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草原奔驰的骏马歌曲 > 一场戏一个角色(第1页)

一场戏一个角色(第1页)

—读《围城》有感

项林瑶

在《围城》中,方鸿渐无疑是那种带着玩世的态度处世而又有点儿良心的知识分子。在买假文凭这件事上,他也曾内心斗争过,可最后还是虚荣心战胜了良心,他想做个大人物,用光鲜的文凭不仅可以掩饰自己颓废沉沦的留学生活,而且又在众人面前面子十足;他还想要光耀门楣……这些“好处”似乎能对得起所有人,所以觉得不做倒是件蠢事了。可归国后种种捉襟见肘的行径下的“苦味”,或许只有自己知道。假戏真做,感觉他活得好累。

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的表演人生理论认为人的一生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演戏”,为了在别人心目中塑造一个自己所希望的印象而表演。青年男女在异性面前竭力表现自己的才华与美貌,律师在法庭辩论中努力展示自己的雄辩,职员在上司进来时尽量表现出忙碌的样子:人生是一场表演,社会是一个舞台。他还把我们生活中的表演称之为“前台”,为前台表演做准备不让观众看到的地方称之为“后台”。人们在“前台”精心表演,演绎完美,却极力避免让人看到“后台”的自己。这种理论,揭示了我们生活的真相:现在的我们,岂不是都在演戏?

但是,如果表演只是为了满足虚荣心,缺乏内心的真诚,那这种表演无疑是廉价的!以真诚做演技,用善良化妆自己,不欺骗自己的表演,才是有价值的表演,这样的演员才是好演员!看看《围城》里的方鸿渐,他回国的每一秒都几乎贡献给了虚伪的表演,自欺欺人,却把真正的方鸿渐给丢在了哪个不知名的角落!世界著名演员、导演、戏剧教育家和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演员自我修养》中写道:“打开灯,端详自己。我看到了完全不是我期待的形象。我在工作时的姿势和手势也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镜子暴露了我以前不知道的身上的那些不协调处和那些不美观的线条。”当我们为了“完美”而表演着时,当我们为了得到观众的认可,赢得他们的喝彩而努力着时,我们真正的自我,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与角色同化;我们所扮演的那个角色,也会让真的自我发生改变。于是有一天,当我们照镜子时,我们会猛然发现,镜子里的自己早已不是自己了。

会厌恶自己吗?肯定会的吧!

所以,为什么不能真实些呢?为什么不能热切开朗呢?为什么不能勇敢地做回自己呢?我们活在猜忌与伪装中,有时真的想问,不累吗?方鸿渐是,孙柔嘉也是,他们被困在围城中,想进又想出,不断地伪装出一种完美的样子,可那背后却是伤痕累累啊!

青春年华的我们,到底该是什么样的角色?

我们敏感,唯恐自己的一个无心之举会害得别人难过;我们多虑,做事瞻前顾后,因疑神疑鬼而劳心劳神;我们害怕,害怕别人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伤害我们脆弱的内心;我们虚假,甚至在父母面前也会掩饰自己。难道这样敏感、多虑、畏缩甚至虚伪的一种人,就是我们青春的角色?

如果我的青春必须是一场戏,我希望我的角色是一点儿星光,以真诚做演技,用善良化妆自己,不会因微弱而鄙视自己,绝不放弃照亮夜空的努力,热切而真诚地在蒙尘的世间散落着微弱的光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