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趟入京虽然只有短短五天,可是在一比三的时间流速下,明朝已经半个月过去了。
此时已经是崇祯十四年四月底,田间地头已经是绿意盎然,尤其种下的苜蓿已经开起了蓝色的小花,伙房的帮厨们人手挎着一个大篮子,里边装满了苜蓿嫩叶,回去焯水凉拌后就是一道可口的小菜。
田地里玉米土豆都已经抽芽了,种植组在林芽子的带领下正在给地里除草。他们一举一动都小心翼翼,生怕踩到了田里的幼苗。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两种作物,对余诚所说的作物亩产抱着一丝怀疑。
这还是余诚威望所致,换个人说一亩地能产上千斤的粮食,他们都只会当那是在说梦话。
田庄里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脸,那是对美好前景的憧憬。
余诚满意的对李河说:“你管理的不错,田庄的一切已经走上正轨了。”
在无双阁的管事位置上锻炼过的李河,管理能力进步很大。
得到夸赞的李河笑开了花:“都是东家安排的好。因为有东家在,庄里农具种子全都不缺,粮仓里的粮食能让每个人都敞开肚皮往饱吃。别说现在是大灾之年,就是以往的丰年大家都没活得这么舒坦过。”
余诚打趣道:“学会拍马屁了啊。”
李河认真的说:“是打心底里对东家的感激,您可以问问,田庄里老少爷们哪个不是如此。”
“今年应该能有一个好收成吧?”
李河正色道:“东家,恐怕还是危险。我问过隔壁村子了,今年到现在只下过一场小雨,只怕还是要闹旱灾。”
“田庄好在是靠着这条河,所以地里才能有水灌溉。不过我问过隔壁村子了,今年河水比往年水量少了一半,别的地方恐怕还是要闹饥荒。”
说到这里,李河看看四周,压低声音说:“东家,今年灾荒要是还像去年一样,肯定还是遍地流民,正是东家起事的好时机啊。”
余诚没有反驳:“社兵现在招募到多少人了?”
李河道:“入春后流民大多都想回乡找生路,不过满足咱们田庄的光景好,也有许多想要投庇的。只是这里边满足东家您要求的不多,现在社兵只有两百零六。”
这其实是一个很残酷的事实,一家人中老弱妇孺大多已经死在了凛冽的寒风中,只有身体相对好的青壮在这饥寒交迫的世道里存活下来的概率最大。
“把标准放低一点吧,拖家带口的优先吸纳。独身一人的青壮不能超过户数的四成。社兵数量暂时控制在四百人左右。”
“四百人?会不会有些太少了?”
“兵在精不在多,就这么大点的田庄,四百人已经是能容纳的极限了。”
社兵四百人,就意味着有差不多三百户人家,再加上收养的孤儿,田庄就有将近两千人。如果不是有余诚在,光靠田庄的这八百亩地,是养活不了这么多人口的。
这时,因为羊吃了地里的幼苗,放羊的与除草的人吵了起来,继而变成了养殖组与种植组骂战。双方人越聚越多,眼看就少不了一番撕打。
余诚笑嘻嘻瞧着热闹,一旁李河脸都快绿了,告了声罪就跑去田里调解。
没瞧上热闹的余诚咂吧着嘴,回头看到十几步外一直跟着的一人,便挥手招他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