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长风起送你我同去长安里 > 第80章 山野乡中见事端(第1页)

第80章 山野乡中见事端(第1页)

十几天后,灵渊一个人骑着马,走在林间小道上,也不见着急,一路优哉游哉,却是他刚离开华存山庄的那股子新鲜劲儿,这会儿彻底没了。

玉书有一句话说得很对,便是这一个人在外着实是无聊而且艰难的。灵渊只想着他当年在高平城混日子的时候,一天到晚只觉得城里那儿都有趣,那儿都好玩,随便打打零工,街上晃悠晃悠,一天日子也就打发了,倒不觉得无聊。可真到如今这样身负重任,又是独自赶路的时候,便叫他晓得了寂寞无聊的厉害,想跟人说话都见不到人影,一个人骑在马上,几乎就要将那马当成好兄弟一样对待了。

因着他此番出来,并不是为着军务,而是为江湖恩怨;姜映明为人严谨,绝不公器私用,便也没有给他军令,只叫他轻装简行,不得从官道上张扬而过,便愈发叫他见不到人,愈发地觉得无聊了。当然,这也是因为他此行的目的,原是要打探消息,要是一路从官道过去,难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说不得露了行藏,便是要自寻麻烦。

无论是天人师也好,虚皇也罢,都是明面上座下弟子只有聊聊几人,个个都有名号;可实际上,这两位外道魔道的巨擘,即使是在中原也有不小的势力,眼线遍布各处,稍有风吹草动就能惊动了他们,自叫灵渊小心。而事实上,这两位邪魔外道,在自己老巢所在,身份地位也要比姜映明高出不少。却是虚皇受棋盘海三百六十山岛供奉,天人师也是西域诸多小国共同的国师,两人都是一言以为天下法的存在,比姜映明一个上将军厉害许多,所能动用的力量自然也就越大。

否则单靠着一个人,就想在中原境内传播不同于佛道两家的教法,却是难比登天,非是神仙不能做到的。阿难陀领受师命前来中原传教行法,背后也有不少人为他提供后援支持,着实很了不得。姜映明甚至怀疑,汾州一带已经有官员与他勾结一处,沆瀣一气,才叫他能够这般肆无忌惮,公然违抗朝廷的法度行传教之事。

当然,这一切也还都是姜映明的猜测,在灵渊亲眼看见汾州的情况之前,都是做不得准的。

他从华存山庄离开,至今已有十几日的光景。这段时间里灵渊一路向北,倒也见识了不少风土人情,弥补了他眼界狭隘的缺点,叫他着实学到了不少东西。这其中最叫灵渊有所感触的,便是沿途百姓的生活状态。

如今战火重燃,虽是两国还处于交流和谈的过程之中,一应地方官府,却也已经开始各种横征暴敛。无论人马钱粮,就没有他们所不要的,往往官府征税的衙役,比黑白无常来还要叫老百姓畏惧;百姓中甚至有些人家,被层层苛捐杂税搜刮一空,家里连一粒米都找不出来,居家静坐等死的,灵渊也曾见过。

这些事情,要是叫玉书瞧见了,自然是要大发慈悲,广施救济,恨不得把身上的衣服都脱给人家穿了,心里才能稍微好过一些。可是在灵渊的眼里,这些事情实在是太过普通,太过平常,真是年年相似,岁岁重演的。即使有心相帮,也晓得帮一时难帮一世的道理,自便硬起了心肠,一路眼观只作不见,耳听只当不闻;遇上着实艰难的,顶多给他们百余枚大钱,叫他们撑过了这一个月也就算完;至于今后如何,灵渊实在不敢想,也帮不上忙。

照理来说,中原地大物博,山水肥美,种瓜生瓜,种豆长豆,土里除了金子银子不长,种下什么都长,寻常老百姓只要有一亩三分地,便能够养活自己,不至于被饿死。可人要活着,不单是吃了那一亩三分地便算是完,平日里衣食住行,哪样也离不得钱;遇上个婚丧嫁娶,便更是一两年白干。这自是日常所需,人情往来,只要不是离群索居,独在深山,便都是逃不开的。

而除却这些日常往来之外,老百姓们还要面对着各种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是地有地税,盐有盐税,地里种出来的粮食,还要再上粮税;即使是交给官府的粮食,放在官家的粮仓里,若是被鼠雀糟蹋了,这损失也还要老百姓承担,再征个“鼠雀耗”。多的不说,就是真有谁人不穿衣,不吃饭,不种地,不行商,只要这人还活着,都还逃不脱一个丁税和徭役,便足见得厉害了。

有这些税赋徭役,才叫老百姓别说侍弄一亩三分地,就是连人带牛都累死在田间地头,一年到头来也难得一个饱腹;连饭都吃不饱的人,再要说其他,便是空谈了。

其实本朝天子坐殿以来,施行仁政已经着实有了成效。皇帝重农轻商,对渔樵耕读一应宽厚以待,甫一登基便废除了前朝不少重复征收的赋税,又是大力发展农具冶炼工艺,为老百姓提供了更轻便的犁头,更锋利的锄头,教农人开垦荒地,着实是令老百姓有了更多的地种,劳作起来也要更加轻松。

可是这些举措,在与镔铁之国的战火之中都化作了飞灰尘土。自从十六年前,两国开战以来,朝廷便不得不囤积了大批兵丁,驻扎在边境和藩镇各处。这些兵丁不事生产,成日操练,每一日的吃喝拉撒,便是一个不小的开销去向;再加上一应盔甲武器的锻造,朝中军中的贪腐,便使得中原与镔铁之国的对峙,成了一个谁也无法挣脱的无底深渊;千万人一年到头辛苦劳作,都被这深渊张着巨口给吞噬了,留不下一点渣滓。

灵渊自不是朱门大户长起来的,这些年见惯了各种悲凉情况,连他自己都曾为丁税担忧,便着实能够晓得老百姓的艰难。又是他进得华存山庄之后,常与玉书交流讨教,偶尔也能得姜映明亲自指点,对这些太过笼统,太过抽象的情况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路上眼见各种惨状,也只得默默哀叹不已,也没有什么办法,也不能提供什么帮助。

马匹不知道主人的悲哀与忧愁,只无忧无虑地漫步朝前走去,偶尔低头嚼两口草,便是心满意足地打响鼻。这情景落在灵渊的眼里,竟叫他觉得做人还不如做畜生,却是这些牲口,平日里有人服侍,头低下去就有草吃,远比那些家破人亡的农户幸运许多,便是教人唏嘘感慨。

正想着,灵渊便是鼻子一动,隐约闻见一股又香又甜,香甜像铁钩子一般勾人食欲的味道,仔细闻了只觉得像糯米,却不知糯米如何烹煮才能发出这等味道,自叫他一时食指大动,双腿一夹马肚子便是快步上前,绕过眼前一片整齐茂密的林子之后,便见了一个有十几户人的小村子赫然出现在眼前。

策马向前,灵渊便也找到了之前那股香味的源头。原来是一名五六十岁的老者,正拢了一堆火,烧着一个漆黑的铁器。糯米的香味便是从那火堆上散发出来,老者面前已经站了好几个含着大拇指的孩童,显然也是被这香味吸引,尝得不行。

这东西要是叫玉书看见了,灵渊自敢用两个嘴巴子,赌他不晓得此乃何物;却是他自己一见便明,心里惊喜,连忙下马快步上前,也是蹲在老者面前,轻声道:“老人家,您在做米花么?”

老者微微抬头,上下打量了灵渊一番,随即咧嘴一笑,挤得脸上皱纹堆垒,沙哑道:“多有见识的都不晓得,你这伢子从哪里晓得?倒有见识!糯米花最香啦,两个大钱尝尝味道?”

灵渊听这老者口音,便晓得他不是祖居北边之人,应该是来自吴中一代,便不奇怪他会着糯米花的手艺,一时也是兴起,便道:“我要新鲜热乎的,你正烤这些我全要了!”

老者嘿嘿一笑,道:“伢子不晓得轻重,这么多你吃不完的!老头子衣食无忧,不要你可怜我哩!”

灵渊也是好笑,又觉得这老者着实有些风骨,便道:“我吃不完,还有这些娃娃。看他们站着看着,着实惹人疼爱,也分给他们一些,大家都尝尝味道。”

北边的语言就不像江南这般变化多端,灵渊说的官话小孩儿们也都能听懂,一时间便是欢呼雀跃,有礼貌的还上前说声“谢谢”,一时叫灵渊体会到了孩子头的快乐,心里便愈发欢喜,伸手入怀抓了一把铜子出来,尽数递给了老者,也不管他说多,只叫他都收了。

钱还不曾易手,灵渊就听得耳边“嘭”一声巨响,吓得他浑身一震,便朝那老者说道:“你这老倌,开炉也不看个时候!钱掉在地上,你老人家还要弯腰去捡!”

老者却是一脸茫然,微微摇了摇头,疑惑道:“我没有开炉的呀!还没好哩,不能开的呀!”

灵渊一愣,便听得不远处传来一阵喧哗声音,随即一应打砸响动骤起,女人孩子哭喊之声不绝,中间有几个大老粗的嗓门夹杂,混乱中也听不清说得什么,便是叫他心中生疑,暗道难不成此处还有山贼土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