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刚才所说的是在理想情况下。在临床实践中,患者的症状往往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胥老师轻轻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
“比如,一个患者既便秘,需要几天才能解一次大便,同时大便还很干燥。那么,大家认为是哪个部位出现了问题呢?”
诸葛益智本来不想主动回答问题,但是王冰刚刚都罕见的表现了自已,她唯独不能输给王冰:“老师,我认为是小肠和大肠都出现了问题。因为小肠管粪质,大肠管大便次数,当两者都出现异常时,就会出现这样的症状。”
“对,诸葛同学答得很好,都有问题。还是那句话,大肠管大便次数,小肠管粪质。这两个部位既可以单独生病,也可以同时生病。”胥老师肯定了她的回答。
胥老师顿了顿,想了想,继续说道:“其实这个理论,对以后你们针灸治疗相关疾病,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不过,这个留给你们针灸老师吧!”
————————
胥老师轻轻地清了清嗓子,再次抛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同学们,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脾胃与大便次数的异常,以及粪质的异常,这三者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同学们一听,怎么又把话题扯回来了?
胥老师似乎并不急于揭晓答案,他转身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开始画起了草图。他边画边讲解道:“我们先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胃、小肠和大肠。你们看,这三者其实就像是一根管子的三个不同部分。管子最粗的部分,我们称之为胃,它就像是一个大容器,用来储存和初步消化食物。管子最细的部分,我们称之为小肠,它是食物营养吸收的主要场所。而管子不粗不细的部分,我们称之为大肠,它主要负责将食物残渣形成大便,并最终排出体外。”
胥老师说着,大家突然有些悟了。
胥老师继续解释道:“虽然胃、小肠和大肠在解剖结构上有所区分,但它们其实是一个整体。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消化系统的主体部分,负责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
接着,胥老师开始分析这三者的生理特性。他说道:“胃的运动特点是‘降’,也就是说,胃会不断地将食物向下推送,进入小肠。而小肠的特性是升清降浊,它负责将食物中的营养吸收进来,同时将不需要的残渣向下推送。最后,大肠的特性也是通降,它负责将残渣形成大便,并最终排出体外。”
听到这里,学生们恍然大悟。他们终于明白了,胃、小肠和大肠虽然在解剖结构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在功能上是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的。
胥老师看到学生们已经明白了这一点,便进一步引导道:“那么,我们再来想想看。如果一个人便秘了,是不是说明他的通降功能受到了影响呢?而主管通降最重要的脏器,就是我们的胃。所以,当大便的次数出现问题时,我们也要兼顾考虑胃。”
————————
“那么大便粪质出现问题,即过干和过稀,和胃有没有关系呢?”这个问题一出,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学生们都陷入了沉思。
宋胖哥此刻也认真起来,他大声地回答道:“都是一根管子,肯定有关系,就是。。。怎么个关系在一起就不知道了。”他的声音起初很坚定,但说到后面却渐渐小了下去。
胥老师看着宋胖哥,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转向全班学生:“没错,肯定有关系。大家可能忘记了,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没有胃的腐熟水谷,哪里有小肠的泌别清浊呢?”
接着,胥老师开始详细解释:“如果我们的胃坏了,吃进去的食物就不能得到充分的消化,这些食物直接送到小肠后,小肠也会束手无策。因为小肠无法从这些未经充分消化的食物中吸收到营养,最后这些食物就只能以原样排出体外。”
“其实,《伤寒论》里面就记载了一个叫做‘下利清谷’的症状,这个症状指的就是吃什么拉什么,完全不消化。”胥老师进一步举例说明,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个问题。
“所以,我们可以明确地得出结论:胃肯定和大便粪质出现异常有关。”
“《灵枢。本输》中有言: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所以在治疗上,我们既要把胃、小肠和大肠三者的功能进行拆分治疗,比如针对胃的消化问题进行调理,针对小肠的吸收问题进行改善,针对大肠的排泄问题进行调整。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把三者统一起来治疗,因为它们是一个整体,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胥老师在上面讲得津津有味,同学们则在下面不停地做笔记。他们都被胥老师的讲解深深吸引,因为这堂课并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而是从临床实际出发,给学生们带来了许多实用的知识和经验。这样的课程,无疑是干货中的干货。
————————
竹叶青在教室里坐得笔直,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老师话语中的盲点,于是毫不犹豫地举手提问:“老师,你之前提到的是脾胃和大便之间的关系,但你一直在讲胃的功能,那么脾的功能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胥老师微微一笑,似乎对竹叶青的提问早有预料。他赞赏地点了点头,然后转向全班学生:“这位同学问得很好,确实,我们还需要考虑脾的作用。不过,老师今天有些累了,想听听同学们怎么理解这个问题。大家不妨思考一下,看看能不能帮老师解答这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