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走在都市遇见你 > 第七章 精彩姑事来深圳奇闻异事聊斋夜1(第2页)

第七章 精彩姑事来深圳奇闻异事聊斋夜1(第2页)

俗话说的好“山洞有龙出,山顶仙人居”,美丽的景点石林下面就是一个石洞,一扇石门两边开,里面紫色、黄色的灯光微微亮着。一脚踏下,里面的沉闷声就由远而近传来,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往往就是这些神秘,游客就是最多,看着一束一支的石乳,奇形怪状,像树枝,像竹笋,像动物,像珊瑚,像冰雕,在各色灯光下简直活灵活现,千姿百态,浑然天成。没有太多的心思去欣赏这些石乳石笋,因为石洞深处有龙,我要寻找游龙真面目,便加快了脚步。

走了不知多久,小路突然拐个弯,外面一线刺眼的阳光,映照在出口的石门上,门口的石板上留有一首诗:山不在高,有龙则灵,此处无龙,龙在天上。“真是奇怪,这首诗为什么不写在入口?”我问自己。

“观龙非本意,花草也有情”我安慰自己。因为,这里的风景独好。高大的常绿乔木与浓密的灌木丛紧排两行,高山矮石相依相偎如恋人,古屋凉亭错落有致,河水清澈见底,两岸植被葱茏,可谓是:小河流水轻舟慢,隔岸人家喜洋洋。

脚下一条宽敞的大路通向远处的村寨,布依寨。布依族民居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石板房,石地板、石柱子、石墙、石屋顶建造的房子,冬暖夏凉,节约木材,环保低碳,不怕火灾,坚固耐用。在贵州南部的布依寨,是一条经久不衰的靓丽风景线。

走进布依寨,前面一个门楼后面一个院子,四周都房间,看到满地不规则的石块,突然有一种脱鞋赤脚步行的想法,想亲身体验一次漫步石板房的脚掌冰凉感觉。大门上方挂着两个妖怪一般的木雕面具,屋里的布置也是简陋,一个头裹蓝布,身穿黑衣,脚踏草鞋的阿姨,静静坐在墙角用放大镜研究黄历,聚精会神,对我们的到来都没有察觉。客厅里一张醒目的神台,供奉的观音菩萨。两旁的木雕千人头像,面目狰狞。案桌上一盏油灯,佛具不多,卜卦用品两三件,可见布依族人民非常信鬼神,崇拜教会与祖先。里屋一黑漆木床,一辆纺车,一个火塘与烘干架,一个石磨台,几个泥坛土罐。其中一间特别别致的房子,就是手工编制坊,门口两个篾条编织的斗笠上写着“竹编”。进入敞开的门,里面的桌上摆满琳琅满目的竹条工艺品与古董,杯子,扇子,毛笔,乐器,首饰,动物十二生肖,画卷等等不计其数。墙上挂着的是斗笠,草帽,草鞋,背篓,竹筐等,标价不一。旁边一个中年女子在津津有味绘画竹片上的图案,对于来客提出的讨价还价,表示可以商量。细看这些工艺品,格外精致,每一件都是爱不释手,放在手心便是块宝,甚至草鞋也是珍品一样。绘画雕刻的图案色彩鲜艳,俱手工制作,饱含智慧善良心灵手巧,有较高的民间艺术收藏价值。正在琢磨眼前的这双草鞋,跟我的脚一样大小,39M,不禁想起当年红军过草地翻雪山的草鞋,是否就是这个模样,不过是一个实用,一个参观实用罢了。想着想着,隔壁的屋子传来了欢快的鼓声,听说是瑶族村寨的歌舞汇演。

绕过几座石板屋,走进广西河池瑶族民居。这是一个乐观豁达热情古朴的民族,男的耕作狩猎,女的纺织刺绣,晚上聚会把酒当歌。其服饰都是头缠布带,身穿无领马褂,月牙挂饰,玉器耳环样式较多,脚穿布鞋。长期居住在岭南一带,为我国国家统一多民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瑶族历史文化丰富,风俗,歌舞,服饰五彩斑斓。其中“耍堂舞”“长鼓舞”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瑶族文化的一株奇葩,俱岭南文化画卷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瑶族体系最繁多,有过山瑶,盘瑶,平地瑶,高山瑶,八排瑶,蓝淀瑶,茶山瑶,白裤瑶族等,瑶族人民分布极广,遍及世界各地。

走进瑶寨,土木结构的吊脚楼,远看就是多出一个屋顶,别具匠心,近看就是有许多柱子支撑起来的房子。褐色屋檐下面挂了长长一串玉米,大蒜。听说瑶寨人民居住在崇山峻岭之外,很少跟外面的人来往,对耕作纺纱比较精通。可想高山瑶红脊十三梯田,怎么就是那么美丽,富饶。一层一层,一片一片,一山一寨,松涛阵阵,鸟语花香,歌声嘹亮,就如世外桃源,那么安逸,让人心旷神怡,仿佛那些梯田阡陌就出现在眼前,让人突然有了一种罢世归隐念头。

瑶族民居的房子挺宽敞,门口的原始耕具,插有羽毛的斗笠,就是他们开天辟地的宝典。屋里的左侧,会有一个大酒坛,肯定对酿酒颇有研究,想必那些闻名的瑶族米酒是如何的美味,便会勾起游客的食欲。酒坛旁边有两个长鼓,高矮不一,鼓面都磨损泛白,看到这里的火塘,便会联想到晚上的篝火晚会。一边喝酒一边跳舞,一边唱歌是多么的惬意,这个风俗跟壮族挺相似,不同的地方就是瑶族采用的篝火晚会,壮族的是对山歌,同时新娘出嫁穿红衣,而不是黑衣。瑶族民居的厨房跟汉族民居颇相似,你看走进厨房,可以看到一个双锅灶台,两个大铁锅一支铁锅铲,灶台上面摆一个油罐、一盐罐、一个木瓢,一条黑烟囱伸向屋顶。屋后的杂物房与水井,比较宽敞,窗台木板已经破损,斜挂几根蜘蛛丝,在风里摇摆。一口古井如水缸大小,清澈见底,井壁四周长满青苔,一枚飘落的黄叶,弄皱了水里入迷的影子。

对于外国游人,对这些古朴的农家,似乎没有意思。但是对瑶族人民的吃新节、祭生节(祭牲节)、分食死人的传说、悬棺之谜、神树之说倒是挺感兴趣,可是里面的瑶民拒绝解释里面的奥秘,表示对于此事无可奉告,就是瑶族的风俗之一。当瑶族民居旁边的村寨传来一支芦笙、笛子声音时,路上的外籍游客便快步走上上面的寨子——苗寨。

苗寨,桂花飘香,香溢满路如痴如醉。溪水潺潺,流入心间心旷神怡。

苗族民居,印象最深的就是苗银、苗医、苗岭飞歌、安宁(苗家女)。

苗族有苗文拼音与图文方案,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从事农业,油茶、桐树、漆树木业等。房屋均采用吊脚楼,跟水族民居相似。苗家阿妹擅长刺绣,纺织,苗服款式繁多,色彩艳丽。唐代诗人杜甫诗里写道“五溪衣裳共云天”。光是妇女衣服就有100多个款式,系中国民族服饰之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盛装”,仅仅插在发髻上的银饰品就有几十种。苗人喜食酸味,喜欢喝酒,以酒示礼、以酒传情。喝酒随时间,地点不同而礼俗不同。有拦路酒,进门酒,双杯酒,交杯酒等充分体现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酒文化。其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隆重的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经过一面巨型大牛角鼓,就踏入苗寨大门,里面立即闪出一个身材苗条的苗族女子,体态轻盈,身穿苗服,头戴苗银,踏步而来迎接我们。跨过平安桥,就是具有苗族特色的吊脚楼,大堂里中间放一面红漆龙头牛角大鼓,龙头张开血盆大嘴,露出两排锋利獠牙,鼻孔上插一支长长的野雉鸡尾毛,额头上明显一个“王”略显霸气,旁边的两个小铜鼓相当醒目,四条黄色竹棍斜靠着屋梁,竹条中间吊一节绿色斜口毛竹筒。苗家阿妹介绍,这就是苗年时,为了慰劳耕牛一年的辛勤劳作,在耕牛鼻子上抹一点酒,以示尊重。然后就击鼓吹笛,提马灯,唱歌跳舞。左边的模特身穿蓝色苗服,头戴红色幔条围头,脸冷若霜。靠墙的玻璃柜里,整齐陈列一行苗家阿妹亲手刺绣的布鞋垫,苗帽,苗服,线条粗细精密,色彩鲜明,奇花异草,飞禽猛兽,栩栩如生,一针一线都是那么着力仔细,让人不得不惊叹苗女的高超手艺。墙上挂着的苗银帽,更是精美极了,圆圆的帽檐上雕刻图案清晰,纹路细密不乱,细如发梢,插上一片一片银叶子,叶脉均匀可分,密如针挑。灯光照耀下,银光闪闪,每一个角度,都是那么逼你的眼。谁也无法相信,眼前这绝世珍品,竟出自手工制作!红鼓右面的模特身穿红色苗服,脖子上挂一串苗银,闪闪发光,头戴椭圆红帽,红帽边缘吊满银饰,表情僵硬。墙上挂红黑两套女子苗服,上面的刺绣图案精致细密,花鸟虫鱼,各有含义,如鸳鸯代表爱情,日月象征尊重,花朵代表美好生活等等。而且在大图案上面,会有意绣上银饰,金属跟彩线就这样牢牢黏在一起了,轻轻一晃,就哗哗作响,由不得让人佩服那种毅力与耐心。据说,苗族苗银自己的文字,她们就会用自己灵巧的双手编织美丽的图案,每一个图案都有一个不平凡的故事。苗人久居深山老林,对医术颇有研究,尤其是外科,几乎人人皆医。连医学鼻祖华佗也赞美苗医的精湛。苗族人民天生一副百灵嗓子,个个能歌善舞,听说哪一个人没有学会唱歌跳舞,就面临找不到对象的危险,听到这里冷不防吓一跳,咱得赶快学唱歌去。

苗家飞歌,苗族最漂亮的一道风景。看看屋后的广场上苗家阿妹,阿哥正在演出一场芦笙舞蹈,阿哥吹着芦笙领舞,阿妹与游客手拉着手,一起围着牛头旗杆跳起芦笙团结舞。芦声阵阵,混合苗饰声声,大家都似乎很陶醉,将舞场围得水泄不通,特别是主持人解说,跳舞完毕后,单身男士可以领着自己喜欢的苗家阿妹去约会,单身女生可以领着自己中意的苗家阿哥去私奔等活动,游客兴致更高,几乎全神贯注那些青年演员,生怕错过这个大好时机。这时,我发现二层木楼上的你——安宁,在注视着什么。身着红色鲜艳的苗服,水灵灵的大眼睛,长长的瓜子脸,唇红齿白,高高的发髻上插一朵百合,如一尊女神。路人告诉我,这就是美人眺,候情郎,也是苗家风俗之一。

走下苗寨,就是苗岭小学。一个狭窄的屋子,分两个教室,一个教师宿舍。左边教室里,六张木桌子两排放,每张课桌上放一本发黄的课本,讲台上的书本已经破损严重,无面无底,黑板上还留在一道三年数学题。右边的教室里一半是学习园地,墙报墙画,一半是学习珠算的课堂,看桌凳上的灰尘,就知道很久没有动了。隔壁的教室房间,一张古木床,陈旧的蚊帐,一方桌一开水瓶,一台14寸黑白电视机,旁边一本教科书,墙上一张毛主席大头像,这是唯一的有彩色的装饰物。看到这张画,老师就再也不会寂寞了。后门就是一阳台,下面是风情河,站在阳台,风景秀丽的画面就展现在眼前,我随即写下小诗:

入苗寨,听飞歌。

上木屋,戴苗银。

依楼听风雨,雨落清池。

推窗望日月,月挂树梢。

在南国的景区里面,突然冒出一个袖珍学校出来,不觉得奇怪吗?要知道,这是走进苗家生活最近的途径。我认为造物主如此构思创意,丝毫不违背自然,反尔多一份自然美,少一点人为的造作。

走出这扇门,我就不敢往前,我怕失去这种美。淳朴善良的苗族人民,热情的苗家阿妹,色彩斑斓的苗服苗银,动听的苗岭飞歌,这一切一切,何止是一个美字能形容?

村寨里面,路旁青草依依,盛开的花朵就是一支永远唱不完的歌。眼前的葡萄架上,就是鲜花的海洋,分不清是藤缠树,还是树缠藤。一个牛头马面的面具,四把明晃晃的砍刀分两边。这就侗寨的村口,特色的迎宾仪式。未入侗寨,先闻水声,后见水车。一点也没有说错,小路一转,哗啦啦的流水声就从葡萄架底下徐徐歘来,三个大水车就迎面扑来。走近大水车,发现这些水车各有用途,或由于运输水流,或者用于连接石磨房。

水车就代表了整个侗寨吗?不是,应该是风雨桥与鼓楼。

大水车旁边一座巨大的雕花木桥横跨风情河,桥身桥架桥顶都是木材结构,桥顶设计完全采用房顶技术,屋檐下面挂上灯笼,红红的,一个,两个,一行,两行,美丽极了。这个环境,非常适合男孩女孩约会,凭水临风,优雅别致。桥面上还故意放两排木凳,用于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或路人乘坐。着就是侗寨大名鼎鼎的风雨桥,里面的传说故事还真不少。站在桥头忽然想到“二十四桥明月夜,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情画意就在眼前表现得淋漓尽致。风雨桥头,就是一座八角大楼,纯木材仿古塔结构,每个角弯弯朝上,似牛角。柱子,屋檐上绘画上去的飞禽走兽,游龙惊凤图案,活灵活现,巧夺天工。一看就知道侗族人民是天生的建筑设计师。鼓楼里从底层到顶层,都放有几面大鼓,主要是节日喜庆,竞技,庙会活动时使用。鼓楼旁边的沙滩上,一座刀山,矗立地上,两侧的弯刀均已生锈。四条三角旗布绳从地上拉到刀山顶,轻风吹动三角旗,仿佛就看到侗寨人民在击鼓鸣号,比赛选手参加赤足攀爬刀山的竞技的壮观场面。由不得连连称赞他们的勇敢。听说,有一种人不勇敢,也不伟大,一起可以赤足上刀山,那就是神功护体的巫师。每逢年过节,村民便身着盛装,在此吹笙踩堂,对歌唱戏,通宵达旦,热闹非凡。

侗族的房屋都是采用杉木建筑,凭着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和勤劳聪明设计了一种特别的木房子,就是围着鼓楼放射性修建,层层建筑,如蜘蛛网形状。因为鼓楼是侗族人民的灵魂,是侗族的标志,在人民心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如此设计,象征了团结和坚强的凝聚力。木屋杉树柱子,杉树木板为墙,杉树皮封顶,俨然是杉树家族,极富民族特色的吊脚楼。屋形上大下小,占天不占地,有些民居巧妙建在水上,有良好的防水性能,这种民居楼上住人,楼下养鱼,人鱼皆欢,相映成趣,何时想要吃鱼,揭开楼板,伸手可得。就连吊脚楼粮仓,也是别出心裁,建筑在水上,有利于防盗,防火,防鼠,防潮。

侗族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特点,遥远的侗族地区,被誉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侗族诗歌韵律严谨,题材广泛,多为多声部无伴奏,大歌就是传统文化最精粹的部分,在中国地方文学与音乐反面,都有极其珍贵的价值,许多文人墨客都出自侗族,不同的行业都有不同的造诣。除诗歌外还有民歌,神话传说,故事,侗戏等远近闻名。

像善良的侗族人民农忙之余,也会有些刺激的活动节目,就是斗牛,放烟火。不过,这些还不算是特别,特别的民族村寨就知隔壁——摩梭族。

摩梭族就是世界上唯一不用结婚,而用走婚的民族。在云南丽江之北的泸沽湖畔有一支游牧民族,终日过着放牧,捕鱼,打猎为生的原始生活。

走进摩梭民居,可以充分体会善良的母性氏族社会的纯真。摩梭民居就在侗族民居附近,门口会有一个白骨森森的玛尼堆,正在燃烧木柴的玛尼堆上方白烟扶摇直上。一条条绸布风马旗带着美好的愿望与祝福吹向远方。摩梭木屋正门上方一个巨大的羊头,花脸白纹,披着红布带,似乎永远都有一种无法读懂的神秘。

摩梭民居也是木材修建的房屋,考虑到家里人口较多,五代同堂不分家,特意修建的是四合院形式的两层木楞屋。轻轻走进木楞屋,里面就有一堆摩梭男女在聊天,谈得正是投机。其中一个头戴牛仔草帽,身穿大袍花卦,脚穿高筒鞋的大胡子摩梭人,他介绍说就是这里的主人——舅舅。开始给我们详细讲解摩梭人的习俗。要不,我看到天亮也不会理解的。方方正正的大房子,中间一个正方形的院子,右边的第一个房子就是客房,里面灯火通明,木桌子,木壁柜,木地板,木墙上挂着弓箭,刀具,酒葫芦。中间靠墙一个神灶,面前是茶具,茶具简单,用煤油炉现煮现喝的酥油茶。他领着我,脱鞋席地对视而坐,这样我就是嘉宾。从美丽的泸沽湖畔的美丽风光讲到放牧的生活,到走婚的爱情,就是男女终身不用登记结婚,但须有感情基础,就是要会讲故事,唱歌方能博得女子芳心,男人白天捕鱼打猎晚上去女孩家住,次日返回而不用承担抚养孩子义务的一种风俗,当然小孩也是跟随母亲姓,有舅舅抚养成人。这样一来小孩没有跟谁父亲而住在母亲家,甚至谁是爸爸也不会知道,会使家庭成员迅速增长,必须有大房四合院才能居住,祖母太善良而不允许分家,使得祖母在家庭有最高地位,掌管家庭大权,舅舅就自然充当了父亲的角色挣钱养家,但也有一定权力,则发挥在盖房子的工作上。当然夫妻关系靠感情维系不安全,也常常因为不和,而夜不走访或者在房间门口放双男鞋而拒绝,任何人都不怨恨不妒忌,重新唱歌说故事另找一个,相当自由随缘而行。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么奇特的走婚风俗,真的有点不可思议而又相当羡慕。因为主人介绍摩梭姑娘自古多情且主动,由于青山秀水的滋润,姑娘容貌俊美别有自然风韵,这是凌驾外族女子之上的一个优点,所以摩梭族的爱情故事便是精彩动听,说了一代又一代。

走出客厅就是纺织房间,厨房,未入厨房先闻鱼香,就是摩梭民族的一个特色,他们成天就是驾驶猪槽船捕鱼为生的生活。当然对饮食还是挺有研究的,自制的美味佳肴猪膘肉,苏理玛酒,酸鱼干,猪肠血米,牛头饭似乎就在眼前。隔壁就是一农具房,两间杂物房,楼上就是佛房经书房,摩梭是个非常迷信的民族,禁忌特别繁多。左边就是祖母的家长房,和舅舅房。右边就是三间女儿房,这就是闻名的花楼,有独立的楼梯上落。房间不大,里面的梳妆工具,刺绣工具也齐,精致的小木床很窄很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