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项目一旦谈下来,后续在学术圈,相信再也不会有人因为年龄的问题而轻视他。
会议时间到,由科学院院长谢文博主持开场,随后陈帆站到讲台上。
陈帆从华国的可控核聚变研究现状开始讲起,再说核聚变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点出了当前面临的技术难题。
参会人员听的频频点头。
陈帆捋顺的资料事无巨细,很多在场人员从未关注过的细节,都被一语中的说了出来。。。
随后,他话锋一转,汇报用PPT也转为了科技感的克莱因蓝色。
“成立新的项目团队,在华国已有的核聚变项目基础上进行改造我能够拿出来的技术有如下三点……”
陈帆一一列举。
“……”
汇报完毕,台下陷入小声探讨。
“于晓辉教授的高温超导材料,没想到居然也做成了?这人扎根东大,快20年时间杳无音信了……”
“我在那边有熟人。据说,于教授的项目,因为陈帆的参与才做成的。”
“道听途说吧?陈帆在这方面一篇论文都搜不到?”
“因为超导材料影响会国力,技术过于超前不便展示,核心技术的论文根本没在期刊发表。”
“怪不得我搜到的都是于教授学生的毕业论文……”
“化学领域相关,陈帆能搜到的东西就是海水电解制氢催化剂,在东山那边已经投入生产了。”
“18岁,数学系教授,化学系两项重大发明,现在跨界研究核物理……这是什么妖孽?”
“……”
15分钟探讨时间结束,陈帆将在台上接受所有人的提问。
在场旁听投票的科研员,大多数来自项目一线,他们首先问及的就是超导材料方面。
几乎所有人都期待着这些新技术可以应用到实务中。
但会议室第一排靠墙的位置,忽然来了不同的声音。
这位女士和昨天见过的冯世荣教授站的很近:
“请问陈帆教授,等离子体湍流模型的数学理论基础是N-S方程吗?据我所知,完整的N-S方程目前还没人证明……”
这点陈帆早有准备。
他的U盘里储存着《数学年鉴》编辑发来的,论文通过同行评审的截图。
“N-S方程存在且有光滑解的论文已过稿,将于下个月刊登在杂志首版。”
“等离子体湍流控制建模,正基于对N-S方程的应用……”
陈帆的讲解,比交流会时更为细致。毕竟坐在这里的都是自己人了。
“了不起!N-S方程虽然被列为千禧年七大数学难题,却实实在在描述着物理的问题。”
“陈帆的造诣真的不可小觑。我参加了国际核聚变学术交流会,那时候陈帆不是这样子讲的……但他在努力用物理学家能听懂的方式讲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