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融合之道是什么 > 第五十一章 兽潮来袭(第1页)

第五十一章 兽潮来袭(第1页)

“知心悟明“的魂力境界可以被理解为人物对于内心世界的觉醒和开悟。

在这个境界下,人物能够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进入一种更高层次的意识状态。

神识能够准确感知到周围事物的本质、真相和内在联系,洞察万物的复杂和深刻。这种境界赋予人物超凡的智慧和洞察力。

神识修炼的是心,是天道。

格言联壁中言:“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

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

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天道,在于心,在于意,在于品,在于德。

而我们每个人的天道,皆藏匿于心中。心中看的是山,山才是山。眼里看的是水,心里才能装着水。

灵魂里装载着天道,一切才能成为道。靠自己,才能真正修炼出天道的智慧。

如此,不争不抢,不忮不求,从容随性,淡泊宽容,坚定又自然地活着。

李云飞懵圈了,“净水大师,佛家不是研究佛理,佛性的吗?我怎么这越听越像道家的主张?”

净水大师淡然一笑:“天下大道,殊途同归,施主着想了!只是道家更注重人为而争,佛家更讲究无为而治。”

李云飞感觉被忽悠了,不能再被蛊惑下去,真成了佛门弟子,那自己的女神怎么办!

“大师,我刚听见鸡叫了,应该快要天亮了,我们就不打扰大师清修了。今天还要赶路去渭水城参加大比呢!”

“本寺向来清净,何来打鸣一说?施主可不要妄语,临行前,赠施主一言,或许用得到: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名为无生。

有清浊名。若泥滓浊乱故不澄清。虽不澄清。而水清性不失。若方便澄渟。即得清净。”

李云飞更懵逼了,这又是讲的什么,真相卧嘈两句,因为此时内心只剩这两个字了。

待到离开天清殿,叶师父才开始跟李云飞慢慢解释。

实际上是讲因缘法。佛法认为万物一切,万法的构成都是因缘而来。有连锁性,由这个关系到这个到那个关系,转了一圈,都不相干,也都相干。

一切都是缘生,而缘起性空。缘生的,而本体是空的;因为是空,所以一动就起缘生的作用。

这分两点,要注意。我们许多人只管修道、念佛或者打坐做功夫的,不喜欢听这些理论。“这些理论与修道有什么相干!”实际上,功夫做不好,就是这些佛学理念没有搞清楚。

所以到了某一阶段,永远停留在那里上不去,智力不够。有时做功夫觉得:“这些理论东西干什么?讨厌!”当研究这些理论的时候,又觉得,“作功夫、打坐干什么?那么麻烦。”好像是矛盾了。

实际上是同一个,这中间很难,要慢慢去体会。所以讲学,老子有两句话:“为学日益,为道是损”。

学问是一天天累积起来的,今天懂一点,明天再懂一点,后天再懂一点,修道是要把习惯灭掉,今天丢一点,明天丢一点,损之又损,以至于无,统统丢光,什么都没有了,合于道。

这两个矛盾。真正大智慧的人,这两种矛盾是合一的,绝对合一。

所以真正做功夫,想要如禅宗所说的大彻大悟,这些道理必须要通,不通的话,悟不了。

坐在那里,什么都不想,又想无念、又想大彻大悟,你看多矛盾,对不对!一般学佛的,遇到第一个问题说:“我怎么不大彻大悟?!”早“悟”了!可见无念不是悟!关键也在这个地方。

因此这首偈子,是告诉你,这是讲现象界,一切万有生起过去了,都是缘生,缘生就是“不共不无因”。不自生,不他生,所以是缘生法。

那么缘生这个道理与因果的关系是不是有联带呢?是有联带关系,从逻辑理论的方面来看,缘生的道理自然推演到因果的观念。

每一件事情有它的起因,就有它的结论。譬如人,生下来是因,最后一定是老了(老了好听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