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瓦房店记者电话 > 从紫阳堡走出的紫阳先民(第1页)

从紫阳堡走出的紫阳先民(第1页)

W一直以来,陕南就流传“湖广填陕西”的传说,紫阳也一度成为四方流民躲避战乱的世外桃源,形成了五方杂处、土著无多的局面。然而,也有我们的紫阳先民走出大山,远在四百多年前,就在异地他乡开拓他们的家族历史。

一日,县档案史志局来了两名风尘仆仆的男子,年龄小的大约四十来岁,年龄大的可能有五十岁左右,都一脸倦色。我接过介绍信一看,上面写道:

兹介绍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总工会纪委书记朱万俊等二同志,前来紫阳了解该县明朝时期人口迁徙情况。请查找县志及介绍紫阳政史资料。

落款是景泰县总工会。陌生的县名让我们来了兴趣,在地图上搜寻了许久,才找到它的位置。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东临黄河,西接武威,南邻白银、兰州,北依宁夏、内蒙古,地处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的过渡地带,为河西走廊的东端门户,距陕西南部的紫阳有千里之遥。在一番寒暄之后,我们开始交谈。

故事起源于一次续写家谱的活动。据说,远在明朝万历年间,朱氏家族的祖先从一个叫紫阳堡的小地方出发,翻山越岭到达甘肃中部长城脚下屯垦戍边,并于后来娶妻成家,生了两个儿子,历经四百多年的生存繁衍,形成了一个四五千人的庞大家族,聚居在白银市的景泰等两个相邻县。朱氏子孙在家业兴旺发达之后,动了续修家谱寻根问祖的心思。就是在这次续修家谱的过程中,他们根据家谱里“紫阳堡”的线索一路追寻到了这里。由于不知道紫阳的具体地点,他们一行4人乘火车走了整整4天,先从甘肃坐火车到西安,再从西安寻访到宝鸡,又经宝鸡奔到汉中,最后才从安康坐班车到了紫阳。我们问:为什么不在网上查一查呢?至少也可以少走一些冤枉路啊。同时我们也暗自钦佩他们的执着精神。

翻阅《紫阳县志》得知:

明朝中期,明政府为了对付陕南流民起义、控制汉江并截断川陕间的这一重要通道,于正德五年(1510)在任河嘴设置了紫阳堡。属于军事设施,具有军政合一的性质。正德七年(1512),左都御史洪钟建议将紫阳堡升为县。获准。割金州西南、汉阴东南境置紫阳县,设治所于紫阳滩之左,并建文庙,学廨、未建城垣。

于是,我们产生了一系列疑问:朱氏祖先在明万历年间(1573—1620)从紫阳堡出发,此时已经建县六十多年,从行政区划来讲,应称紫阳县,而不应称为紫阳堡了;如果根据人们的称谓习惯,可能就指任河嘴这个设堡的小地方,那么寻找的范围也缩小了许多;但是朱氏究竟属于老户还是后来的流民呢,也无法得知了。因为在紫阳置县之初,全县分为五里,居民仅147户,至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才增加到14324人。

在紫阳做过清知县的诗人江开在《紫阳竹枝词》中写道:“前明正德年辛未,设县分疆尽陡坡;老户只存三十七,至今川楚客头多。”这里说的是自明朝禁山政策实施之后,紫阳人就“老户无多了”的现状。四方流民纷纷落户扎根。尤其是经过明末清初的多次兵燹之后,老户更是所剩无几。通过清朝两次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后,湖广、江南等地的流民就成为紫阳人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不少的朱姓族人落户紫阳,开始了刀耕火种的开拓史,并大量散布在任河、汉水各处的乡镇。但不一定是朱姓老户的后裔了。

另一个让人感兴趣的问题是:他们的祖先当时是怎样走出去的?在交通极为不便的条件下,背井离乡跋涉数千里去往遥远的边境戍边,其艰难困苦可想而知的。当我们比照地图结合县志资料后方才恍然大悟:他们会不会是沿著名的茶马古道行走到目的地的呢?

茶马古道是指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商贸通道,是中国汉族和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后期最为兴盛。

而紫阳茶在唐代已经列为朝廷贡品,“山南茶”经过茶圣陆羽《茶经》著述而名闻天下。宋代开始实行“茶马法”。自明至民国年间,紫阳茶远销西北,多先集结于汉中、西乡,然后沿褒斜道经留坝、凤县、两当到达天水;再从天水分为两路:一路经清水到达庄浪等地,另一路经甘谷、武山、陇西、临洮到达临夏,再北上即可到达长城。这是当时紫阳茶的一条运输线路,属于茶马古道的一部分。朱氏祖先很可能沿着这条曾经繁盛一时的古老商道到达甘肃境内的边陲要地。同时我们又想,他有没有经商的可能呢?可否这样设想:他曾经是无数茶商当中的一员,由于种种原因而流落到了甘肃河套地区长城附近,并在那里定居了呢?

由于历史的久远和资料的缺乏,太多的疑问无法找到正确答案。而由于这两位不速之客的到访,如今的紫阳人知道了远在千里之外的甘肃省白银市还散落着几千紫阳先民的后裔,此是应该值得庆幸的。无论我们的先民以何种方式走出了紫阳,不管他们是戍边,还是经商,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这个存在为湖广移民大规模进入并开发紫阳,同时又有紫阳土著走出大山提供了重要佐证。

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两位来访者时而欣喜、时而失落。虽然没有更多的证据来佐证朱氏祖先的具体发源地,但是寻访到了自己的祖先是从一个山水秀美的人间仙境走来,心愿足矣。

临走,他们感谢我们的热情接待让他们感到了亲人久别重逢般的温暖,说此次续写家谱完成后,一定赠送一套给县档案史志局,并且还要组织家人来紫阳看看。我们送上殷殷的祝福,在火车的轰鸣声中与他们依依惜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