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尔,你对中原大战有什么看法,你说一下。”忽必烈看着巴布尔,开始征询他的意见。
巴布尔理理思路,道:“皇上,臣以为中原大战,南朝必然会采取数路进兵的策略,数路进兵的好处在于可以扫荡的范围很广阔,打击面大,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很大的战果。但是,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力分则弱,兵合则强,南朝数路大军齐出,使得他们难以照应,力量分散,彼此之间的协调难度加大,易为我朝所乘。”
“你说得有道理。”忽必烈点头赞同,道:“数路出兵要在敌弱我强的情况下使用比较好,而现在的南朝虽然打了不少胜仗,收复了不少地方,使我朝蒙受了不小的损失,但是要说南朝就比我朝强盛,还言之过早。他们如果数路出兵,是有点托大。”
巴布尔接着道:“皇上圣明!臣也是这样认为。不过,臣以为,南朝数路出兵也有其必然性,第一中原的百姓是汉人,我朝虽然拥有中原四十多年了,再加上女真占有中原数十年,中原百姓已经有一百多年没有处在他们的朝廷治理之下,他们的汉人情结已经有所淡化。但是,他们毕竟是汉人,同祖同宗,这种情结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就不存在,有时还会更加强烈。南朝敢于数路出兵,必然是想利于中原老百姓这种民族情绪,给他们以有力的支援。”
“说得好!”忽必烈击掌称赞,道:“一个民族无论经历多少磨难,无论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同祖同宗这一点就抵得上千军万马。我蒙古当年反抗女真时,不就是最好的例证吗?何况汉族还是一个经历了几千年磨历的民族,他们有发达的文化,很高的文明,不错的科技,这些构成了汉文明,汉文明就是他们的魂,中原大战时,老百姓必然会心向南朝,也许他们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他们的心肯定是向往南朝。这点,朝廷会采取措施。”
忽必烈直言现实,这话说得很直白,没有宽广的胸怀是做不到的,巴布尔他们不得不佩服,道:“皇上虚怀若谷,臣等仰慕!”
“这是真实的现实,朕不过是实话实说罢了。”忽必烈道:“接着说。”
巴布尔继续分析道:“第二个原因,南朝的火炮数量、性能都远远超过我朝,更重要的是南朝的炮兵拥有更加丰富的实战经验,臣可以预料,在中原大战时,南朝的炮兵必然会给置于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大规模运用炮兵对我有生力量实施毁灭性的打击将是南朝追求的用兵境界。”
“对于炮兵的问题,巴布尔的分析非常透彻,朕也是这么认为。”忽必烈再次深表赞同,道:“朕虽然加大了投入,赶造火炮,培训了不少炮兵,但是和南朝经历过实战的炮兵比起来还存在差距。差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用不好,只要我们用得好了,其效果依然不错。”忽必烈就是忽必烈,一语道出了运用之妙的好处。无论怎样先进的装备,要是运用不得其法,根本就发挥不出威力。即使装备差些,运用得好,取得一场大胜也不是不可能,这点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的坦克性能远远不如英法联军,但是德国在闪电战思想指导下,从阿登地区进行突破,却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在二十四天内打垮数百万英法联军,逼使法国投降。
巴布尔分析道:“炮兵固然犀利,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机动性能差,动输不方便,要想对我朝的有生力量进行毁灭性的打击,必然要集结大量的炮兵才能做到。朝廷正好利用这点大做文章,加大我军的机动性,尽可能争取在运动中中歼灭敌人。”
“哦,说详细点。”忽必烈饶有兴趣地道。
巴布尔走军用地图前,道:“皇上,臣以为南朝无论他们采取哪种方式,最终目标是很明确的,那就是汴京,拿下汴京必然是南朝的终极目标。”
汴京是北宋的首都,自从靖康之耻发生后,此地就沦于异族之手,百多年了,多少仁人志士一心光复中原,收复汴京而不可得。不用说,南宋的最终目标必然是锁定在汴京,这点不需要多么专业的军事战略知识,只需要一点点常识就可以想到。
“不错,的确是这样。”忽必烈按巴布尔的思路说下去,道:“你的意思是说,朝廷把五卫禁军,怯薛兵团这样的精锐部队集结在汴京附近待敌,派出其他部队去迎击,节节抵抗,层层阻击,一旦他们暴露出战略意图,朝廷就马上投入五卫禁军和怯薛兵团,围歼其一路,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
巴布尔不得不佩服忽必烈在军事上的卓越才干,道:“皇上圣明,臣也是这样认为。”
“这样做的一个好处,就是朝廷可以用空间换得时间,使得南朝的兵力分散,只要朝廷集结大军围歼其一路,再各个击破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忽必烈很有信心地道:“南朝太宗皇帝当年北伐契丹,想收复燕云之地,却落得个大败而归。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五路出兵,各军之间难以协调,才为萧太后所乘,先击破进展最为神速的曹彬所部,然后再各个击部,才有南朝的惨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是个很不错的办法,李隽的评价是“忽必烈制订的各个击破的战略是一个很不错的主意,不过,他没有把一个非常非常关键的问题计算进去,才有他的惨败。”
“皇上所言很有道理。”贴木儿表现出他在战略方面的头脑,道:“臣以为要各个击破南朝大军有可能,但是难度会很大。南朝已经不是以前的南朝,不仅拥有优秀的战略设计家,还有非常优秀的将领,这些将领的执行能力让人吃惊,他们敢于分路出兵,必然也会想到这点,会有所准备。”
忽必烈点头,道:“这是必然。我们能够想到,南朝也能想到,这就是庙算之道。你说说,要如何应对。”
“皇上,有道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南朝这次投入的总兵力将是规模空前,而我朝的兵力略显不足。再者,南朝的军队经过几年的战争的锤炼,多为精锐之师。这还不是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南朝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军队的积弊给革除,士气高昂,将士用命,力战不休,能够上下一心。而我朝,却因为不该发生的不幸事件,力量大为削弱。”
忽必烈打断他的话,道:“你不要委婉其词,就是江南两次败绩,淮西淮东江汉四川云南贵州关中汉中之地的败仗一个接一个,使朝廷损失了很多精锐部队,这点不用回避,直说就是了。现在重新征召的军队很多人还没有上过战场,还有待锤炼,实力是很不如南朝军队。”
“皇上的心胸如草原一样宽广!”贴木儿不得不服忽必烈的心胸,道:“臣以为,要想歼灭南朝一路,乃至数路大军,既要派出大量的军队用于围歼,还要派出军队钳制其他几路军队,阻击其增援。这就需要很多军队,臣计算过了,朝廷的军队不足。”
忽必烈踱了几步,道:“这不是问题,朕有办法,朕会得到百万精锐之师前来助战。”
XXXXXXXXXXXXXXXXXX
李隽环视众人一眼,道:“经过这么多天的讨论,我们基本上达成了共识。这些天,我们争论过,甚至争吵过,有时还争得面红耳赤,说得难听点,口水乱溅,对此,朕不仅不怪罪,还很高兴。象这样大规模的战争部署,要是没有分岐,没有争论、争吵,那就不对了。你们如此投入,只能说明你们公忠体国,是国之忠臣,军之良将。”
的确如李隽所言,象这样规模的大战,要是高达他们一开口就是共识,要么他们做假,要么就是他们英雄所见皆同。作假的可能没有,因为他们争论得很厉害。共识也只能在少数几个人之间才会存在,不可能所有的人都会看法相同,各自说出自己的看法,聆听别人的意见,修正自己的想法,最终达成共识,这点对于中原大战来说非常重要。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李隽才把高达他们从前线召回临安,召开这场大战之前最为重要的军事会议。
“皇上圣明!”文天祥很是感叹地道:“这些天来,皇上是鼓励臣等说出想法,才有臣等各抒己见,各位将军才各献奇策的盛况。要是没有皇上的鼓励,臣等恐能取得共识。”
廖胜功他们马上附和道:“文大人说得对。”
“你们就不要说好听的了。”李隽话锋一转,道:“现在,朕就来宣布一下我们已经取得的共识。这些天取得的最重要共识,就是三路出兵的计划。第一路从关中出发,直逼洛阳,牵制西线之敌,这一路就由张珏为主将,柳河子、黄汉、陈兴道为副将。你们要同心协力,打好这一仗!”
张珏,柳河子,黄汉,陈兴道四人齐道:“遵旨。”
“皇上,臣长于偏狭小国,得皇上委以重任,臣就是粉身碎骨也不能报答皇上恩德之万一。”陈兴道是万万没有想到他这相越南小国的名将居然得到李隽重用,感慨无已。
李隽笑道:“陈将军言重了。陈将军军之良将,必然能在这一战中大放异彩。关中还是由道长坐镇,筹备钱粮谷物,征募士卒,给张珏他们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