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证据,构陷大臣;
弑杀君王,大逆不道;”
与此同时,魏智那年仅十二岁的儿子魏诚毅,被紧急扶上龙椅。
一副举国同哀,想和叛王萧梁决一死战的架势。
但檄文的效果,却出乎徐策的预料之外。
大魏各地,几乎无人响应。
文武百官之中,看到徐策三人的表情,都仿佛在看三个卖力表演的小丑。
数日之后,萧梁也听到了消息。
这让他震惊之余,却是暗骂徐策等人愚蠢。
他们这种行为,完全就是狗急跳墙下的昏聩之举。
就算一时控制了朝堂,但却堵不住天下悠悠众口。
前脚还是大家心目中通敌卖国的乱臣贼子,后脚皇帝驾崩,拥立一个不通事务的小皇帝,就能变成了忠臣了?
皇帝驾崩的罪名,就能栽赃在千里之外的萧梁身上了?
未免想的也太简单了些。
不过以当时魏智要牺牲徐策等人的急迫局势,徐策三人要么反杀魏智,要么也只能出逃魏国、彻底投靠离人了。
。。。。。。
林山县之中,萧梁下令军民一起哀悼皇帝陛下。
同时传檄天下,称徐策三人弑杀君王,他辰州王萧梁必须为国锄奸。
因此树起讨贼大旗,王驾亲征!
调乱石城林动与魏国士卒5000人,调落日城赵用与魏国士卒5000人,再率领典韦所辖1300戚家军、300陌刀卫,共计大军一万一千六百人。
全军素缟,为萧梁洗刷污名,更为陛下复仇!
这次萧梁特地没有调遣自已召唤出的人马,无论是林动还是赵用,都是魏国出身的将领。
一万士卒,也都是魏国人。
他就是要用这种手段表明,自已问心无愧。
事实上,自从徐策三人被萧梁弹劾之后,事态发展都清清楚楚的展现在世人眼中。
林动和赵用接到萧梁的军令之后,没有丝毫迟疑,立刻领命。
九月中旬,两员大将和一万魏国步卒,和启程的萧梁齐聚辰州城。
萧梁高举讨逆大旗,浩浩荡荡率领一万军队前往玉龙关。
他知道,这么点军队真要攻城的话,绝对是自讨苦吃。
但萧梁想看看,这魏国上下,是否还有和徐策三人沆瀣一气!
而自已这位辰州王,是否已经具备足够的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