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位比较贤明的封建帝王,一生勤奋好学,励精图治,百折不挠,从一个贫苦的放牛娃成长为一代开国君主。后世对朱元璋评价不一,有人说他是“平民英雄”,也有人说他是“血腥皇帝”。但无论如何,他的传奇身世与创业史,总是令人好奇,引人深思。
乱世英雄
由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统治在中国前后只有97年的时间,虽然蒙古的铁蹄盛极一时,但“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蒙古族在他们的统治中存在很多弊端,其中严重的民族歧视导致了他们末期的统治动荡不安,同时宫廷内部的斗争也愈演愈烈,很多地方的人民都难以维持生计。特别是末代皇帝元顺帝(史称元惠宗)妥懽帖睦尔即位后,更是荒淫残暴。国库空虚,物价飞涨,导致官僚们也对农民残酷剥削,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在他统治的时候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多种问题归结在一起,最终引发连年战乱。加之水灾、旱灾、蝗灾、瘟疫等天灾不断,使河南、山东、河北、皖北等中原地区民不聊生,一时间田地荒芜,人民痛苦不堪。在这样地不利、人不和的诸多条件下,元朝渐渐走向了灭亡的道路。
像其他朝代一样,严重的自然灾害也成了农民起义的导火索。
自1194年黄河决口之后,自然灾害成了元朝统治最大的困扰。在史书上有记载的决口就达两百多次,给中央财政收入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也严重影响了人民的日常生活。河南一段的黄河几乎是年年决口。元朝政府被迫年年征集民夫堵塞决口,加固河堤。由于连年来水患不断,元廷在泰定二年(1325年)二月成立了督水监。这本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由于当时元朝政治腐败,各级官吏营私舞弊,中饱私囊,用征役之名大肆掠夺民财,暗中克扣朝廷下拨的银两,导致矛盾激化,最终引发了元朝末年著名的红巾军大起义。
当红巾军正在和元军主力浴血奋战的时候,明王朝的建立者--朱元璋借机独自成军,逐渐发展势力。
朱元璋,本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瑞,安徽凤阳人,农民出身,家境贫困。元至正四年(1344年)春,淮北大旱,其父母和大哥相继饿死。
因孤贫无依,朱元璋被迫入皇觉寺当了和尚。50天后,由于皇觉寺经济困窘,他又不得不离开家乡,当上了游方僧。
随后三年多的时间里,朱元璋在皖西、豫南四处云游乞食。他曾回忆这段生活说:“突朝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趋跄,仰穹崖崔嵬而倚碧,听猿啼夜月而凄凉。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泱佯。”
至正十二年(1352年),皇觉寺被元军烧毁,朱元璋到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由于其才略出众,深得郭子兴的器重。
至正十四年(1354年),朱元璋率徐达、汤和等24人出略定远(今安徽省定远县),收编义军数万;七月攻占滁州。次年正月,郭子兴攻下和阳(今安徽和县),命朱元璋总领诸军。三月,郭子兴病死。韩林儿、刘福通建号大宋后,派使者招各路义军议事。五月,发布檄文,任命郭子兴长子郭元叙为濠州都元帅,张天祐、朱元璋分任左右副元帅。军中文告统用龙凤年号。
至正十五年(1355年)五月,朱元璋兼并巢湖红巾军俞通海水师。六月,由牛渚矶强渡长江,一举攻占采石(今安徽马鞍山西南)、太平(今安徽当涂)。七月,攻取溧水、溧阳、句容、芜湖等地。
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朱元璋于采石大败元军水师,打破了元军对长江的封锁。3月10日,朱元璋攻破集庆城(今江苏南京),元守将福寿战死,元水军元帅康茂才投降。
攻下集庆后,朱元璋即改集庆为应天府,建立江南行省。韩林儿的大宋政权任命他为江南行省平章,后升为丞相。此后,朱元璋即以应天为根据略镇江、金坛等地,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一支强劲的军事力量。
洪武大帝
朱元璋占据应天以后,一方面多方经营,扩充实力,另一方面对外进行不间断的军事征伐。
朱元璋与其他红巾军元帅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知道用那些有智谋的人,而并非只知道用武夫莽汉。任何一个朝代的建立,都不是一两个人的功劳,能否成就大业,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能不能笼络到优秀的人才。
早在渡过长江之前,朱元璋就陆续招集了一些随从起义的儒士冯国用、冯国胜、李善长等用为幕僚。攻下太平后,又召用老儒李习为知太平府,陶安参幕府事。攻取集庆的策略就是陶安和冯国用等人建议的。破集庆,得儒士夏煜、孙炎、杨宪等,朱元璋都加以录用。
朱元璋成功攻占徽州后,又听说附近有能人贤士朱升,便亲自去石门拜访他。当时朱元璋向他讨教治国平天下之策,朱升没有多说话,只是送给了朱元璋三句话、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就是这九个字,却成了朱元璋克敌制胜的法宝。其中“高筑墙”的意思是让朱元璋先要谋求自保,其次才是领土扩张。以当时朱元璋所处的形势,周围被各种势力所围困,虽然当时局面很好,但前景却非常凶险。
而单纯从防务上巩固根据地是不够的,防务和军需如同一个人的两条腿,“广积粮”的道理其实就是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另一方面,行军打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粮草要充足,俗话说得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同时以“缓称王”的方式减少自己的舆论压力。意思就是不要把自己过早地当成众矢之的,成了别人攻击的靶子,大力发展,但要低调处事。
这九个字,堪称为经典,对于朱元璋来说,字字都是无价之宝,朱元璋也是个识大局的人,将这九个字作为以后的行动纲领,最终指导自己走向了一朝开国皇帝的征程。
在各路群雄此消彼长的争斗中,朱元璋遵从九字箴言,实力逐渐强盛。
当时还有一股力量与他相当,那就是自称汉王的陈友谅,他自恃水军厉害,1360年,想凭借自己在水军方面的优势力量,沿江顺流东下,进攻应天府,想要一举吞并朱元璋占领的地盘。
朱元璋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见到这种局势,并没有马上排兵布阵,而是采用了一个计策,将陈友谅一举打垮。他的一个部将康茂才年轻时与陈友谅一起举事,算是老朋友了。朱元璋设计让康茂才假意做内应,并且让康茂才串通陈友谅兵分三路攻打应天,以分散他的兵力。
康茂才派了一个得力的仆人去送信给陈友谅,仆人连夜赶到陈友谅的驻地。陈友谅看了信以后并不多疑,问仆人道:“康公现在在哪儿?”
仆人回答道:“他现在正带领着一批人马驻守在江东桥,准备接应大王。”陈友谅信以为真,连忙又问:“江东桥容易找到吗?”
仆人说:“江东桥就是座木桥,很容易认出来。”
陈友谅又与仆人谈了一阵,了解了详细情况,便给了些赏赐,打发他回去。临行时,陈友谅跟仆人约定了时间:“你马上回去对康公说,我立即带领人马赶去江东桥,请他马上接应。”
结果陈友谅到江东桥中了埋伏。刚开始渡江就受到突然袭击,让朱元璋的大军打得落花流水,由于是突然袭击,几万大军一下乱了阵脚,互相践踏,战死踩伤,落水淹死的不计其数。两万多士兵被生擒,几百艘战船被摧毁。
此战之后朱元璋的声势壮大,成为各方力量中最有实力的一支。而陈友谅也是个不肯善罢甘休的人。在1363年4月,陈友谅纠集号称60万的大军,倾巢而出,进围朱元璋的属地南昌。朱军守将朱文正、邓愈、赵德胜、薛显率领全城将士殊死搏战,坚守85天,使陈友谅初战受挫,坚城之下进不得,退又伤面子,两军就这么耗着。而此时的朱元璋从容调兵遣将,准备与陈友谅决一死战。
最后,陈友谅在康郎山战役中彻底失败,自己也在混战中被乱箭射死。
彻底消灭了当时最强大的割据势力陈友谅以后,朱元璋意识到称霸天下的时机已经来到,便自立为吴王。
1367年10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二十万讨伐另一股大势力张士诚。朱元璋的部队士气昂扬,很快攻破城门,大军一拥而上,进入平江城内。张士诚的将士已无斗志,纷纷投降。张士诚见大势已去,纵火烧死妻儿,闭门准备上吊自杀,被其部将解救,徐达将其押送应天。
破城之日,徐达严格约束部下,立下军令:“掠民财者死,毁民居者死,离营二十里者死!”朱元璋的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获得了当地老百姓的信任。
仅仅用了两个月,徐达的军队就占领了山东。1367年十二月,在南征北伐两路大军的凯歌声中,中书右丞相李善长率领百官奏请朱元璋正式建国称帝。次年(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府奉天殿即皇帝位,封妻子马氏为皇后,世子朱标为皇太子。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明王朝正式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