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恢不慌不忙,若有所思。
“如果能让曹叡以为,我大汉要在南阳地区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略决战,曹叡会不会将南阳附近可调度之兵尽皆调来?”
张苞又想插话,刘禅眼神制止了他,随后示意李恢接着说下去。
李恢向前一步,“陛下,敢问如今我大汉后方可调度的兵马还有多少?”
这里没有外人,刘禅也不避讳,开口说道:
“汉中之地已无兵可调,而关中之地还可以调度骑兵一万,步卒…不足三万,剩下的便是潼关的两万守军。”
李恢笑了笑:“既如此,陛下可再从关中之地抽调一万骑兵,两万步卒,前往南阳,对外号声称我大汉集结了二十万大军,要在南阳地区与曹魏展开决战,一战定输赢。”
魏延凝眉:“不对。”
李恢:“文长以为有何不对?”
魏延缓道:“如果我是曹叡,绝不会为保障南阳而抽调函谷关的兵力,洛阳乃是国都,南阳再重要如何能和洛阳相比。”
李恢轻笑:“可虎豹骑不是就已经有了南下的意图么?”
刘禅看着李恢,好似有些明悟。
李恢接着说道:“洛阳,有函谷关作为屏障,用不着多少兵力便可守上许久,而南阳后方的颖川郡和汝南郡则不一样。”
“一旦南阳失守,我汉军便可直接进入豫州腹地,一路坦途,再无屏障。”
说到这里,李恢顿了一下,看向刘禅问道:“陛下可知,魏国如今朝堂上最重要的两股政治力量是何?”
刘禅点点头:“应是颖川士族和曹氏宗亲。”
闻言,李恢继续说道:“确实如此,所以一旦南阳有失,我大汉兵锋便可直指颖川,中间路途再无险可守。”
“假若我大汉做出样子,要在南阳发起一场战略决战,魏国朝堂中的颖川士族会不会不断的给曹叡上压力,让其尽可能的分兵巩固南阳?因为南阳的背后可是他们颖川士族的老家啊……”
刘禅颔首,又道:“理是如此,然曹叡有没有可能调度东线战场的兵马前往南阳?”
李恢一笑,拱手道:
“陛下,这种可能性不大,魏国哪怕和吴国联合,东线战场之兵也不敢轻易调动,因为合肥的重要性谁都知晓,合肥之重,堪比宛城,且东吴有背刺盟友的前科,曹叡不会不防。”
“故而,为保南阳不失,曹叡只能就近从函谷关调兵。”
……
刘禅微微眯起双眼,脑海中不断推演着局势。
片刻后,他又问道:
“朕记得,魏国朝堂上,弘农杨氏也是一股不小的政治力量吧?抽调函谷关之兵前往南阳,那不是相当于放弃了弘农,杨氏岂能答应?”
李恢神色从容,微笑言道:
“陛下,您说的那是老黄历了,弘农杨氏,在杨修被曹操杀死后,于魏国的地位一落千丈,根本无法与颖川士族抗衡一二……”
刘禅凝眉,杨修他是知道的,就是那个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兄台。
李恢接着道:“陛下,杨修之所以被杀死,皆因为弘农杨氏卷入魏国的立嗣之争。”
“众所周知,曹操有二位公子可为继承人,分别是曹丕与曹植。”
“而颖川士族当初便是曹丕的支持者,他们把所有的宝皆压在曹丕身上。而弘农杨氏当初也嗅到了这个政治投机的机会,于是,他们把自己的资源都用到了曹植身上。”
“很明显,最终颖川士族赌赢了,弘农杨氏输了,而输的一方自然要承受输的代价,一个横亘数百年的大世家就这样走向落寞,如今魏国朝堂上基本没有了杨氏的发言权。”
……
刘禅明悟,原来是这样。
原本他还以为杨修是因为喜欢擅作主张、自作聪明才被曹操干死的。
李恢又道:“所以,陛下请放心,只要我大汉在南阳摆出一副要拼命的态势,曹叡定会派兵巩固南阳,无人会在意弘农郡的存亡。”
……
许久后,刘禅总算明白李恢的意图。
于是,他微微一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