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叛逆嚣张,有点浮躁张狂;很多人这样认识“80后”。他们能够无所顾忌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也能够“快速成功”从而缔造自己的事业,也有些人这样看待“80后”。而这些评价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不以为然。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下谋求生存,又遭遇置疑及羡慕的同时,“80后”们是否也应该想想自己的职业规划。
谨慎先就业,再择业
“先就业,再择业”,这已成为近年来80后毕业生面对激烈就业竞争时,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就目前情况来讲,这或许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但我们还要对这一办法可能带来的隐忧有所认识,并防患于未然,否则很容易陷入到瓶颈之中。
首先,“先就业,再择业”很容易使一些大学生产生“骑驴找马”的心理,即先找一个工作“保底”,有了更好的单位再毁约。这样择业便直接导致了频繁“跳槽”,大学生得为单方毁约付出代价;用人单位则无法正常开展预设的工作项目,重新招人又要再费周折。福建省晋江市人事局每年都组织当地40多家知名企业在高校进行专场招聘,去年在省内高校招聘了800多名毕业生,但进单位后还没过试用期,就有近500人离开了。而像这样的情况十分常见。
此外,大学生盲目择业、随意就业,还会陷入“两难”的尴尬。据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持“先就业再择业”的态度,高达60%的学生择业时感到“茫然”。择业“茫然”是多因素造成的,有的在进校之前选择了“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有的则认为“四年所学能用到岗位上的知识很少”;也有的因为个人兴趣改变等。
一位23岁的大学毕业生小兵这样说:“记得我在大四的时候,系里面的老师告诉我们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先就业,再择业’。其实按理说这也是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的权宜之策,系里面也有学校压下来的‘就业率要求’,不过他们不会考虑学生以后会怎么样,能把你卖出去就是胜利。但是等你工作一年之后,你突然发觉这句‘先就业,再择业’的杀伤力有多大。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的职业选择余地一下子变得很窄,比如当初无奈时你选择的行业是做市场营销,想跳槽?那不好意思,你跳出来还继续等着再做市场营销吧。因为,如果一个公司要招聘新人,他们对应届毕业生和有工作经验员工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应届毕业生就是一张白纸,公司会培训你,教会你他们要你做的东西,所以也就不会太在意你在学校所学习的专业;如果你不是应届生,那就不一样了,公司会要求你工作马上到位,想转行?那比你找工作还困难。所以你如果真的抱着先找个工作干着的心态来就业,那么你的下场很可能就是一到公司不到一年就开始把课本翻出来—考研!一句话,择业,一定要慎重!”
小兵的话不无道理,事实的就业情况也的确如此,“先就业,后择业”的方法尽管让一些人暂时先找到了饭碗,但同样可能会让他们沦落到更大的职业瓶颈中去。
李军前年大学毕业后,进入现在这家单位的,工作一年多下来,感觉仍然不适应—整天面对会议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一点儿工作热情都激发不起来。李军后悔当初没有“先择业,再就业”。其实李军在毕业前夕,一直是以“先择业”为指导方针的。只因就业市场供大于求,而李军又缺乏择业的判断依据,同窗好友、至爱亲朋,七嘴八舌,各述“高见”,刚毕业的李军一头雾水,不知如何是好。临近毕业,眼看着同学们陆续找到了东家,而自己却高不成低不就,面对父母期盼的目光,李军有点儿着急了。正巧现在这家公司对他颇有意向,于是抱着“先就业再说”的想法,李军匆忙地签下合约。
工作一年下来,李军积下了满腹的感慨:“这份工作真的很不理想,我做的是公司里比较低级的工作,没办法,为了生计,只能先这样。我知道我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但是看看我们公司,老板连初中都没有毕业,凭着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朋友圈当上了老板。员工里有34的人是初高中文化,弄了张假文凭混进了公司,年龄还没有我大,处事经验却比我多,工资也比我赚的多。其中有一个还是我的顶头上司,整天吩咐我干这干那的,怎么干都觉得心里不平衡,工资给的又不多,学校里学的东西一点儿也用不上,而需要学的却是些如何讨好上司,这样我却实难以接受。”
如今仍不适应的李军想到了跳槽,可是跳槽了还继续干这个行业么?还是找本专业的工作?李军知道,找本专业工作并不比刚毕业时候容易。后悔药既然已难买,那如何降低损失,重新扬起职业生涯的风帆呢?
其实市场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的竞争。盲目的追求“先就业,再择业”,很容易留下后遗症,最终落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引发就业上的瓶颈。有鉴于此,对于是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这种途径,还是慎重考虑之后再做决定为好。
措错车,入错行
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在职场上,有时候工作就像在等公交车,不想坐的那路车接二连三频频停留在你的面前,而真正想坐的,却怎么也等不到,如果你一时不慎搭错了车,那便南辕北辙无法到达目的地了。我们每个人,在面临众多职业的时候,难免会花了眼、乱了心,做出错误的选择—像搭错了车一样,入错了行,结果陷入了瓶颈的境地。
在游戏市场上,有家公司增速飞快,这个公司叫豌豆,团队的领导人叫黄加阳,这个赢在中国12强的80后男孩,绝对是聪明之极。但是,在豌豆之前,他却花了6年时间在网络社区里奋斗,结果一无所获。就如他自己所言:自己选错了行业方向,导致自己浪费了6年的光阴。还好黄加阳及时抽了身,没有继续错下去。但是他为此还是付出了6年时间的代价,人生之中又能有几个6年呢?
和黄加阳相比,赵眉就没有那样幸运了。赵眉从她上班那天开始,工作一直不尽如意。她本来是学服装设计的,当初找工作时她觉得在贸易公司做市场待遇高,于是选择去了贸易公司。一段时间以后,由于业绩迟迟得不到提高,她感到身心疲惫,对工作产生了厌倦。心气很高的她感到还是自己干更好,于是联系了几个同学一起做服装生意。
本以为自己是服装设计科班出身,做服装生意有优势,可是服装销售和服装设计毕竟不是一回事,不到半年,生意亏本不说,同学间也因为利益闹得不欢而散。无奈,赵眉只好再找地方打工,挣了钱还要还债。由于对自己环境的不满意,她又换过几个行业,结果每次都是从零开始,几年下来,她感到几乎找不到自己前进的方向了。突然又想从事自己当初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服装设计,可惜现在的她,专业知识忘得差不多了,已经变得相当生疏,再想做已经很难。
尽管赵眉经历倒是很丰富,跨了几个行业,可是每个行业她都没有做得成功。现实的残酷使赵眉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这是她当初无论如何没有想到的。当初欠下的债务还尚未还清,如今她需要面对的是生活上的瓶颈和渺茫的前途,各方面的压力让她感到自己已经无路可走。
可见,入错行之后得到的只能是徒劳和失败。像赵眉这样因搭错职业这趟车而备感无奈和迷惘的人并不在少数。有很多刚刚毕业的年轻人整天没精打采,毫无工作与生活的乐趣,他们怨叹工作的不幸和人生的无聊。为什么他们会这样悲观呢?主要是因为他们正做着自己不感兴趣的事。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人有不错的学识,但是因为所从事的职业与他们的才能不相配,结果久而久之竟使原有的工作能力都失掉了。由此可见,不称心的职业最容易打击人的精神,使人无法发挥他的才能。
任何职业只要与你的志趣相投合,你就绝不会陷于失败的境地。年轻人一旦选择了真正感兴趣的职业,工作起来也会特别卖力,总能精力充沛、神气焕发,能愉快地胜任,而决不会无精打采、垂头丧气。同时,一份合适的职业还会在各方面发挥你的才能,并使你迅速地进步。
小薇是一家公司的总裁秘书,她大学学的也是文秘专业,她自己也比较喜欢这份工作。她在这家公司已经效力了整整四年,而总裁换了五个,而小薇却始终是历任总裁信任的秘书,这在任何公司都是不多见的。小薇并非相貌出众、个性张扬的人,但作风严谨、工作很少夹杂个人好恶,加上积极能干,熟悉公司业务,能给予总裁极大的工作帮助,因而成为每位总裁的得力助手。
许多人认为这个整天默默工作的小女子肯定有别人不知道的职场“秘籍”,小薇却淡淡地说:“在其位,谋其事,我只是选对了我所喜欢的行业,并尽力做好本职的工作罢了,没有任何秘密可言。”那一年,小薇以一名资深优秀员工的身份就任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走进了公司决策层,她的前途被公司高层一致看好。
有人对100位退休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有一道题是这样问的:“回顾你的一生,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他们的答案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他们之中竟然有90%的人觉得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选错了职业!
据统计,在选错职业的人当中,有80%以上的人在事业上是失败者。许多人之所以勤奋工作仍不能成功,就是因为选错了职业,走的是一条南辕北辙的路,他们越是在这条路上努力,成功离他们也就越遥远。再怎样的勤勤恳恳、百折不挠,瓶颈却像挥之不去的梦魇一样,依然伴随其左右,他们的脚步总是徘徊在瓶颈的边缘,稍有不慎便会被卷入职业瓶颈的漩涡。
因此,所谓的好工作,并不是高工资、好环境、时髦行业,而是真正适合你的性格与特点的。因为那些好的条件都只是暂时的,只有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你才会感到快乐和有很大的发展。入错行和搭错车一样,会造成职场上不可想象的瓶颈。所以80后的上班族们在从事某一行业之前一定要仔细思考,自己选择的这个行业是否适合自己。
看清自己的跑道
人的双眼可以看到世间万物,却总是无法看清自己。看到了别人的过失,却不能看到自己的缺陷;看到了别人的贪婪,却不能看到自己的无厌;看到了别人的蠢笨,却不能看到自己的愚痴。
在希腊的阿波罗神殿上有句世界上流布最广、影响最深的箴言:“人啊,认识你自己!”职场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看清自己的位置,找到属于自己的跑道,这才会突破瓶颈,走向成功。
古往今来,大凡成功人士都是在自己的专长里获得成绩的。在一个人出生伊始,他或许并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当他懂事后就会发现:自己可能会比别人跑得快一些;自己的语言很有说服里,这很可能就是他的专长。
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圆满结束。中国体育健儿创造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奥运会以来的最好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可是在奥运赛场上的这些冠军中,却有这样一个现象:很多金牌得主当初训练的项目并非就是今天得金的项目,也就是说,有很多运动员都是“改行”之后获得成功的。
例如:
我国女子举重69公斤级运动员刘春红,5破世界纪录成功卫冕,谁又能想到这个举重台上最耀眼的明星居然是当年被柔道队“抛弃”的呢?
为中国队取得奥运史上第一枚射箭金牌的女子射箭运动员张娟娟,她最初是铁饼运动员出身,后来改练射击,最后才开始练习射箭,14岁以前她都没有摸过弓。
其他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男子双人3米板跳水冠军的“秦王组合”——王峰、秦凯,双双脱胎于体操;冼东妹先练长跑,再练摔跤,最后柔道夺金;何雯娜曾先后练习过体操、技巧,最终才转练蹦床;小巨人姚明曾是遭受舍弃的水球守门员;刘翔原来曾是跳高运动员,副项是100米短跑……
外国运动员也同样有不少是“改行”后夺金的。北京奥运会首枚金牌—女子10米气步枪冠军奖牌,被25岁的捷克姑娘卡特琳娜·埃蒙斯夺去。但她10年前是游泳健将。北京奥运会女子佩剑个人决赛冠军、23岁的美国姑娘玛丽埃尔·扎格尼斯,当年是叱咤风云的足球小将……
奥运健儿“改行”后的成功,告诉人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先看清楚自己,然后再看选择走哪一条路更适合自己。我们在职场上也是同样道理,成功者的诀窍在于他经营自己的长处,找到能够发挥他优势的最佳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