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阳春三月下扬州诗的全文 > 第四章 1(第1页)

第四章 1(第1页)

一已丑年十月初八,也就是公历的十一月二十七日这一天,是石寨三家大婚的好日子。从初七开始,三家都开始忙碌起来。特别是石寨的下院子,初七这一天就异常的热闹了。四少爷石祥广大婚之期要扎高台唱辰河高腔。辰阳人把化妆登台表演唱辰河高腔或者京剧、汉剧,都称之为唱大戏;把只在室内围桌而坐,只用乐器配唱,不表演动作的高腔戏就叫坐堂戏。因为这种坐堂戏形式多是八个人左右组成的,所以又称八仙班。大戏从十月初七上午开幕,到十月初九下午谢幕,连唱三天。辰阳人习惯把拜堂的前一天叫“待花”日,算是大婚开始了。接新娘路远的新郎这一天就要到新娘家去接亲了。远处的亲朋好友会在这一天赶到。就近的亲朋好友也必须是在这一天之前得知喜信。所以人们又称这一天为“知客”。待花的第二天便是举行婚礼的正日子,大宴宾客也是在这一天,因此,人们把这一天称为“正酒”。拜过堂的第二天,是儿媳妇拜见公公婆婆,一家人礼节性会面的日子;同时也是送客的日子。所以,人们把这一天称之为“回客”。回客一过就是“三朝”。三朝这一天新娘子要由新郎陪着回娘家,称之为“回三朝”。如果这一天不能回娘家,那么第十天就必须回娘家,称之为“回十朝”。因为婚俗的这些习惯,所以,石家把唱大戏安排了三天。

戏台扎在石家祠堂门口。石家祠堂现在成了石寨小学堂。四乡八邻的人奔走相告,都知道石寨小学堂门口唱大戏,而且是辰阳最负盛名的高腔大师许涵诗的双星班来唱。初七这一天早上太阳还没出来,学堂门口就已经占满了凳子。有人甚至这么大早就坐在那里等戏了。

现在最忙的人是许涵诗。他带着双星班昨天就到了石寨。吃过晚饭以后,他便去找石祥亨一家人,让他们点戏。祥广大婚,祥迪一家、祥太一家都回来了。这一大家子都爱辰河高腔。不少人都很在行。这样点戏就比较麻烦,足足折腾了许涵诗一个晚上。他们各有所爱,各抒己见,一边说着客套话,一边拉着家常,一边点戏,一晃就过了晚上十点钟。戏是点了一大堆,三天已经排满了,还是不满众人意,好多戏排不上来。初七这天点一个主戏,就半天没定下来。祥亨点了《琵琶行》,祥太不同意。他说,《琵琶行》有什么好看的?蔡伯喈这个大才子不怎么的,中了状元就忘了家中的老父老母和妻子,招赘牛丞相府。可怜了赵五娘一个人那么多年守着公公婆婆,穷困潦倒。公公婆婆死了只得用罗裙捧土安葬。又费尽周折去京城进牛府寻夫。看着烦人。他点了《烂柯山》。可是祥迪又不同意。他说《烂柯山》说了半天就是穷书生朱买臣当了大官了,马前覆水休妻。他说朱买臣是西汉武帝时的大臣,是个很有学问也有些作为的名臣,但后来被杀了。这部戏不是大团圆的戏,不适合大婚点唱。他建议唱《荆钗记》。他是四兄弟中最有学问的,博古通今,一张嘴就滔滔不绝,全是讲历史。王十朋是南宋的大学者,字龟龄,著有《梅溪集》,官至龙图阁学士。大奸贼秦桧任用万俟卨为监察御史,害死了岳飞。后来昏君宋高宗赵构重用万俟卨。他做到右丞相。《荆钗记》说的是万俟卨要招他为婿。王十朋不从,于是被贬出京城。十朋妻在家中又被迫改嫁。她不从投了江,又被钱大人救起。后来夫妻团圆。

兄弟们各抒己见,最后还是老太太一锤子定了音。儿子们点的戏她都不赞成,她要点《槐荫记》。她喜欢啊,儿子们那个敢反对。

按照许涵诗的建议,拜堂那一天,来客最多,仪式多,事也多,看戏的人静不下心来,唱折子戏最好。于是便点了一大摊子折子戏。有《荆钗记》中的《团圆》,有《玉簪记》中的《对操》和《磨房会》;有《牡丹亭》中的《百花赠剑》;有《三国》中的《古城会》;还有《天官赐福》、《万里侯》等。第三天就是辰河高腔的传统大戏《目连戏》。这部承传了几百年的大戏,百姓们最喜欢看,那是必须唱的。不过只唱一天,也就能唱十分之一二而已,还是照《目连戏》中一些热闹的折子点几出。

头天晚上把戏点了,戏台也都铺起了板子和地毯,拉起了幕布,布上了景。初七一早起来许涵诗安排双星班的演员练完功以后就化妆。化了妆再吃饭,吃了饭就开幕。他自己则要跟石寨的八仙班子成员们见见面。见过面聚一聚就一起吃早饭。吃过早饭以后,石寨八仙班子里的这些人有的要去台上出角儿或跑龙套,有的要到大院里去帮忙。人就聚不拢了。

一早上,石家大院里石祥亨和他的二太太罗云凤、新郎官石祥广三个人就先候在前院正屋的大堂里了。他们都是八仙班子的成员。对这个八仙班,石祥亨是很热心的。他娘出钱发起组织这个八仙班,前期和具体事情都是他操办,自是当然的班主。班子成立以后上了道子,他便委托石祥仁作副班主管事。因为他不可能天天在场,处处到场。

石祥仁早早就到了,算是第一个进的石家大院。他年过六十,圆头圆脸,白发白髯,一身土布长袍,说起话来慢条斯理的。别看他一脸菩萨像,小眼睛一瞪,还真有几分威严。跟他读过书的没几个不怕他的。戊戌变法以后,清朝廷废止了科考,打破了他效仿先人中举中进士的梦想。他便在自家办起了私塾。四十年代初,卸了乡长职务的石祥亨顺应潮流,牵头在石寨创办了一所小学堂。小学堂一办起来,石祥仁那私塾慢慢就没有了生源,停办了。石祥亨把他请到小学堂当了一名国文教师。他教书近四十年,石寨人都习惯称他师傅。只是长辈和年龄比他大得多的人才会在“师傅”前面加上他的名号。称他为“仁师傅”。

石祥亨吩咐在大中堂里摆下两张八仙桌(即大方桌),中堂里原来的八张椅子都围着桌子摆下,怕不够,又搬了几张。桌子上放了瓜子花生糕点糖果和茶水。除了石祥亨自家人,许涵诗是第二个到的。几个人昨天都已见过面,也没有什么客套了,便都坐在八仙桌边吃着东西说着话等人。

一会儿,石浩生石映春父子还带来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进了大中堂。石浩生脚跨在堂门上就叫起来:

“许师傅,好久没见到你了。”

许涵诗连忙站起来,双手握住石浩生的手,说:

“浩生兄你好。听说你家明天也办喜事?”

石浩生说:“是啊,热闹凑到一起了,明天日子好啊。”

许涵诗说:“那我也得备一份礼呀。”

石浩生客气道:“免了免了。”

许涵诗笑道:“那可免不得。”

他伸过手握住映春的手,说:

“新郎官该穿袍子戴礼帽插金翅了。”

映春故意岔开话题说:“师父今天上戏吗?”

“今天不上,明后天上。”许涵诗一边应着映春,一边看着站在映春身后的孩子,问道:“这伢也在八仙班子里?”

映春答道:“在。他叫石祥海,我家邻居石映五的儿子。”

许涵诗一边拉着石祥海的手,一边招呼大家都坐下。他问坐在自己身边的石祥海:

“多大了?在八仙班里学什么呢?”

石祥海说:“满十五岁了,刚吃十六岁的饭呢。我跟着春伢哥学打鼓、学唱老生。我现在还在辰阳师范读书。”

许涵诗说:“唔,这么小就读师范了呀,这两天没课?”

祥海说:“明天是星期日,今天我请了假,专门回来拜你为师的。”

许涵诗笑笑,说:“映春是你师傅就行了。”

映春忙说:“我哪能当他的师傅,我晓得些什么啊,不过是给他引引路,还是要拜您为师的。”

许涵诗大笑:“哈哈,这不就乱套了吗?”

石祥亨直招呼大家喝茶吃东西。石浩生说:

“师弟,你好客气,摆下这么多吃的。”

在这个八仙班子里,石祥亨、石浩生、石祥仁三个不是许涵诗的徒弟,他们年轻时跟另一个师傅学的。浩生和祥亨两人学高腔戏、学武功都是师兄弟,故尔虽然族中是叔侄关系,但始终以兄弟相称。

祥亨说:“这些都是现成的。师兄家里也办齐了嘛。”

说话间,上院的吴圣贤、中院的张从喜、下院的石祥儒都来了。许涵诗点着人头,问道:

“我的憨宝徒弟怎么还不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