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花间一梦 好看吗 > 第72章 谭意歌中(第1页)

第72章 谭意歌中(第1页)

谭意歌,一位出身青楼的奇女子,却以她的自尊自爱赢得了众人的敬重。尽管身处风尘,但她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从未让人牵过她的手,除非对方是德高望重的长者。这样的气节与傲骨,使得许多年长的上流人士对她心生敬仰。

她的才华横溢,尤其是文学造诣之高,让人惊叹。那些年长的绅士们,折服于她的才情与美貌,将她视为孙女般疼爱。与那些只会弹琴唱歌的官妓不同,谭意歌的才华独具一格。

一次,长沙太守蒋田设宴款待贵宾,众多达官贵人参加,谭意歌作为官妓侍奉左右。

在一次宴会上,人们觥觥交错,笑语盈盈。蒋田一时兴起,出了个上联:“冬瓜霜后频添粉,”语音刚落,四座皆惊,目光都投向了蒋田。谭意歌也被这一上联所吸引,她一边想着如何应对,一边观察着在场众人的反应。

她注意到,蒋田的上联虽然意境优美,但其中似乎隐含着对官场上权贵的嘲讽。于是,谭意歌略一沉思,然后巧笑倩兮地回应:“木枣秋来也着绯。”下联一出,在场人士先是沉默了片刻,然后纷纷交头接耳,低声赞叹。蒋田也不禁露出了赞赏的笑容。

谭意歌的下联不仅巧妙地回应了上联的意境,还隐含了她对官场权贵的嘲讽,赢得在场人士的一致赞叹。她的下联意境优美,以“木枣秋来也着绯”对“冬瓜霜后频添粉”,将冬瓜和木枣进行了对比。冬瓜经霜后会增添粉色,而木枣则会在秋天变成红色,都是自然现象,但谭意歌却借此来嘲讽那些官场上的权贵,就像冬瓜和木枣一样,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实际上却只是靠着一些虚荣和伪装来获得别人的赞赏。

蒋田听了谭意歌的下联,心中暗自称妙。他知道,这个下联不仅意境优美,而且还暗含了对官场上权贵的讽刺,在场的众人也都明白其中的深意。于是,他也不禁露出了赞赏的笑容。他看向谭意歌,眼中闪过一丝欣赏和钦佩。谭意歌见蒋田对自己的下联表示赞赏,心中也十分高兴。她知道,自己的下联不仅回应了蒋田的上联,而且还表达了自己对官场上权贵的看法,这让她感到十分满足。

此时,宴会的气氛更加热烈,大家纷纷举杯,向蒋田和谭意歌表示敬意。谭意歌也微笑着回应,她知道,自己的下联不仅为宴会增添了乐趣,也让自己在众多达官贵人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这个下联,不仅是谭意歌才华的展示,更是她对官场权贵的一种态度。她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向那些自以为是的权贵们发出了挑战,让他们知道,官妓并不只是侍奉权贵的工具,她们也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

在长沙镇守的魏谏议,学识渊博,为人正直。他曾经在岳麓山下修建了一座小楼,每日在此读书、吟诗、品茶,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有一天,魏谏议决定带着谭意歌一同攀登岳麓山。谭意歌情出众,诗词歌赋样样精通。魏谏议早就听闻她的才华,心生敬仰,因此特意带她前来一游。

两人沿着山路行进,欣赏着山间的美景。此时正值春日,山花烂漫,鸟语花香。他们一边欣赏风景,一边聊着诗词歌赋。

不知不觉中,他们来到了一处险峻之地。这里山峰陡峭,道路崎岖。魏谏议突然停下脚步,对谭意歌说道:“此处风景甚美,我出一上联,你对下联如何?”

谭意歌微笑点头,道:“请出上联。”

魏谏议吟道:“朱衣吏来而抑扬。”朱衣吏指的是古代官吏的服装,青障则形容岳麓山的巍峨。

谭意歌沉思片刻,随口对出:“红袖人志以轩昂。”红袖人指的是穿着红衣的她自己,白云则指代岳麓山的云雾。

魏谏议听后极为高兴,赞叹道:“妙哉!此对可谓工整贴切,才子才女也!”

两人继续前行,一路上谈笑风生。魏谏议又出一联:“才子凌云笔舞龙。”

谭意歌思索片刻,回应道:“佳人赏月诗成凤。”

魏谏议听后连连点头,心中更加赞赏谭意歌的才华和智慧。他打趣道:“才子才女齐聚一堂,真乃天作之合也!”

谭意歌听后羞红了脸,低头微笑不语。她心中感慨万分,感激魏谏议的提携之恩。

攀登岳麓山的路程虽然艰险,但在魏谏议和谭意歌的欢声笑语中变得轻松愉快。他们终于登上了山顶,极目远眺,云海苍茫,群山起伏,美景如画。

此时,魏谏议再次开口:“今日得见才子佳人同游岳麓山,真乃人生一大幸事。我有一言相赠。”

谭意歌凝神倾听,只听魏谏议说道:“意歌小姐才情出众,字字珠玑,日后定当名扬天下。我建议取字‘才姬’,以彰显小姐之才华。”

谭意歌听后深受感动,再三拜谢魏公的提携之恩。自此以后,她以“才姬”之名行于世,她的诗词才华横溢,被誉为“才子之乡的明珠”。她的诗歌深受人们喜爱,流传四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附近的人们都为这位才姬的才华和人生际遇感慨万千。而她和魏谏议一同攀登岳麓山的那一幕也成为了一段佳话,流传在人们心中。

几年后,魏谏议调离长沙,有刘相镇守长沙,刘相身材魁梧,面容刚毅,战功卓着,深受皇帝器重。然而,在他那铁血般的外表下,却藏着一颗爱才如命的心。

这一日,长沙的夏日炎炎,仿佛要将大地烤焦。幸好,碧湘门上的微风轻轻拂过,带走了一丝丝暑气,让人感到一丝凉意。刘相带着谭意歌和几名心腹幕僚,一同登上碧湘门乘凉。碧湘门外,湘江如一条玉带般环绕而过,江面上泛着点点金光,映衬着蓝天白云,美不胜收。他们站在门楼上,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感受着微风的轻拂。

刘相突然转头对身边的幕僚说:“我欲与谭意歌对诗,诸君以为如何?”幕僚们听后,纷纷点头赞同。他们深知谭意歌的才情,早已听闻她在诗词方面的天赋。谭意歌站在一旁,她身着一袭淡蓝色的衣裙,裙摆随风飘动,宛如一朵盛开的花朵。她的长发垂落在她的双肩上,随着微风轻轻摇曳。她的眼睛明亮而清澈,宛如一泓清泉,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她的脸上带着一抹微笑,显示出她的自信和从容。此时,谭意歌正侍立在一旁。她听到刘相的话后,心中不禁有些紧张。她深知刘相学识渊博,才情出众,自己与之相比实乃萤火与皓月之别。但她也知道,这是刘相对自己的提携之恩,若是推辞,便是辜负了他的美意。她定了定神,深吸一口气,微笑着说:“刘公谬赞了,意歌才疏学浅,怎敢与相爷对诗。”刘相哈哈大笑,说:“意歌不必谦虚,你的才情我早已有所耳闻,今日正是想一睹你的风采。”谭意歌见推辞不过,便只好答应下来。她想了想,说:“既然如此,那意歌便以湘江为题,与刘公对诗一首。”刘相点了点头,说:“好,那就开始吧。”

谭意歌轻启朱唇,念出了第一句:“湘江江水清如镜,碧波荡漾映日华。”刘相听后,赞赏地点了点头,说:“好诗好诗,意境深远。”他想了想,接着念出了第二句:“遥望湘江岸边长,绿树成荫鸟语声。”谭意歌听后,心中暗喜。她接着念出了第三句:“轻舟逐浪随风去,笑语欢声满江涯。”刘相见状,也不甘示弱,念出了第四句:“碧波荡漾映晴空,山峦起伏似画屏。”谭意歌听后,知道刘相这是在考验自己,便更加用心地思考起来。她想了想,念出了第五句:“江水流淌似银练,蜿蜒曲折入洞庭。”刘相听后,不禁拍手叫好,说:“好诗好诗,真是一首好诗。”谭意歌谦虚地说:“刘公过奖了,这不过是意歌的拙作,还望相爷多多指点。”刘相说:“意歌的才情果然出众,这首诗不仅意境深远,而且用词准确,堪称佳作。”谭意歌感激地说:“多谢刘公夸奖,意歌定当更加努力,不负相爷的期望。”刘相说:“好,我期待着你的更多佳作。”说罢,他的眼神向江面之外飘去。湘渚之间,江水悠悠流淌,夕阳映照下,波光粼粼。他看到江边的竹屋茅舍中,一位渔翁拎着两条鱼,消失在一条深深的小巷里。这个画面让刘相灵感涌现,他轻声吟道:“双鱼入深巷。”

谭意歌立刻回应:“尺素寄谁家。”

刘相听后心中满是欢喜。他觉得谭意歌的对句不仅工整贴切,而且情感细腻,意味深长。他赞叹道:“妙哉!此对句可谓天衣无缝,才子才女也!”

周围的幕僚们也纷纷点头称赞,他们对谭意歌的才华也佩服得五体投地。

自此以后,谭意歌的才华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刘相也时常与她交流诗词歌赋,对她关爱有加。谭意歌感激刘相的提携之恩,更加努力地钻研诗词,希望能不辜负他的期望。

在长沙,谭意歌的名声逐渐传开。人们都知道她是丁婉卿门下有一位才女,诗词才华横溢。她的诗歌深受人们喜爱,流传甚广。许多人慕名而来,只为求得她的一句诗词或一纸墨宝。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数年过去。谭意歌的诗词才华愈发精进,她的作品被人们争相传颂。而她和刘相的那次对诗佳话也成为了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激励着后人勤奋学习、追求卓越。

又一日,阳光明媚,春风拂面。谭意歌随着刘公的车马,一同游览岳麓山。他们悠哉游哉地行进在山间小路上,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落成一片斑驳的光影,映衬出谭意歌与刘公的身影。春风轻轻拂过,带来阵阵花香,令人心旷神怡。

经过抱黄洞望山亭时,刘公突然诗意盎然,他停下车马,步入亭中。谭意歌紧随其后,亭中的其他客人也纷纷关注。刘公眺望着远方的山峦,感叹道:“岳麓山自古便是文人墨客流连忘返之地,今日得此美景,心旷神怡。”他的声音洪亮而富有感染力,仿佛能够传达出他内心的喜悦。周围的客人纷纷应和,他们或吟咏诗句,或抒发感慨。一时间,亭中诗意盎然,谭意歌站在一旁,默默地欣赏着他们的风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