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红楼之逆袭悲剧 > 第十七章 会试(第1页)

第十七章 会试(第1页)

弹指一挥间,时间在李艾偷着想自已中状元,骑大马游街,搂着林黛玉入洞房的时候,然后一起当神仙逍遥的时候,很快就迎来了会试。这两万五千里长征走了两万四千九百九十九里,就差一嘚瑟就到到地方了,李艾心里有种,等着老子过了殿试就把四书五经烧了的冲动(和高考是一样一样的)。

这次会试,李艾找到孙福问道:“子谋兄(孙福字子谋),本届会试可要参加”

“李老弟(李艾现在没有字,得等到二十岁成年冠礼之后,再由长辈提字),我的水平我知道,能考中举人,已经是我八辈子修来的福气了,我已经在吏部报名,等待吏部安排了,如果一直没有安排,我就和家父继续做这药材生意”

“子谋兄,举人想当官是需要上下打点的,光等着是不行的。”李艾提醒道

“唉,这些事情我哪能不知道呢,只不过是我家世代经商,官场上面没有人,银子没少花,可是当官就算了,倒是李老弟,年纪轻轻一定能够高中状元,到时候兄弟这点事情还不是手到擒来。”

“那就借子谋兄的吉言。哈哈哈”

“应当的”

要说寒门与门阀之间的差别,不仅仅是条件还有就是人才,用和珅那句话说:“你想当官,还不是下面大小官员一个个托着你,没有他们还怎么当官,要是没有人不就是光杆司令,有什么用,自已的政令和想法都出不了家门口。”但是门阀就不同了,自已的那个亲戚是当官的,经商的如果自已想干一件事情,只要家族认可那就可以成,反观寒门别说亲戚了,亲戚不趴在自已身上吸血就不错了,更别提什么提供什么帮助了。

这就需要李艾建立自已的班底,当然李艾也不是想造反,只要在谋与断,以及财上面有自已人才就行,谁还没有几个师爷和幕僚呢。

对于本届科考,李艾其实是有主场优势的,毕竟自已不用跋山涉水赶路,也不用再去挤什么大通铺,只要安心的在家里面,等着礼部下达考试时间,自已拿着准考证去参加就可以了。

会试的时间一般是固定的,三年一次,由于本朝纪年也是以十二地支作为纪年,故会试会在辰、戌、丑、未年的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分三场进行。第一场试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第二场试论一道,判语五条,诏、诰、表内选答一道;第三场试经史策五道。凡乡试录取的举人皆可应试(即往届和应届都可以参加,但是如果在吏部挂名候缺的,如孙福这种举人是无法在参加会试的)。

对于李艾来说,会试也就是按部就班,也不会发生什么变故,第一场什么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考试重点基本就是八股文,考生们从县试考到了会试,谁不也不会因为这个被难住,李艾同样如此,不就是一篇按照格式书写的议论文吗?写就是了,至于第二场考的什么判语五条,诏、诰、表内选答一道,说白了就是考察公文撰写和日常行政能力,用前世KTV妈妈桑刘姐的话说,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基本就合格了,李艾按照这个诀窍东拉西扯,洋洋洒洒写了关于表的一篇文章,说白了就是给领导写报告文,这个李艾不管前世还是这世都行,至于第三场考的经史策五道,也就是时务、国计、民生等重大问题的见解,亦即经邦治国的能力,李艾还是采用中庸之道,一顿猛夸。按照道理,会试考察应该以第三场为侧重、第二场其次,第一场最轻,可是在这个扭曲的社会背景下,第一场才是重中之重,本朝随着考生逐渐增多,阅卷压力增大,加之首场的评阅标准容易把握,这八股文好的都觉得好,又不像第二场考察行政和书写能力,最难得是第三场,主考官对于天下大事都不一定弄得明白,何况是考别人,因此阅卷中开始出现偏重首场的现象。

这也就导致很多真正的人才,没上来当官,而上来的都是八股文比较厉害的,或者就如乾隆所说,当朝者要的就是把天下的聪明人都关到这八股文的牢笼之中,他们才不管国外是否已经完成工业化、现代化了,掌权者看中的往往就是手中的权利,八国联军来了又怎么样,甲午海战输了又怎么样,耽误掌权者享受了吗?苦的还不是老百姓。一人一两白银,当权者出了这一两白银了吗?

李艾感觉本朝现在的状态就有点像前世的明朝和清朝。生产力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水平,就是不知道蒸汽机是否被发明出来。

话回正文,当李艾三场考完之后,牛大力带着牛车就回到了五仙楼,李艾对于这次考试应该是有把握的,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感觉很顺利的感觉,即使考不中会元,也能考中。毕竟是三取一,挫折里面挑大个呗。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现在新皇稀松没有魄力,不敢和老皇帝,到现在为止无人可用,李艾由于少保和忠顺王的原因,一定会是新皇派系的,就是李艾没考中,新皇也会让人把他捞出来的。毕竟这会试主观意愿太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