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红楼读书郎阅读 > 第197章 乡试(第2页)

第197章 乡试(第2页)

这次参加乡试的人比上次还要多,等到陈恒宽衣解发,通过点验官的搜查,天色已经亮的差不多。

顺利进入贡院,陈恒对照着号牌走进号房。人才刚坐下,连油布袋都没来得及挂,身后就传来‘咔嚓’一声,监考官已经把号房矮门的锁窍从外扣上。乡试之严,比起之前确实与众不同。

陈恒的考运不错,他的号房不是闻之色变的臭号。臭号就是靠近旱厕的考房,想想这三日关在号房里,必须闻着臭味答题,那酸爽可想而知。

现在离发卷还早,陈恒开始简单清理下号房。他如今身高已有七尺,前两次还算舒适的号房,到现在也开始行动不便。躺是肯定没法躺了,能卷缩着靠墙睡一夜,就是了不得的好事情了。

将考篮和食篮挂在墙上,陈家人准备的点心都是干粮,其中的肉脯是宝琴准备的,瓜果是林黛玉送的。另有一对护膝,是甄英莲亲手制作,托二姐送来。

防水油布、防蚊香囊等物,也是林妹妹帮忙准备的。现在还在油布袋中,等需要再取即可。

乡试的第一场,在锣声敲响之际开始。

天已大亮,陈恒一遍遍的磨着墨,坐等监考官放题。

第一场依旧是正场,考的是四书三道。五经制艺题四道。其他的小题若干。想要在三天之内全部答完,还要答得好,考验的就是考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运用。

等到放题官举着题牌从面前走过,陈恒赶紧提笔在纸上抄录。

其一:在前在后。

其二:力不瞻也。

其三:不相害。

此三题分别出自《论语·子罕篇》《孟子·公孙丑》《中庸》。

又是公孙丑,陈恒心中嘀咕一句。大雍朝的官员,可真是喜欢在孟子的公孙丑里出题啊。

将题目抄录完毕,他就在脑中开始构思。欲要破题,先要知题。这三道题,最难的就是第一道。

学识不过关的考生,光是想一个在前在后,可能就要在脑子里背一遍论语。

陈恒才思敏捷,心中一想,便知道这道题的原话和原文。正是论语里“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句子。

这题是截搭题。取了句子的句尾组合而成。有些难度,却不会太高。也算是应了大雍朝乡试大题的惯例,走的是四平八稳的路子。

曹廷受确实没有依仗自己高深的才学,为难扬州士子的心思。若是连这题都想不明白,这场乡试不过也罢。

此句的白话是:看它好像在前面,忽然间又好像在后面。听起来也有些难以理解,可联系到它的上下文,就好懂了。

原话是孔门七十二贤之首颜渊,也就是颜回说的: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其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

说的是对孔子的知识和品德的推崇,感觉自己越是学习,越觉得艰难。看它好像在前面,又好像在后面。

这应是破题的其一点,陈恒心中已有所悟,便在纸上写下一点。又想着原文中上下两句“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divclass="contentadv">前句可以理解为求贤若渴的心思,后者就更有意思一些。子贡问孔子:我这里有一块美玉,是藏在柜子里?还是寻求那些识货的商人把它卖掉呢?

孔子就用:卖掉吧,卖掉吧!我是等到那些识货的人,等到那些真正认得美玉的人来卖啊。

结合如今的建平年号,陈恒心中已经彻底明悟破题之处。他知道此题的含义是陛下有大展宏图的心愿,也表露出陛下求贤若渴的急切。

心神豁达之际,思路如泉涌。陈恒在草稿纸上提笔泼墨,开篇要点明才学和品德的重要性,这是文句的本义。二义、三义则以‘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来破题,可谓巧的不能再巧。

过了一题,再看第二道。此题是三题中最简单的。原话一目了然,“以力服人者,非力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此话也好解,说的就是当下人普通的认知,以和为贵,以德服人。四方蛮夷,莫不臣服的意思。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陈恒毕竟有后世的经历在身,知道国与国之间除了利益,少有以德服人的例子。相比起嘴上的大道理,世人还是更愿意相信拳头的威慑。

可陈恒两世为人,学了两套教材之后,到现在更明白,一味的使用武力,只会给自己招致灭亡。一味的轻信道德规矩的作用,也是取死之道。

霸道也好,王道也罢。都离不开道。国与国之间,什么是道呢?手中有剑就是道。手上名将如云,猛士如雨,战而胜之,攻而克之。

这才是书生发挥纵横之才的后盾。才是手中有剑,锋而不用的王道真谛。粗浅的说,我不打你,不是因为手中没家伙,而是怕一拳就把你打死了,自己还要出一身汗。

陈恒想明白此处,又把第三题也拿上来。这题出自《中庸》,说的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www。biqizw。com比奇中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