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大明王朝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文臣,官至内阁首辅,提出并实行对大明诸多政治改革,史称“张居正改革”,又坚持推行“一条鞭法”政策,病逝后遭开棺鞭尸,家族被抄家与流放。
当张居正考中进士,踏入仕途的那一年,他还是一个二十三岁风华正茂的小伙子,而这一年,已经是大明建立的第一百八十个年头,大明的国运正在快速衰退,并似有不可挽回之势,此时的大明就像是一个得了大病的五十岁老人,如果得遇良医虽然不能返老还童,至少也能药到病除,再多活一段时间的话,如果放任不管或是碰上了庸医,随时都有可能立刻挂掉的,张居正原本是想被下放到地方上,从县令做起,当一个主政一方的地方官,但是当时执掌翰林院的徐阶出于惜才,专门找来张居正,告诉他,如果你将来的志向是做个巡抚或总督管理一两个省,那你就去做县令,但如果你想做内阁大臣甚至内阁首辅,辅佐皇帝管理整个国家,那就最好留在京城当官,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
在徐阶的提点下,张居正这才留在了京城,从翰林院下的庶吉士做起,庶吉士的职责主要负责起草诏书,通俗理解那就是皇帝的公文枪手,庶吉士虽然品阶也不高,工作也很枯燥,但是却能直接接触到大量的国事和国家决策信息,张居正也在这项工作中不知不觉间,锻炼了自己的高层次政治能力。但此时的张居正,毕竟也只有二十出头,正是年轻气盛、满是冲劲的年纪,他不甘心只做国家决策的旁观者,于是奋笔疾书了一封《论时政疏》呈给了朱厚熜,在这封《论时政疏》中,张居正直指大明现在的弊病,并给出了自己的改革建议。
然而,《论时政疏》呈交上去后,便再也没有了任何回音,也许这封奏疏只到了内阁那里就被压了下来,朱厚熜压根也没看到,也许朱厚熜看到了,但就是没重视,眼见自己一片热忱遭到冷遇,张居正有些心灰意冷,不久他便请了三年病假,离开京城,游历各地,在这三年中,张居正深入民间,对于国家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一些弊政的改革思考也更深刻了一些。返回京城后,张居正依旧在翰林院供职,虽然官职略有提升,但依旧不受重用,就这么又过了六七年,此时严嵩已经倒台,徐阶成为了内阁首辅,朱厚熜的身体状况也已经很糟糕,由于朱厚熜还未立储,关于皇三子裕王朱载坖、皇四子景王朱载圳,谁能继承大统成了朝廷焦点。
张居正受徐阶举荐,前往裕王府给朱载坖做侍讲,此前严嵩还掌权时,全力支持朱载圳,而徐阶则一直支持朱载坖,虽然现在严嵩已经倒台,朱载圳少了一大批支持者,但是由于朱载坖并不受自己亲爹朱厚熜喜爱,所以他能否继承皇位依旧充满悬念。不过,好在朱载坖是幸运的,没过多久他唯一的皇位竞争者朱载圳就因病去世了,又过了没多久,朱厚熜也驾崩,朱载坖顺利继承皇位,张居正则凭着朱载坖讲官的从龙之功,在徐阶的举荐下一跃成为了内阁大臣。说起来,徐阶这个人虽然口碑褒贬不一,但是他也是真惜才,无论是海瑞还是张居正,都是受他提拔才得以被重用,不过张居正和海瑞不一样的是,海瑞内方外也方,脾气秉性还有为人处世都充满了尖锐的棱角,而张居正则是外圆内方,“内抱不群,外欲浑迹”这句话是张居正评价徐阶的,但这更像是他的自描画像,朝廷中无论是谁掌权,张居正都能和他保持一个相对不错的关系。
等到朱载坖当了皇帝,他最宠信的高拱自然而然的就受到了格外重用,等徐阶告老还乡后,高拱仗着朱载坖的无限宠信,先后逼走了内阁中和徐阶一派的李春芳、陈一勤等人,却独独没有排挤同样是受徐阶提拔举荐方才受到重用的张居正,在高拱担任内阁首辅期间,他不但没有排挤张居正,还把张居正引为知己,让他担任内阁次辅,而且,也就只有张居正提的建议,孤傲狂妄的高拱还能听得进去几分,需要特别提及的是,虽然张居正是在万历年间才当上内阁首辅主持朝政,但其实张居正的一些改革措施,早在隆庆年间就已经开始实施。
而这时候的这些改革,自然也有高拱的功劳,高拱性情倨傲,是个不怕得罪人的主,正是他担任内阁首辅期间,大力整顿吏治,这才给后来张居正当上内阁首辅后,推行官员考成法做好了铺垫,而只有官僚管理体系,先得到有效整顿,后续的其他改革措施,才得以能够实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