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锁阳图片高清大图 > 第一章(第1页)

第一章(第1页)

锁阳发起如笋,上丰下俭,鳞甲栉比,筋脉连络。

——(明)陶九成《辍耕录》

1

母亲听见了动静,是从灶屋里传出来的。那动静很像一只老鼠在糟蹋放在碗柜上的馍,咯哧咯哧。天还没有完全放亮,从窗里透进一片青虚虚的白,而且让窗格子分割成了几块。这是让人睡得最香甜的时辰,有一种深度的困倦。母亲醒了,又把眼睛闭上,将耳朵睁开了。母亲的耳朵上遮盖着几根早生的白发。

现在是春月里。

早晨还很冷,凉风从门缝里挤进来,前半夜燃下的柴火早巳冰凉了。闰子有厚厚的被子,里面装的都是最好的羊绒。闰子把一只裹满垢甲的赤脚伸出来,无意地搭在母亲的胸脯上。母亲动了动,把闰子的那只脚又放回被窝里去了。

闰子还在香甜地睡着,整夜无梦。

隔壁屋里睡着闰子的大嫂。

大嫂和大哥成婚才三个月,还就是新媳妇。大哥却在最应该守候着的时候出门了。大哥去了百里外的盐湖小镇。牧业大队在盐湖小镇上搞了一个装卸队,往火车上扛麻袋,麻袋里盛着白花花的湖盐,让每天一趟的火车送到四面八方。大哥就去了装卸队。大哥的身架是高大的那种,很有力气。

这样的一个男人,不愁找不到媳妇。于是,闰子有了大嫂。

大哥要走,谁都拦不住。天黑找妈,挣钱养家,都是天大的道理。

母亲听过一阵后,才起身下炕,煨着了炉膛里的柴火。

母亲出去又回来,说,她咋就一声不吭,拿了两个馍。这时,父亲已大脚盘腕坐在炕上,认真地喝着酽茶,碗里是削得纸一样薄的羊肉片。父亲若有所思,说,就两个馍?也该拿上一条羊后腿。母亲说,我也没怠慢她么。醒来的闰子就懵懵懂懂的,听到后来才明白,大嫂回娘家去了,竟没给父母打声招呼。

母亲是个大善的人,远远近近都落下好名声,让大嫂这样悄没声息地走了,还空着手,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母亲甚至有些胆怯地说,去半道上叫回来吧。父亲的脸面立时冷了:亏你想得出,世上哪有公公追儿媳妇的道理?母亲转过脸看闰子。闰于懂得母亲的意思,趿上鞋就往外跑。

是父亲的一声低吼,定住了闰子。闰子的一只脚在屋里,另一只脚在屋外,整个的人就骑在门槛上了。

2

大漠深处的春天,灰呛呛的,也静得很。

一只喜鹊落在屋前的柴垛上,抖动着翅膀。这种鸟的模样并不很好看,也不叫。柴垛旁还拴着一峰黄骟驼,是全家人的骑乘,出门谁都可以骑上它。大嫂回娘家时却没有骑,孤孤地走了,就一个人。路远呢,说是有六七十里地,还要翻过几十道大大小小的沙梁。正想着,黄骟驼站了起来,缰绳扯得柴垛一摇一晃。那只喜鹊就被惊飞了,转眼不知去向。人也像只鸟吗?想飞就飞。大哥去了盐湖小镇,大嫂回了娘家,闰子的脑子里有些空,也有些乱。

太阳白花花地照着。天上有大朵的云,像是谁随手丢弃的羊绒,洁净得很。这样的云是不会落雨的,却在无声地改变着形状,慢慢地淡了,最后剩下的还是天。屋前是沙梁,一道一道地铺展开去,天与地相交的地方就不很平坦,那里是白茨沟。再过些日子,白茨就要发出细小的叶儿,抹上一层绿色。如果大哥还在屋里,就会去那里挖锁阳。锁阳长在白茨的根上,春月里破土顶缝儿,像极了是一条蛇,身上布满密密麻麻的金黄的鳞片,还有一股锁人嗓子的香气。锁阳是一味中药呢,晒干,能卖钱。春月里的锁阳最好,也最值钱。

大哥一走,就没人挖锁阳了。

这个春月,想必就要少了一项生动的内容。

差不多已是傍晚,西斜的太阳把所有的景物都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母亲在屋里准备着饭食,喊闰子去柴垛上抱几根柴。闰子已经在屋檐下坐了很长时间,像是睡着了,站起来的时候,觉出腿有点虚,又像是让脑子把身上的力量都吸空了。闰子知道自己还在不害羞地想着大嫂的离去。

走到柴垛旁,闰子就站住了。

闰子看到了一个人,一个女人。这个女人穿着一身半新不旧的衣服,还让一条红围巾遮住脸面,看不清她的真实模样。衣服瘦小了些,那身子就显得满,往外憋着股劲要把衣服撑开。走得也沉重,仄斜着一步一趋,被什么东西给压着,似要压进地里去。这个女人是向着屋里走来的,目标非常明确。闰子先是有些恍惚,站在柴垛旁努力地判断着她是“谁”?这时,女人就走近了。

闰子的脑子里哗地一亮。

大嫂回来了。闰子喊了一声。

父亲和母亲紧跟着出屋,满脸惊讶着。

谁也想不到,这样一个平常的一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又突然地澄明了起来,也生动了起来,有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惊喜。这全是大嫂给带来的。大嫂走到父母面前,缓慢着脚步,努力地要做出轻松的样子,把身后的布袋子放在地上。

布袋子鼓胀着,渗出了几片湿渍,触到地上时里面又有什么东西碎了,清脆地响了一下。大嫂摘下围巾,把眼睛细眯着(大嫂的眼睛原本就是狭细的),叫声爹、妈,再无话。大嫂的颊上有一层汗,将那窄小的脸蜇得泛红。

父亲:挖锁阳去了?

大嫂:嗯。

母亲:咋不说一声?

大嫂:起得早,怕惊醒你们。

父亲:唉,你这个娃。

大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