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拿来在封皮上记账(i)?(),
主要记的是她们每个月的花销。
其实每个月的花销并不大,她节省的很,钱主要是花给孩子们,给孩子们买的香香,给孩子们买的文具,逢年过节,带着孩子们去县里。
算下来,没有节日的时候,一个月花五块钱,大女儿在学校,穿校服,老二老三在幼儿园,穿的是她改小的工装。
厂里每个季度都要新的工装,三个月,衣服还跟新的一样呢,她都是自己穿着旧的,把新的改改给孩子。
厂里不少人的孩子穿的都是工装改的衣服,不丢人。
她又从衣柜下面的缝隙深处掏出一个存折,把上面的数跟将来要的工资加一起,再减去每个月的花销。
思考良久,她在过年那个月的花销上填上了五十块钱。
过年就过的好点,给孩子们买点想要的,她苦了一辈子,不能让孩子们也苦一辈子。
最后着算出来的五千三百二,坐在凳子上一言不。
这其中,一半是她的工资,另一半是她获奖之后,多余的卖出去的电视、手机之类的东西。
要知道,她来厂里才不到两年的时间,虽然每次加班她都积极参加。
可是这加班算得了什么,以前她在婆家娘家,哪天不是起早贪黑的干活,谁给她过一毛工资,还动不动就非打即骂。
跟家里比起来,工厂里的工友们说话好听,为人和善,偶尔有那么几个不友善的,那么不碍事,不跟他们打交道就是。
存的这些钱,她也知道不够买大房子的,那就买个小点的。
郭生是豫省的一个普通农民,今年,还没结婚,跟着他爸郭磨子,在县里的指导下,来到晋省打工。
他们就是在晋省干工程的,他之前没做过泥瓦工,工头他年轻,让人带着他干泥瓦工,等到学会了,就把他升成大工。
大工和小工中间的工资差将近一倍呢,他爸就是做小工的,因为年纪有点大了。
工地上不缺工人,缺的是技术工,也不缺年轻人。
上年纪的人通常是做和水泥、递砖头这样的事。
他们在工地上干活,转过头就能到旁边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
这的车真多啊,一天的车比郭生出生以来见过的车都要多。
这的工地也好,吃的比家里好,都是白面馒头,有时候还能在菜里找到肉片,工资更是不得了啦,一个月能有一百多呢。
这个工资,等到过年回家,相亲的时候,肯定好相亲。
年轻人嘛,都喜欢热闹,也喜欢新奇,周日放假的时候,听到工友们说,这附近的麦芒工厂,可是外资公司,工厂外面的供销社卖什么的都有。
有时候还能到外国人和豪车呢。
听着工友们侃侃而谈,郭生很是羡慕,他跟父亲一样,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不擅长跟人打成一片。
他们住在一个宿舍里,整个宿
舍睡着十二个人,在这里是很常见的。
?木头山提醒您《八零年代回国建厂》第一时间在[小+?说]更新,记住[(i.)]?来?小+?说?+?+??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