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使得会同馆失去了组织商业贸易的意义和价值。
特别是大明朝的北方沿海城市彻底解除了海禁限制,给整个东亚贸易格局带来了全新的变化和冲击。
北方的天津、旅顺、登州莱州、威海卫、胶州湾等地,以及南方的连云港、上海县等城市,都迎来了海洋贸易的蓬勃发展时期。
此时,崇祯皇帝并没有急于征收税款,而是选择先让这些地区自由发展一段时间。
毕竟,想要收获丰硕的成果,必须等待时机成熟,待韭菜生长到一定规模后,再进行适时的收割才更为明智。
让我们回到会同馆这里。
由于大金国建奴的存在,朝鲜王国的使臣们无法通过陆路与大明朝保持畅通无阻的联系。
过去,他们通常会选择从辽东半岛出发,经辽阳进入关内,但如今大部分路程都需要依赖海上航行。
他们必须穿越旅顺港,抵达天津卫后再上岸,并沿着木制轨道前往京城。
此次,朝鲜国王李倧派遣的使者崔鸣吉,是一个明显的亲明派人物。
他深知大明朝的军队如同漏风的凉席一般脆弱,因此一路上怀揣着一个重大秘密,始终不愿向沿途接待的明朝文武官员透露半句。
无论是在皮岛上的右都督兼平辽大将军毛文龙,还是旅顺总兵刘兴祚那里,甚至到了天津卫,遇到了天津巡抚朱大典和天津布政使马士英,这位崔鸣吉都闭口不言,仅仅表示自己此行是为了庆祝大明皇帝陛下的万寿节。
终于抵达京城的会同馆后,崔鸣吉一眼便瞧见了鸿胪寺的官员们,这才松了一口气,仿佛找到了组织一般。
只见他迫不及待地冲上前,紧紧握住一名七品官员的双手,一脸严肃地对其说道:“我这里有一件关乎大明朝生死存亡的军国大事,必须立刻禀报给大明朝皇帝陛下!”
那位七品官员见状,哪里敢耽搁,赶忙将此事报告给宣传部长的阮大铖。
此时此刻,阮大铖正在皇极殿内与一众大臣们推搡拥挤着,大家都争着想更靠近皇帝一些,场面一度混乱不堪。而就在这时,会同馆传来的消息打断了他们的闹剧。
恰巧,第一次油画大合影也圆满完成了。等到阮大铖慌慌张张出宫见到崔鸣吉时,崔鸣吉却闭口不言,坚持要当面告诉皇帝。
阮大铖有点想骂人,这朝鲜王国的使臣实在是矫情,自己已经是三品朝廷的高官,皇帝的近臣,他有什么不相信的。
可是阮大铖知道崇祯皇帝重视边关情报,他也不敢横生枝节。
无奈之下,阮大铖只好亮出自己的御赐腰牌,亲自带领崔鸣吉进入皇宫,来到军机处觐见崇祯皇帝。
“外臣朝鲜王国使臣崔鸣吉,叩见大明皇帝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着一声高呼,崔鸣吉跪地叩拜。
他来自与大明王朝有着深厚友谊的藩属国——朝鲜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