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亚历山大3世 > 第两百六十八章 帕特罗克勒斯踏入非洲内陆(第1页)

第两百六十八章 帕特罗克勒斯踏入非洲内陆(第1页)

攸美尼斯让让海军司令帕特罗克勒斯在埃及组建了一支人的远征军,同时也是一支庞大的探险队,其中有很多自发或隶属政府的探险人员,从法老运河到红海,然后来到了非洲之角索马里南部沿海,从这里登陆一路向西,避开肯尼亚西南部的高山,从北面深入非洲大陆,穿过多条河流,并对这些河流进行了探查,发现这些河流都是浅短的小河。

但有一个湖(图尔卡纳湖,东非第四大湖,世界最大的碱性湖)面积不小,南北长40多帕拉桑,东西宽3-5帕拉桑,湖水呈蓝绿色(因为湖中的蓝藻生长之故)。位于东非大裂谷东岔内,北端从肯尼亚延伸到阿比西尼亚境内,面积6405平方公里,海拔375米。图尔卡纳湖是一个鱼资源极其丰富的鱼场,盛产尖吻鲈、虎鱼、多鳍鱼和各种罗非鱼属(Tilapia)鱼类,还有鳄鱼、河马甚至两米长的蜥蜴(和史前蜥蜴形态类似)。候鸟和本地鸟类有红鹳、鸬鹚和翠鸟等。

沿湖还有居民(图尔卡纳人)种植粟米,靠着丰富的水产和粟米生活着。他们是尼格罗人种苏丹类型,为尼罗特人南支之一。使用图尔卡纳语,属尼罗-撒哈拉语系沙里-尼罗语族-图尔卡纳语支,相信万物有灵。他们约在1700年前后由尼罗河上游迁入今居住地。原本是游牧民族,现在是游牧、农耕、渔猎兼具的民族。

很难说他们处于什么时代,按照组织形式他们还处于新石器时代,因为他们存在比较松散的部落组织,但酋长权力不大,一般以家族为活动单位。部落内部有两个军事性质的集团:一名“豹”、一名“石头”。每个男子从出生之日起就从属于集团,一般行父系继承制和一夫多妻制。但他们却能使用铁器,而非石器或者青铜器,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来自维多利亚湖附近,而那里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时候已经开始使用铁器,由于距离较近的关系,铁器也在此地传播了开来。

帕特罗克勒斯上一次大湖边上击败了班图-库希特联军后,在周围的影响力很大,都知道有一个强大无比的国家占领了这里,那些没有参与作战的民族不由都唏嘘不已,图尔卡纳人就是其中的一支,所以得以继续安稳地生活在此地。马其顿路过这里后,并没有对他们进行征伐,而是向他们购买了一些食物,然后继续向西赶路。

经过了200帕拉桑的路程,大军到达一个小湖(即艾伯特湖)的北面湖口,亚历山大给到帕特罗克勒斯的地图比较粗糙,给它起名叫奥林匹亚斯湖,而作为非洲最大的维多利亚湖则起名为腓力湖,腓力湖通过腓力尼罗河流入奥林匹亚斯湖后在北面流出注入亚历山大尼罗河(即艾伯特尼罗河)。

奥林匹亚斯湖是由断层陷落而成的淡水湖,湖面海拔619米,西南-东北向长约180千米,平均宽约45千米,面积约5350平方千米,最深处约48米。奥林匹亚斯湖西南面有源出爱德华湖的塞姆利基河注入,湖滨冲积平原较广;东北面有腓力尼罗河注入,形成沼泽密布的三角洲。湖水经湖泊北端流出,形成亚历山大尼罗河,为尼罗河水系的一部分。奥林匹亚斯湖东西两岸悬崖壁立,多深沟。湖内栖息着丰富的鱼类、河马、鳄鱼和水鸟,湖滨生活有象、野牛、羚羊等野生动物。

帕特罗克勒斯在上次大战后就在腓力湖注入奥林匹亚斯湖的河口右岸建了一座城,起名为“尼罗河上的亚历山大城”,此处地处热带草原气候,扼守腓力尼罗河与奥林匹亚斯湖,是一块面积约为40万斯特伦马(400平方公里)的河口三角洲,土地肥沃,水力资源丰富。按照每人30亩算,可供人左右在此进行粮食种植,可以养活14万人左右。

帕特罗克勒斯召集了大量科伊桑人和俘虏的库希特人以及作为奴隶的班图人入驻此地,在少数希腊人、埃及人和努比亚人的管理下进行劳作。而马其顿人则是食物链顶端的存在,除了还留在马其顿本土的马其顿人之外,在外面的马其顿人都已经脱离了生产,不是作为精锐步兵的职业军人就是军官或者中高级官员,剩下的就是豪商阶层。

来到这里的马其顿人最少都是百夫长以上职位的人,已经没有了马其顿士兵的存在了,对付这些黑人确实也用不着,而且这里相较于地中海地区气候恶劣,对于已经很富裕的马其顿军人没人愿意到这种地方玩命,只有那些商人才会为了攫取更大的利益跑到世界各地。

这里的最高指挥官叫莱山德,四十多岁,是雅典人,曾经是雅典的十将军之一,在拉米亚战争后,雅典完全失去政治独立,民主制度名存实亡,在得知亚历山大准备率领空前庞大的军队前往阿非利加洲开疆辟土之后,他报了名。因为是雅典人,他很容易就成为了移民大军的一员,带着他的部落的相当一部分人加入了帕特罗克勒斯的船队。作为十将军之一,无论陆战海战他都精通,所以在和帕特罗克勒斯一起击败班图-库希特联军之后就作为此地移民的首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时尼罗河上的亚历山大城拥有2万多的居民,其中三分之二都是奴隶,他们不属于个人,而是属于整个城市的,因为是当初大战之后的俘虏;还有三分之一的居民中一部分人是各级官员,主要管理着这些奴隶,一部分人是工匠,剩下大部分是军官和士兵,大约有4000人,但他们除了抵御外敌、拓展土地,平时也会做些其他事情,比如造船、打制铁具、修筑工事、探险、渔猎,一些军官还会化身为商人,与周围部落进行商品交换。

总之,每个人几乎都有一份职业,当兵只是维护城市安全的义务,而他们基本都是拖家带口的,平时主要还是要赚钱养家,女人则是在家操持家务。因为每个公民都是有土地的,所以除了一些原本就是农民出身的之外,有好些人还会向市政府租用奴隶给自己耕作。由于帝国对奴隶制有所限制,所以奴隶的所有权属于政府,而租用奴隶也不是无限制的,和自己的土地、庄园、牧场都是成正比的,以防止个别野心之辈坐大。

同时,对奴隶的生存环境也是有要求的,不允许特别苛待甚至虐待他们,没有足够的理由,随意打杀奴隶是要被判刑的。毕竟,他们终究属于政府的财产,也都是有些许人权的。莱山德甚至还给他们一部分人找来了自己的配偶,只不过不是谁的配偶都愿意过来一起做奴隶的。但实际上,这些人在部落里面的生存环境并不比做奴隶好多少,除了自由一点,无论是吃的用的住的还是医疗教育都是没法比的。

没错,奴隶也是需要给他们教育的,除了教授他们语言之外,还有文化和一些技能,增强他们对帝国的认同感,因为做奴隶不是终生的,只要表现良好,三年之后就可以恢复自由身的,虽然地位不能马上和帝国公民相比,但也算是二等公民了,拥有一定的权力。政府自然不希望奴隶获得自由身之后就跑掉,干活的人少掉一大半那还了得,所以对这些奴隶早早地就进行了思想教育。

他们在部落里面就住着潮湿脏乱的茅草房(两千多年后很多地方都还这样),但在城里面,都是住着砖瓦房,只不过密度不同,奴隶们住的是密度很高的集体宿舍,普通公民最低都是一层的一进两房,供一个人或一家人生活,大部分人则都是两层三层的房屋。那些有钱人则是两进三进的大院子,这些人往往在城外还有庄园,过着富足甚至豪奢的生活。

奴隶们的生活虽然比不上普通公民或富人的生活,但温饱问题从来不需要考虑,他们经常被政府安排去做这做那的,等到几年之后,他们都将是技能满满的人才,不愁在城里面找不到工作。甚至有些立过大功的人被破格提前解除奴隶身份,他们回到自己的部落里带着一大帮子人前来城里定居。

在城里,他们只要足够努力,总能建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家园,用各种染料把房屋涂上自己想要的颜色,可以买到任何他们所能想到的东西,可以买到各种工具、瓷器、玻璃器皿、优质的武器铠甲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和相对完整的教育,这些在部落里面几乎一样都没有。

喜欢亚历山大四世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亚历山大四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