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这样做个会说话的女人 > 第15 熟人面前不说生话(第1页)

第15 熟人面前不说生话(第1页)

调侃的艺术

熟人之间说话,除了比较正式的场合,一般情况下,轻巧点幽默点最恰当适合,调侃是很常用的说话方式。调侃中自然包含了轻松和亲近感,对于维持相互间的情感很有益。

调侃是王熙凤的拿手好戏。王熙凤过生日,贾母提议大家集资,最后算了算,共凑了一百五十两有余的银子。贾母认为只热闹一天时间,这么多银子一定用不完。尤氏接话茬说,既不请客,酒席又不多,两三天的花费都够了,首先唱戏是自己的班底,不用花钱,要说省也就是省在这上头了。贾母让凤姐随便挑选,哪一班好,就传哪一班。

凤姐想了想,反正银子足够了,为了让老太太高兴,就提议道,咱们自己家的班子都听熟了,不如花几个钱叫别的班子来听听。贾母自然高兴了,交代尤氏去外面找个戏班子来,索性让凤丫头一点也别操心,好好地受用一天。大家又说了一回话,都知贾母乏了,才渐渐的散了。

尤氏送邢夫人王夫人回去后,便往凤姐房里来,商议怎么办生日的事情。凤姐儿给尤氏传授机密,说你不用问我,只看老太太的眼色行事就完了。尤氏笑着说,你这阿物儿,也太行大运了,我当有什么事叫我们去,原来单为这个,我出了钱还不算,还要我来操心,你怎么谢我?凤姐笑着说,你就别扯臊了,我又没叫你来,谢你什么,你怕操心,你赶紧趁现在回老太太去,再派一个人就是了。尤氏也笑着说,瞧把你兴的都这样了,我劝你还是收着些好,太满了就溢出来了。二人调侃打趣了一回,尤氏才回去了。

凤姐和尤氏都是同辈媳妇,平时关系也不错,说起话来没有什么正经,这才和谐。假如见面的时候说话一板一眼,客客套套,既别扭,又无法拉近私人交情。客客气气的关系绝对不是最亲密的关系,多少存在着心理距离,只适用于工作交往过程中,或者和陌生人接触的时候。

会调侃打趣的人,人际交往能力比较强,人际关系比较融洽和谐,心情和心态都比较好。说话呆板无趣的人,说话太老实的人,习惯正而把经拿腔作势的人,没有幽默感的人,做人也一定没有情趣,人际关系也不可能好到哪里去。人际关系有了问题之后,心理上就时常处于不安和惶惑之中,心里就没有安全感,情绪烦躁不稳定,久而久之,对身体也有很大损坏和影响,就会进入恶性循环过程中。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良好的谈吐可以助人成功,蹩脚的谈吐则令人障阻重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的人总是多种多样,有口若悬河的,有期期艾艾、不知所云的,有谈吐隽永的,有语言干瘪、意兴阑珊的,有唇枪舌剑的……人们的口才能力有大小之分,说话的效果也是天差地别的。因此,要想在说话上成为高手,达到“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的境界,就必须要把握其中的奥秘。

有个叫许允的人在吏部做官,提拔了很多同乡人。魏明帝察觉之后,便派人去抓他。

他的妻子为了把这件事争辩过来,赶出来告诫他说:“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让他向皇帝申明道理,而不要寄希望于哀情求饶。因为,依皇帝的身份地位是不可能随便以情断事的,皇帝以国为大,以公为重,只有以理断事和以理说话,才能维护好国家利益和作为一国之主的身份地位。

于是,当魏明帝审讯许允的时候,许允直率地回答说:“陛下规定的用人原则是‘举尔拨右’,我的同乡我最了解,请陛下考察他们是否合格,如果不称职,臣愿处罚。”

魏明帝派人考察许允提拔的同乡,他们倒都很称职,于是将许允释放了,还赏了一套新衣服。

许允提拔同乡,根据是封建王朝制定的个人荐举制的任官制度。不管此举妥不妥当,它都合乎皇帝在其身份地位上所认可的“理”。许允的妻子深知跟九五之尊的皇帝打交道,难于求情,却可以“理”相争,于是叮嘱许允以“举尔所知”和用人称职之“理”,来抵消提拔同乡、结党营私之嫌。看来,许允的妻子确实掌握了“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语言艺术。

说话是要有对象的,对牛弹琴,无论说得再精彩也是没用的。只有女人根据实际情况,一点一滴地了解对方、熟悉对方,才能够尽其所能地施展自己的言语魅力。

注意幽默的时机、场合和对象

言语交际的失败大多与滥用幽默有关。滥用幽默不光使自己陷入尴尬和困境,而且导致别人轻视你,使你丧失人格价值。在众人的目光中,喋喋不休者仿佛如小丑一样可笑,故作幽默者更胜过小丑。因而我们运用幽默时,千万要注意时机、场合和对象。

幽默,要讲究时机

英格兰人常说:尽管幽默力量很重要,但它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当时机恰当的时候,你就去用它。

西方4月1日的愚人节,是捉弄人的节日,这一天,如果一个足不出户的小伙子突然接到姑娘约会的电话;一个姑娘突然接到不是父母的父母来信;一个人到澡堂洗澡,衣服不翼而飞;一个学生去上课,教室里却空无一人。谁都想在这无所顾忌的节日里高高兴兴地捉弄别人,而被捉弄的人发觉上当后也为实实在在地被人捉弄而高兴。

愚人节,一个人在街上散步,突然背后传来吆喝:“请让开,便桶来了!”他急忙闪开,一辆自行车匆匆而过,上面是一个小伙子带着个漂亮姑娘。

如果上述事情不是发生在愚人节,而是发生在其他的时候,可能不但收不到幽默的效果,还会使他们觉得无聊,甚至引起他人的反感。可见,幽默不是随时都可以抛洒的,随着文明的进步,生活经验的积累,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幽默要讲究时机。

幽默,也要讲究场合

如果你仅仅把讲究时机作为幽默语言的准则,那就太狭隘了,因为要想成功地使用幽默,在讲究时机的同时还应当注意大环境。

毫无疑问,讲究场合,才能把幽默运用得更加恰如其分。

在发生重大事件的严肃场合,或者在葬礼上,不合时宜的幽默话语会引起别人的误解甚至怨恨。比如朋友正为失去亲人而伤心,你对在灵前落泪的朋友说:“去世的那位先生一定是个个性强硬的人,你看,他现在从头到脚都是僵硬的。”这番幽默几乎可以肯定会受到痛斥。

在庄重的社交活动中,任何戏谑的话语都可能招来非议,在庄重场合,如果你幽默起来没边没际,太过夸张,为追求效果而手舞足蹈、脱离自己的平常个性,也会让人反感,人家会觉得你虚伪浮躁,不够稳重。这会严重影响你的个人形象。

美国总统里根一次在国会开会前,为了试试麦克风是否好使,张口便说:“先生们请注意,五分钟之后,我们将对苏联进行轰炸。”一语既出众皆哗然。里根在不恰当的场合、时间里,开了一个极为荒唐的玩笑。为此,前苏联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

幽默,还得注意对象

生活中每个人的身份、性格、心情不同,对玩笑的承受能力也不同。同样一个玩笑,能对甲开,不一定能对乙开,能对乙开,也不一定能对甲开。

一般来说,晚辈不宜同前辈开玩笑;下级不宜同上级开玩笑;男性不宜同女性开玩笑。在同辈人之间开玩笑,则要掌握对方的性格特征与情绪信息。对方性格外向,能宽容忍耐,玩笑稍微过大也能得到谅解。对方性格内向,喜欢琢磨言外之意,开玩笑就应慎重。对方尽管平时生性开朗,假如恰好碰上不愉快或伤心之事,就不能随便与之开玩笑。相反,对方性格内向,但正好喜事临门,此时与他开个玩笑,幽默的氛围会一下突现出来,效果也会出乎意料地好。

曾经不止一位幽默理论家这样告诫我们:观察对方的个性、好恶和心情,乃是成功施展幽默的窍门。的确,俗语说:“一种米养百样人”,社会每个成员的性格、心理、教养都不尽相同,意趣更为千差万别,假如你对幽默参与者的个性不够了解,那么你苦心经营的幽默必会报废不少。

因此,在社会交际中,要视对象的不同,注意把握分寸,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比如一些关于盲人的幽默,对于真正的盲人就不适宜了。在社交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具体的环境、对象和氛围,采用适当的形式来表达出恰当的幽默。

在图书馆门口,有一位男士开门让一位女士进来。

“如果你因为我是女的,所以开门让我进来,那就算了吧!”她说。

“不,夫人,”他回答,“我为您开门,是出于尊重你是个长者。”

所谓顾及听众,当然不是一种姿态,一种态度,而是幽默作为交际的艺术天经地义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