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大明王朝高翰文为什么 > 第八百零二章 生不逢时的徐阶(第1页)

第八百零二章 生不逢时的徐阶(第1页)

裕王看柳常青说了半天,各种艰辛经验、组织管理都有,但却是始终对东正教的核心——圣教经义避而不谈。不由得有些滑稽。

裕王一边看着滔滔不绝的柳常青,一边看着沉默寡言的徐阁老。只感觉还是有新学好。要是没有新学,徐阁老也不会找出这么一门治国学问来打擂台。

很明显,面对300年魔咒,感觉东正教似乎已经可以做到新学的平替了。有了这东西,才不至于被新学所绑架,摆布。说不定其真能实现朱家皇朝江山永固呢?

这人手段已经足够,但却也毫无沉淀。难怪徐阁老虽推崇,却装出一副并不熟悉,不敢擅自添言添语的样子。

“柳主教,听说你们也是要学圣教经义的,特别是不拜祖宗,这一点恐怕与我大明格格不入。在保定,百姓可有抵触?”

裕王自己回京时,高翰文派人送来了一份刚翻译兼改编的官话版《圣教经义》给誊抄了一份。裕王别的没看,不拜祖宗等他神,只拜唯一真神的内容却是记得的。

“非常惭愧,贫修虽是主教,却是因为拓荒西伯利亚过来的,原本不过普通修士而已。贫修自己仅熟悉九段圣教经义,因此还没有传播经典,要等后面回去找人翻译才行了。”柳常青差点没反应过来这个圣教经义,不过琢磨一下也就知道裕王说的是什么了。

紧接着又说道,“不拜伪神跟亲情是不冲突的,只是让百姓放弃过去通过埋祖坟供奉祖先祠堂来飞黄腾达的错误思想。我们组织了青壮巡逻、照顾病患,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利民之事。谁有用谁无用,百姓心里有杆秤的。何况我们只是不让祈祷祖先,并不影响百姓对祖先的思念。排除祈祷的利益,百姓对祖先的感情更纯粹了。因而也没多少阻碍。”

好家伙,这底下百姓是真说不拜祖先就不拜祖先。裕王心中暗想,跟自己预期的百姓抵触完全不一样啊。原本容许这些西方教门,主要就是觉得会水土不服的。现在看来,这大明百姓立场这么灵活,拜祖先文化说不要就不要吗?

这事在杭州圣母堂已经聚拢几万人可以理解。毕竟能抛家舍业当流民去杭州的,本身就没多少祖宗情怀的。但凡真的祖宗情怀就会宁愿饿死在本地也不出村给祖宗丢脸了。

但现在可是在保定啊,这里按道理哪怕是没有曲阜那种祖宗情怀浓厚,但也应该是祖宗立场坚定的地方,不应该这么快就挡不住东正教的糖衣炮弹啊。这老百姓怎么一点大是大非都不讲究呢?人心似水,民动如烟,这算是让裕王深刻地感受到了。区区病毒致命伤害就能立刻改变老百姓的固有观念。唉!

这时一旁主要负责旁听的徐阶也是诧异,这柳常青这个机灵的,这么快连自称贫修二字都搞出来了,前一个月见面还没这个说法呢。这真的是摸着贫僧,贫道的规律迅速实现本土化了。

总体而言,徐阶对柳常青这一套还是看不上的,因为说完了都没有说目的,哪怕是信这个教门后要实现什么目的都是缺乏的。就只有天堂二字,其余全是虚无。整个教派也不注重经典理论传承,信众虽多,但大家信的其实是地方主教与国主,而不是经典的内容。这纯纯的就是一个手段教门。就是纯把自己变成国主手里思想衙门双层复试统治工具的教门。

但也正因为这只是手段,只要再嫁接上儒学的仁义目的与三纲五常框架,就自然可以做到新学的平替了。东正教至于儒学,简直就水乳交融一般。能在新学冲击下,找到东正教这个手段,实现东正教儒学化,简直是儒学的大幸了。这也是徐阶自认为能够为儒学做到的最大程度了。也徐阶最大的野心——将新学从思想上连根拔起。现在等的就是下一个汉武帝出世时再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要是能作文董仲舒后第二人,造福天下儒生,也不枉此生了。

嘉靖老了怕是做不了汉武帝。眼前的裕王早就心向新学了。就看未来的皇太孙殿下了。想着这些,徐阶又生出一种生不逢时的落寞感。自己的谋划怕是要便宜张居正这个学生了。徐阶一边心里觉得吃亏,一边面色也不太好,从坐了一刻钟多一些开始,额头就已经见汗了,有些难捱的样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