熙亲书“萱瑞堂”三个大字赐给曹孙夫人,以表达对保母的感激之情。

曹寅见康熙为母亲亲书,万分感激,再三跪拜致谢。康熙一时兴起,还命随行太子书写唐朝“诗豪”刘禹锡的“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对联赐给曹寅。

此外,康熙在这次南巡中还考察了当地的民生、吏治等情况。并且,他在南京明孝陵题写了“治隆唐宋”四个字,既表达了对明太祖朱元璋的赞誉,也有笼络广大汉族地主阶级和知识分子人心的目的,有利于少数民族对汉民族统治的巩固和加强。

康熙第四次南巡(1703年),这一年康熙50岁。带着大臣从京城出发,进入山东后仍走东路,返程时乘舟走京杭运河过山东。

在山东,康熙在济南观泉,他三过济南而三入,每次观泉皆有留题,如第四次南巡入巡抚署观看珍珠泉,书《三渡齐河》即事诗,令悬之署门,观趵突泉,书“源清流洁”匾额,书“润物”匾额,令悬珍珠泉,书“学宗洙泗”匾额,令悬省城书院。

在泰山,康熙祭祀泰山之神,且第二次南巡和第四次南巡都曾登临泰山。他还到曲阜祭孔,首次南巡时不仅躬祭孔子,还要听讲经书。

此外,康熙在南巡途中也关注百姓生活状况,在山东途中告知户部山东民生情况,对未完成上年钱粮的州县予以蠲免,并令拨漕米二万石赈灾等。

康熙第五次南巡发生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此时康熙52岁。

康熙在皇太子允礽、皇十三子允祥等扈从下离开京城,第二天在张家湾登舟南行。十七日到天津,二十二日进入山东境内,未到济南、泰山,而是乘船直接到达黄河与运河交口清河县,视察河工并赈灾。第二站是渡口驿,第三站是临清州,第四站是东昌府三里铺,第五站是阳谷荆门闸,第六站是济宁州,经峄县韩庄闸出山东境。

在此次南巡过程中,除了视察河工和赈灾,与当地的文人墨客、学者交流,了解地方文化发展情况,促进文化的融合与传播。

借机考察沿途地方官员的治理能力和为官作风,对表现优秀的官员进行褒奖,对存在问题的官员予以处理,以整顿吏治,确保地方治理的有效性。

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生活状况、生产情况以及民间的诉求等,为后续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推动水利建设,有利于减少水患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黄河与运河是当时重要的交通和经济命脉,对其治理的重视有助于维护水上运输的畅通,进而推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考察地方吏治,能够促使地方官员更加勤勉尽责地履行职责,提高地方治理的水平,维护社会的稳定。

康熙第六次南巡(1707年),此时康熙54岁,他带着几个儿子一起出发,从京城的畅春园启程。一路上,他们先进入了山东。在山东的德州第六屯停留了一下,接着又去了德州杨家湾、恩县方阡、武城朱官屯等地,后来到了临清州。之后又经过堂邑李官营、东平州王坝老口地方、济宁州花家阡、滕县新庄桥、峄县韩庄闸,然后出了山东。

在这次南巡中,康熙特别关心黄河和运河的情况。他到了清河县,亲自去查看地形,还测量水位流量呢。要是发现工程有问题,就赶紧整改。

他还很关心老百姓过得好不好。看到老百姓日子苦,就叫当地官员少收点税,多修点水利工程,让老百姓的日子能好过点。

在一些地方,康熙还在台儿庄,就举办了一场“诗词大会”。山东峄县有个叫李克敬的人,给康熙献上了《雅颂八章》,康熙一看,觉得写得特别好,就给他评了个第一。从那以后,李克敬考试可顺了,最后还当了翰林院编修。

他还与当地学者、士绅积极交流,广泛听取他们对国家治理的建议,为进一步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积累宝贵经验。康熙对沿途经过地区的吏治进行了严格考察,督促官员勤勉为政,以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康熙第六次南巡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在他54岁之际,展现了一位伟大帝王的担当与责任。通过与学者、士绅交流以及对吏治的考察,进一步促进了国家治理的完善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康熙六次南巡历时二十三年,对黄河治理、经济贸易以及官员提拔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他提拔了靳辅、张鹏翮等治河能臣,他们大力整治黄河,修筑堤坝、疏浚河道,有效控制了黄河水患。

南巡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贸易的发展。保障漕运畅通,推动南北物资流通。他还采取减轻赋税、鼓励商业发展等经济政策,激发了江南地区的经济活力,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蓬勃发展,农产品商品化进程加快。

喜欢历史追光者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历史追光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