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昭一下子跳下了床,“老曹,马上传旨,朕要统一官话,普及官话。”
这种尴尬的事,当然要提前杜绝。
当然,让那些关陇贵族集团改说正宗的北京普通话,他们这些长安人表示接受不了。
“陛下,长安是一国的都城,官话怎么也应该是我们这长安话吧!你让我们学的那劳什子,不配成为官话吧!”
一众大臣反对。
“那爱卿们觉得这长安话好听,还是我那官话好听?你说这长安话清楚易理解,还是那官话清楚易理解?”
长安话不就是陕西话嘛!当然,方言自有存在的必要,问题是,朕也学不了呀!朕是天子,难道还要朕迁就你们?
杨昭之所以能够听懂陕西话,纯粹是自己的一个好朋友是陕西人。跟他打交道,自然而然的也就能够听懂了。但是懂是懂,说,他是不会说呀!
众大臣觉得皇帝的问题不好回答,也只会放弃回答。
“众位爱卿,朕也没有催逼你们马上学会官话,你们何必这么反对呢?慢慢学,我们君臣同心,共同进步。”
杨昭第一次在朝堂上和颜悦色的说话。
这毕竟是增强软实力,没有必要那么严肃。所以,他也适当的松缓自己的情绪。
“陛下,咱们这长安话还是很好理解的,不好理解的是四川的话。要不,您就着重让那些说话不容易懂的地方,学习官话?”
一众大臣继续打商量。
别的都好说,只要自己不用学官话,别的地方,怎么着,都行。他们不关心。
他们觉得这长安话是他们的特色,要是非得学了那官话,自己的贵族身份,不就体现不出来了吗?
杨昭恼了,没好气的说,“怎么,朕好言好语的和你们商量,你们不听是吧?非要朕杀几个人,你们才开始办?”
“陛下息怒,臣等听命就是了。”这些臣子经过最近的一系列事情,已经明白,杨昭不是他爷爷,没有他爷爷那么英明,那么重感情,所以,也学乖了。
陛下不就是爱折腾嘛,让他去折腾吧!等恶果显示出来,我们再反对不迟。
“既然如此,那就迅速学会。一个月后的上巳节,朕举办修禊宴会的时候,都给朕用官话说话。还有,多读读书,别到时候一首诗都做不出来,丢人。”
人家王羲之举办兰亭修禊收集了几十首诗歌,他举办的时候,如果群臣都没有人家十几个人写的诗多,他的脸往哪儿搁?
也许是杨昭给予的压力太大了,顿时,官员们都疯狂的购书请先生,开始增加自己的学问。尤其是那些不怎么识字的官员,更是加倍努力。因为这样,这股风刮到了民间。
当今皇上重读书人,又在全国开建了学校,所以,隋朝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了,应该让自己的孩子做什么了。
曹正淳请他给建好的学校赐名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写下四个大字,“孔子学院”。
曹正淳夸赞,“这名字好。天下读书人都应该以孔子先生为榜样,而且孔子先生是天下读书人的祖师爷,给学校取这样的名字,再合适不过。”
“哎,老曹,有见识,不错不错。”杨昭也非常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