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大明王朝的七张脸 > 7 张辅 历经大明六朝皇室的武将(第1页)

7 张辅 历经大明六朝皇室的武将(第1页)

张辅,字文弼,大明王朝“靖难之役”时期的名将,河间王张玉的长子,在朱棣为燕王时期,乃是燕军主要将领之一,朱棣称帝之后,被封为“英国公”,一生历经大明六朝皇室,效忠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任君主,可谓明室的老臣、重臣、忠臣于一身。

张辅出道的时候才十五岁,跟随自己的父亲张玉誓死效忠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变”,最初的职务是指挥同知,一个从三品的官衔,起点其实并不算低了,所以有个有背景的父亲是多么的重要。张玉为解救朱棣战死于东昌,朱棣为了感激张玉舍身救主的忠诚,其实算破格让张玉继承了他父亲的中军主将之职,虽然年轻识浅、功绩不够,但是老爹拿命给自己铺好了仕途之路,张辅只能硬着头皮坚毅的走下去,不过他也没给自己的老子丢人。张辅上任之后,在夹河、藁城、彰德、灵璧等地战斗,都立下了功劳,这使得不仅朱棣喜出望外,军中如朱能、丘福等老将更是拍手称赞,在朱棣面前更是言称,明公得良将、虎父无犬子,这两句看似在夸张辅,实际上则是前面一句在夸朱棣,后面一句在夸张玉,但是年轻有为的张辅在军中已经树立了威望,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

不过,在“靖难之役”中的老将们的战绩太过显眼,这让其实也有一定成绩的张辅就没有那么显眼,所以朱棣称帝之后,给张辅的爹张玉封了公,却没着急给张辅封,还是因为太过年轻、功绩不高,如果茫然给予太多恩宠,召同僚对张辅的嫉妒与厌恶,对张辅未来的仕途之路,并没有什么好处的。最终,张辅只是封了一个正一品的官衔“特进荣禄大夫”,以及一个从一品的武勋官阶“柱国”,其实朱棣的言外之意,就是给张辅留有一定的进步空间,让他要继续发愤图强,且不可恃功而骄了。朱棣为了让老张家的黄金国戚的身份更加牢固,将张玉的女儿、张辅的妹妹张氏封为贵妃,历史上关于这个女子的全名没有记载,后世一般称为“昭懿张贵妃”。而后,朱棣又把张辅、张贵妃的侄女许给了朱高炽,后世一般称为“贞静敬妃”。所以张辅一时在朝野中成了焦点,“外戚”的身份俨然坐实,他成了百官们私下讨论的话题,张辅并没有多高兴,而是有些后怕了,自古外戚势大必会诛之,张辅虽然是个武将,文化也不是很高,但是这个道理还是非常明白的。所以在丘福、朱能等人在朱棣面前,极力推荐张辅应当封公的时候,张辅都是上书委婉推辞,并且一再向朱棣表决心,想继续为朱棣征战四方、马革裹尸。

于是,机会终于来了!

南方逆贼反明,朱棣封朱能为征夷将军、张辅为右副将军,一同出战、剿灭反贼,没想这出征才仅仅半年,部队行至广西境内,朱能便病逝于军中,张辅在无奈之下,接替了三军指挥权,用了四年的时间平定了南方,也拿到了交趾全境的实际控制权与管辖权,这是自唐朝灭亡的四百多年后,又一次由汉人直接管辖,这交趾全境便如今在的越南北部整个红河流域。朱棣闻之,喜出望外,为此诏告天下,交趾归入大明王朝的版图,张辅功居首位,诸王和百官都奉表祝贺。朱棣希望自己可以比肩汉武帝、唐太宗,以及自己的父亲朱元璋,所以他需要这些优秀的军事将领,为他打下更大的江山,拓展更远的疆土,创造更满的功绩。显然,张辅棒朱棣做到的。所以,张辅班师回朝后,朱棣在奉天殿赐宴招待,并赋写了《平安南歌》,正式在群臣面前封张辅为“英国公”与“右柱国”,给予世袭诰券。至此,张辅可谓是位极人臣、风光无量了。

原本可以歇一歇的张辅,没想到安南再次发生叛乱,安南就是如今的越南。于是,张辅在受封的次年,朱棣赐其佩征虏将军印,再次率军南征,此后七年,三次大规模平定南方,安南一代的叛乱,在永乐年间算是阶段性的被制服了。之后,朱棣留朱高炽在京行皇权,主持朝政,自己则带着张辅等人,又开始北证漠北、虽然击败了北元和宁王阿鲁台部,但是张辅连续两年始终没有生擒阿鲁台,这让朱棣多少是有些遗憾的。最终,身体抱恙朱棣决定班师回京,行至榆木川的时候,竟然驾崩了,享年六十五岁,尸体被秘密送回京城、掩人耳目。朱棣是当年七月十八日驾崩的,而朱高炽则是在当年八月十五日正式登基的。

这个时候身为武将的张辅,以及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人,已经成了继任君主朱高炽的核心管理层人员了。朱高炽登基之后,更加重用与依靠张辅,下旨张辅可掌中军都督府事务,进官为太师,把军事权利下放得更大了,朱高炽这么做的原因,是希望以此来收买张辅可以心甘情愿听命于自己。此时,靖难老臣就剩下张辅一个人了,五十岁的张辅可真是熬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不过短命的朱高炽,仅仅当了十个月的帝王,就在朱棣驾崩的次年五月底,也跟随着骤然病逝了,这确实让张辅也很意外与崩溃,又要换领导,又要重新试探与磨合,而且这还是一个这么敏感的高管职务,这件事情放谁身上都够烦的了。

再之后,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在当年六月底正式登基,然而朱瞻基的二叔、三叔,也就是朱高炽的同母的亲弟弟:老二朱高煦、老三朱高燧,便拥兵自重、谋反叛乱,意图抢夺朱瞻基这名正言顺继承下来的皇位。朱高煦遣人去张辅府院策反于他,张辅非但没有被说动,还把朱高煦派的人扣了下来,交给朱瞻基作为朱高煦谋反的证据,最终朱高煦兵败投降,朱高煦与其家眷子嗣,全部被朱瞻基圈禁,最终,因不肯对朱瞻基服软,被活活的炙死在铜缸内,子嗣全部跟着被杀。相反,朱高燧情商比较高,懂得卖惨示弱与见风使舵,一再哭诉自己是被朱高煦胁迫的,所以落了个善始善终的结局。

不过,在这次事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张辅,作为三朝老臣,张辅不但守住了忠诚与气节,还临危不乱的帮助朱瞻基度过难关,朱瞻基对这位老臣更是敬重有加了,因张辅年岁较大,还给予了特权,只有初一、十五需要上朝,其它时间若有要事启奏,差人上书即可,这也算是给足了张辅这个元老功臣的面子。可是谁能想到朱瞻基也是个短命鬼,在位仅仅十年,最终也因病逝而驾崩,由其长子朱祁镇继位登基。

朱祁镇登基之后,学着朱高炽、朱瞻基的摸样,依旧对这个爷爷辈张辅是毕恭毕敬的,这朱祁镇一上任,就赶上了麓川兵变,当地的宣慰使拥兵自重、自立为王,与大明王朝分庭抗礼,并且脱轨大明王朝的管辖权。此时,张辅年事已高,确实不适合再去前线打仗,于是就在后方制定作战计划,最终得以平息。刚解决了外患,又来了内忧,念及尚浅的朱祁镇因为重用了宦官王振,导致朝纲混乱,文武百官见其都要行李叩拜,一时大家都是苦不堪言、怨声载道,于是纷纷请求于威望了得的张辅来主持大局,这王振也不是个傻子,在其他官员面前的狐假虎威,但是在张辅面前还是要收敛一些,可是私下也给张辅使坏不少。

在朱祁镇继位的第十四年,北方蒙古草原上一支名为“瓦剌”的游牧民族军队,俨然已经形成了所向睥睨之势,王振唆使朱祁镇御驾亲征,效仿曾祖父朱棣那样,夺得后人万世歌颂的帝王神话,年纪尚轻的朱祁镇还真被王振给蒙骗住了,不顾朝臣反对,誓要御驾亲征,已是七十五岁的张辅,逼不得已也只能被迫跟随,但每次军政讨论会议,都被王振排斥在外,导致年少无知的朱祁镇,根本不懂战场上的凶险叵测与瞬息万变,最终在土木堡,也就是如今的河北怀来县西北处,被瓦刺部队包围,最终全军覆没,朱祁镇被抓走当了人质,无论王振还是张辅都死于兵乱中。自古,忠臣客死的事件很多,奸臣客死的事件也很多,但是忠臣与奸臣一起客死的事件并不多。正所谓,青山处处埋忠骨,谁能料到,这数不清的忠骨里还有一个无根之人呢!

朱祁钰登基之后,将张辅追封“定兴郡王”,谥号“忠烈”,其嫡长子张忠因病不能袭爵,改由庶长子张懋为第二代英国公,而英国公的封号在张氏一族共传了九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