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邓宏的表态,主战派彻底占据了上风,但仍然有不少高居从四品以上的文官反对出兵。
尚书右丞曹力率先站出来反驳道。
“敢问太尉,我大唐是以农耕为主,如今,我朝疆土北至阴山、南至岭南、东至大海、西抵大食,基本涵盖了适合农耕的区域,甚至其中有很多毫无用途的领土,纵观古今,我朝疆土已经远迈汉隋,如今管理都费力,打下那么多的疆土有何用处啊?”
随着曹力出声,其余反对出兵的大臣也站了出来。
“下官赞同曹大人之言,倭国和我朝以大海为隔,其国又是不毛之地,征发大军劳师远征,耗时费力不说,打下来也一无是处,于我朝何益啊!”
“是啊,自贞观年间以来,我大唐渐渐步入强盛,如今正是与民修养的时候,太尉却想着为自己博取功名而不顾国势,此举实为不妥。”
随着几位尚书侍郎的出声,反战派又渐渐据理力争,站住脚跟,李治看着两帮人马吵得不可开交,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邓宏对此,却是丝毫不慌。
“曹尚书,攻灭倭国的计划早在先帝在位时便已定下,如今,敌国来犯,你们不想着全力支持陛下击退外敌,护境安民就罢了,还在此大言不惭,扬言要放弃高丽故地,如此荒谬之论,莫不是尔等怀疑先帝的英明之举吗?”
你……
“为了攻克高丽,我东征大军战死者数以万计,你们高居庙堂不知战事艰难也罢,可如此弃战之言论,视我舍生忘死、忠君为国的东征大军为何物?”
“我……我……我”
“我大唐国力强盛是不假,但类如吐蕃、高丽乃至于倭国,他们哪国没有进取中原之心,难道诸位大人是要等敌国马踏中原,使我国土沦丧之时再谈言战吗?”
邓宏不怒自威地看着反对出兵的文官,一股势不可挡的威严将这些官员压得一时语塞了起来。
见众人暂时一时语塞,邓宏立即上前请命道。
“陛下,倭国之患,决不能小视,他们今日敢跨海进犯平壤,明日就能不顾一切将手伸到辽东,老臣世受皇恩,愿挂帅东征,剪除此遗害子孙万代之患。”
邓宏刚上表请战,御史大夫陈庐却站了出来微微咋舌道:“下官没记错的话,太尉今年已经五十有七了吧?”
陈庐这意思很明显,你邓宏都马上踏入花甲之年,糟老头子一个了,能活几年还不一定,干嘛非要闲事儿多去折腾呢。
对此,邓宏却是眼睛直视着他,一脸平淡的说道:“御史大夫记性不错,不过你记住一句话,一旦战端一开,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敌之责,我纵使年过花甲又如何,为使大唐的百姓免遭战火,纵然是肝脑涂地我也在所不惜。”
“好,太尉讲的好啊!”
邓宏一番慷慨激昂的报国演讲,顿时激励了那些一心想要忠君卫国的文武大臣,就连李治也听得动了容。
陈庐尴尬不已,无奈低下头不再言语。
“太尉真是人老心未老啊,大唐之社稷,若是皆能如太尉这般,我大唐何愁不会国富民强。”
李治听完邓宏的一席话,想要建功立业、成就帝王伟业的雄心也被点燃。
“传朕旨意,倭国和百济不以大唐为尊,屡次挑起战火,犯我藩国,即日起,朕拜太尉邓宏为平倭道行军大总管,节制陕州以东大军十五万,挥师伐倭,以尊先帝之遗召,成我大唐之伟业。”
圣旨下达,邓宏立即郑重地上前,接旨行礼。
“臣邓宏接圣旨,臣在圣驾之下发下宏誓,此次定当马踏敌营、荡平倭国,不胜敌军、誓不还朝。”
邓宏当着皇帝和文武百官的面发下誓言,他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几十年了,从贞观初年开始谋划,可惜的是,贞观一朝,大唐的军队止步于平壤,直至太宗驾崩前,仍未能跨海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