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成语故事一年级 > 第15章(第2页)

第15章(第2页)

楚国有这么一个人,有一次,他乘船过渡,上了船,举目四望,但见岩崖叠翠,江水滔滔,风光绮丽,美不胜收。正当他极端高兴的时候,忽然宝剑掉到水里去了。他心急火燎地赶忙在船上刻个记号,并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宝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

船到岸边,他又指着自己在船上刻的记号说:“我的宝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让我从这里下水去找。”说着他就跳下水去找剑。同船的人看了都发笑,说这个人太愚蠢了。他不想想:剑掉下河是不会移动的,而船却前进了很远,这哪能找到剑呢!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刻舟求剑”,用来比喻呆板固执,不知变通。

克勤克俭

《尚书·大禹谟》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传说四千多年以前,黄河流域****,人们的正常生活受到极大的威胁,只好搬到高处去居住。面对这种情况,舜帝便派禹去治理洪水。

禹为了解除人民的痛苦,就和他刚结婚三天的妻子告别。到治水的地方去了。他***民疏通江河,引水入海,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把洪水制服了。

在治水的艰苦过程中,禹曾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前都没有进家去看一眼,所以有“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故事,并成为后世的美谈。

大禹不但有“公而忘私”的高贵品质,而且还有艰苦朴素的作风。舜见他是一个有才也有德的人,就要把帝位让给他,可是他不肯接受。舜十分感慨地说:“禹啊,你是一个有才有德的人,‘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意思是:既能勤劳地治理国家,又能勤俭地操持家务),你谦逊而不自满,踏实而不浮夸,这真是了不起啊!”

后来人们引用“克勤克俭”来形容既勤奋又俭朴的生活作风。

空空如也

《论语·子罕》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个人对孔子十分崇拜,一次他碰见孔子,便十分热情地打招呼,并极为恭敬地说:“您知识渊博,真了不起啊!”孔子听后,有些惭愧地说:“我有知识吗?没有。”那人连忙说:“您何必客气呢?”孔子说:“我不是客气,的确知识贫乏。比如,有一次我到乡下去,但见碧野千里,一派繁忙景象。有的人在采桑,有的人在种地,他们驾轻就熟,干得很有条理。当我走近一群种地的农夫时,他们停下锄头,笑嘻嘻地和我打招呼。他们以为我很有学问,便七嘴八舌地谈开了。‘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意思是:有个农夫问我一个问题,我却一点也不知道。)”孔子停了一下接着说:“他那个问题,我反复思考了很久,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推究,才有所领悟,然后才尽量地告诉了他。”

那个人听了孔子的这番话,很诚恳而有礼貌地说:“您这种谦逊的美德很值得我们学习!”

后来人们引用“空空如也”形容一无所有。

空中楼阁

《百喻经·三重楼喻》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既愚蠢又固执的富翁,有一天,他去拜望另外一

家富翁。到了这家富翁住处时,但见那楼房建造得十分华丽美观,明亮轩敞,心中十分羡慕。他呆呆地望着楼房。暗暗地想,我的钱财不比他少,为什么不可以很快造一座这样的高楼呢?

他回到家后,马上就把木匠找了来,问道:“那气派非凡的高楼是你造的吗?”木匠说:“是我造的。”富翁很高兴,跟木匠说:“你也照样给我造一座那样的高楼。”木匠表示同意。

没多久,木匠就动手建造高楼了。富翁看到工匠从地上修房造屋,感到奇怪,就问道“你们准备干什么呀?”木匠答道:“修三层楼房。”富翁听了,直摇脑袋,着急地说:“我不要下面两层,赶快给我造最上面的第三层。”木匠听了这傻话,真是哭笑不得,耐着性子给他解释说:“这是无法办到的,不先造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是建造不起来的。”富翁坚持他的意见说:“我而今不要下面两层,你们一定要给我建最上面的那一层。”

当时人们听说这件事,笑得前俯后仰,都认为是天下奇闻。

后来人们便称这种没有第一、二层的第三层楼为“空中楼阁”。

后来人们就用“空中楼阁”比喻言行不切实际,思想行为没有基础,或脱离了客观实际的虚构事实。

口若悬河

《晋书·郭象传》里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晋代有个闻名的清谈家名叫郭象,号子玄。他年幼好学,善于思考;对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他喜欢探讨。到了青年时代,他又爱好老子和庄子的哲学,且有深湛的研究。他因喜欢钻研学术,崇尚空谈哲理,所以对于做官没有什么兴趣。

经过勤奋努力之后,郭象终于成了一个知识丰富,又很健谈的学者。他既能把道理讲得一清二楚,又爱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他谈起话来,就象决堤之水,滔滔不绝。当时清谈家领袖王

衍深爱其才,常称赞郭象说话“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意思是:好象悬空的河流泻水一样,直往下注,不会枯竭。)

后来人们把王衍称赞郭象的话概括为“口若悬河”,用来形容谈吐流利,能言善辩。

扣盘扪烛

宋·苏轼《日喻》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天生的瞎子,从未见过太阳。他很想知道太阳是个什么样子,就去问人家道:“太阳到底是什么样子呀?”别人告诉他说:“太阳的样子就象一个铜盘。”然后找了一个铜盘让他摸摸,使他知道太阳是圆的,还给他铛铛地敲了几下,让他听听铜盘的声音。有一天,瞎子听到铛铛的钟声,就高兴地呼叫道:“啊!太阳出来啦!”

过了一些时候,又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光就象烛火一样。”并给他一只蜡烛,让他扪扪。后来,他摸到一只龠,就又惊又喜地说:“我又感觉到太阳的光了。”

瞎子从未见过太阳,缺乏对太阳的直接经验,问人家又没有问清楚,就自以为认识了太阳,因此对太阳作出了主观而片面的判断,闹出了笑话。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扣盘扪烛”,用来比喻认识主观片面,就难免发生错误。

夸父追日

《山海经·海外北经》中有这样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

夸父是古代神话中的一个英雄人物。他身材高大,力大无比,但性情却和平善良。他为了追求光明,就拼命地去追太阳。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如风驰电掣般地向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直追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看见火红的太阳,高兴极了,赶忙伸出一双巨手去捉它。可是他热得太厉害,口渴得要命人,便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水的水。一会儿,两条河的水都被他喝干了,但仍口渴不止。于是他又往北方跑,想去喝大泽里的水。谁知还没有达到目的地,他就渴死在途中了。临死时,他把手杖丢在路旁,那手杖落处,立刻化作一片绿荫荫的、鲜果累累的桃林,给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渴。

这个故事表现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后来人们便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夸父追日”,用来形容人们征服自然的坚强决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