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第一章父皇我只想当个王爷 > 第461章 韩国历代君主1(第2页)

第461章 韩国历代君主1(第2页)

亦自杀於尸下。晋、楚、齐、卫闻之,曰:“非独政之能,乃其姊者,亦列女也。”聂政之所以名施於后世者,其姊不避菹醢之诛,以扬其名也。(卷二十七《韩二》)。0

韩文侯名猷(出生年月日不详—公元前377年)韩烈侯之子。韩文侯二年(公元前385年),进攻郑国,占领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又进攻宋国,打到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俘虏宋国国君。七年,进攻齐国,打到桑丘(山东济南)。

十年,韩文侯去世,子哀侯即位。公元前386年,韩烈侯去世,其子韩文侯即位。韩文侯二年(公元前385年),韩国势力逐渐强盛,开始向外扩张。此年,韩国举兵侵略郑国,攻取其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郑国由于受到楚、魏、韩等国入侵,国土大多丧失。

韩文侯二年(公元前385年),韩国再次向宋国发起进攻,一直打到宋国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俘虏宋君。韩文侯七年(公元前380年),进攻齐国,打到桑丘(山东济南)。韩文侯十年(公元前377年),韩文侯去世,其子韩哀侯即位。

韩哀侯(出生年月日不详-公元前374年),韩国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战国时期韩国第4任君主(公元前376年-公元前374年在位),韩文侯的儿子,韩共侯的父亲。

韩哀侯元年(公元前376年),继承君位,与赵敬侯、魏武侯废晋靖公为庶民,瓜分其食邑,令晋国绝祀。韩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灭亡郑国(参见词条韩灭郑之战),迁都新郑。[

]韩哀侯三年(公元前374年),韩哀侯被韩严弑杀,其子韩懿侯继位。

韩懿侯,姬姓,韩氏,名若山,是韩哀侯的儿子,韩国第五位国君(公元前374年—公元前363年在位)。早年被立为韩国世子。公元前374年,韩哀侯被韩严(又作韩山坚)所杀,若山被立为国君,是为韩懿侯。

公元前369年,公孙颀建议韩懿侯趁魏国内乱之际,联合赵国伐魏。二军在黄河以北集结,进攻魏国城邑葵(今河南焦作西北),一举攻克,士气大振,再挥兵西进,攻打魏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联军内部意见不合,韩懿侯乘夜率军队离去,不战自破,安邑之围遂解。

按《史记》,懿侯元年是公元前370年,在位12年。按《竹书纪年》,周烈王二年(公元前374年)“韩山坚贼其君哀侯”,这年为懿侯元年,公元前374年。《史记索隐》按:年表懿侯作“庄侯”。

又纪年云“晋桓公邑哀侯于郑,韩山坚贼其君哀侯而立韩若山”。若山即懿侯也,则韩严为韩山坚也。而战国策又有韩仲子,名遂,又恐是韩严也。

《史记·卷四十五·韩世家第十五》:六年,韩严弑其君哀侯。而子懿侯立。懿侯二年,魏败我马陵。五年,与魏惠王会宅阳。九年,魏败我浍。十二年,懿侯卒,子昭侯立。

韩武(出生年月日不详-公元前333年),姬姓韩氏,韩懿侯之子,战国时期韩国第6位国君。韩国国势最强,便要数韩昭侯在位之时。韩昭侯前期,韩国政治混乱,法律、政令前后不一,群臣吏民无所适从。

公元前355年,韩昭侯实行改革。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申不害变法),内政修明,国成小康之治,推行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主张以“术”治国。申不害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史称“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韩昭侯,亦称韩厘侯、韩昭厘侯、韩昭僖侯,姬姓,韩氏,名武,是韩懿侯(一作韩共侯、韩庄侯)之子。韩懿侯十二年(公元前363年),韩懿侯去世,韩武即位,是为韩昭侯。韩昭侯元年(公元前362年),秦军在西山打败韩军。

韩昭侯二年(公元前361年),宋国攻占韩国的黄池。同年,魏国攻占韩国的朱邑。韩昭侯六年(公元前357年),韩昭侯派兵攻打东周,占领东周的陵观、邢丘。韩昭侯八年(公元前355年),韩昭侯任用申不害担任韩国相国。

申不害运用法家的权术,实行法家的主张,使韩国国内得到治理,诸侯不来侵伐。韩昭侯十一年(公元前352年),韩昭侯前往秦国与秦孝公会见。韩昭侯二十二年(公元前341年),申不害去世。韩昭侯二十四年(公元前339年),秦军攻占韩国的宜阳。

韩昭侯二十六年(公元前337年,一作公元前333年去世),韩昭侯就去世,其子韩宣惠王继位。重用申不害韩昭厘侯六年(公元前355年),派军队攻击周朝,占领了陵观、廪丘等两个村落。二年后,一位小官申不害自行向昭厘侯推荐,昭厘侯任命申不害为丞相。

自从申不害任相的前后十五年间(公元前351年─公元前337年),内政进行改革,外交觅取和平,也让韩国跃升为一等强国。有一次,申不害推荐他的堂兄任官,韩昭厘侯拒绝,申不害很不高兴。

昭厘侯说:“我在你这里学到了治国的法则,我是要接受你的请托,去破坏你所定的法则,还是遵守你所定的法则,而去拒绝你的请求呢?你曾教我,严格的执行赏罚,用人一定要依照顺序。而你却私相授受。你说,你要我听你哪一种话?”

申不害汗流浃背,请罪说:“你才是我所盼望的真正君主。”申不害所主张的任人原则,是“因任授官,循名责实”,而韩昭侯不因申不害有功于国,反而牢记申不害所传授的治国之“术”,因此韩国得以富强。

政治

战国时期的韩国在现河南一带,《史记》上有这样的记载:“韩之先与周同姓,姓姬氏。其后苗裔事晋,得封于韩原,曰韩武子。”也就是说,韩国祖先最初是被封于“韩原”这个地方的。致韩厥之时,列为晋国六卿之一,即“晋作六卿,而韩厥在一卿之位,号为献子”。

献子之子宣子徙居州。宣子子贞子徙居平阳。至于“郑”这个地方,最初不是韩的领土,而是另外一个诸侯国——郑国。《史记》记载“哀侯元年,与赵、魏分晋国。二年,灭郑,因徙都郑。”我们知道,春秋与战国分野的标志就是韩、魏、赵的三家分晋。

所以,说战国时期的韩国都城应该是郑。《史记》记载秦吞并韩国时韩的疆域范围:“九年,秦虏王安(韩最后一个王),尽入其地,为颖州郡。”以上资料说明,韩的领土范围大致应是黄河以南,故不包括河北,在颖水之滨,故在河南界内,郑州、洛阳之间,西北与山西接壤,南不过淮河一线(当时是楚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