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开始进攻!”
通讯器里传来了大山的命令。
所有机动步兵立刻以班为单位,“跳”进了对接通道里。
史尔特尔堡垒的人造重力场并没有覆盖到这条通道,所有士兵都通过动力甲的推进装置,紧贴着被烧得一片火红的通道内壁移动。
数架“火力堡垒”也于此刻飞进了通道里。
这是破门锤运输机的炮艇机型号,曾于列林大厦战斗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其机腹下方安装有一门155毫米火炮、两门四联装40毫米速射炮,两侧的机翼下还挂载有72枚“手术刀”多用途导弹。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这些火力堡垒将为机动步兵们提供及时的炮火支援。
在机载计算机的精确控制下,所有火力堡垒都在通道中组成了纵行队列。
以机动步兵们的视角看去,这些炮艇机庞大的机身就好像鲸鱼在深海中游动。
通道的前方很快传来了零星的交火声。
友军的先头部队已经与敌军的残部交上了火。
此时的通道内,大约一个连的机动步兵正在通道尽头的太空船坞突击,在他们身后,更是有源源不断的兵力投入到通道中。
为了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史尔特尔堡垒的超光速抑制器,整场“攀峰”行动的一大要点就是“迅速”。
越快突破整条威灵顿防线,就越是能在帝国的内战平息前,取得更大的战果。
因此在联合作战司令部的进攻计划里,所有参战部队投入作战后的唯一命令,就是不计伤亡的进攻、进攻、还是他妈的进攻!
听到前方的交火声后,所有机动步兵非但没有停止前进,反而增大了推进器的功率。
对接通道里的作战宽度极其有限,不利于己方兵力的展开。一旦被敌人的阻击兵力迟滞,整条通道都会变得“水泄不通”,严重影响整场作战的进度。
必须在太空鱼雷的“一波流”打击之后,迅速突破整条通道。
“一排!准备接敌!”
战术地图上,一排战斗序列下的四个步兵班迅速组成了菱形突击阵型。
沈长冬指挥的三班处于排战斗阵型的右翼,大山上士则带领着一班,处于整个阵型的最前方。
由于没有重力的存在,管道里也不存在着上下的概念。
视线所及之处,通道里的每一寸空间都有友军作战单位的身影。
所有“火力堡垒”利用通道最中央的空间极速前进,突击中的机动步兵则环绕在通道的内壁上突进,可以说将每一寸空间都有效利用了起来。
在战场数据链系统的引导下,沈长冬的头显界面上很快出现了代表敌人位置的红框。
与这些红框一同出现的,还有先头部队呼叫的火力打击坐标。
处于编队最前方的“火力堡垒”立即回应了先头部队的呼唤,
155毫米火炮率先发出了咆哮。
炮弹发射的瞬间,40毫米速射炮也开始了扫射。
密集的曳光弹幕呈扇形扫射出去,覆盖了先头部队标记出来的区域。
在战场环境增强系统的模拟出来声音里,剧烈的爆炸声响彻通道内的每一寸角落。
头显界面上,代表敌人的红框顿时消失了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