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联军洗劫清朝相关事件过程,19世纪50年代,英、法、美三国曾在1854年和1856年两次提出修约要求。当时清政府正被太平天国的内乱搞得焦头烂额,无暇他顾,且满朝文武不懂国际外交概念,对这些要求采取鸵鸟政策,一概拒绝。
“亚罗号事件”与“马赖神父事件”:1856年10已,挂英国国旗的商船“亚罗号”涉嫌走私,水手被广东水师拘捕,英国以此为借口挑起事端。
同年2已,广西西林知县张鸣凤认为在此传教的法国传教士马赖是反贼,将其处斩,法国也以此为由参与其中。这两件事成为了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直接导火索。
1856年9月17日,英法代表巴夏礼等人在通州谈判时提出到京后觐见皇帝并亲递国书的新条件,中方代表载垣等人认为此举狂妄,9月18日,僧格林沁将巴夏礼一行39人扣押,送往北京。
1857年12月,英法联军齐集珠江口,共计5600余人(其中法军1000人,英军4600余人;军舰20余艘),占领广州,并成立联军委员会对广州实行殖民统治。
1858年,联军侵入天津城郊,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9月21日,在通州八里桥(距京师8公里),僧格林沁统帅清军(包括3万清军、1万蒙古骑兵和2万步兵)对抗英法联军8000人。由于双方在武器装备、战术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清军伤亡2万左右,而英法联军只有5人战死,17人受伤。此役清军战败,宣告了清朝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对外抵抗彻底失败。
1860年10月13日中午,清政府迫于压力向英法联军开放安定门,同时移交扣押人质。被扣押的39名人质中有18人生还,其余的人质只有尸骸归还。被囚人质的遭遇令联军产生了复仇的想法,英国公使额尔金认为圆明园是中国皇帝所独有的,也是人质最初受到拷问和虐待的地方,只有毁灭圆明园才能使中国皇帝受到惩罚,于是决定通过毁灭圆明园来报复清政府。
这令联军产生了复仇的想法。英国公使额尔金认为圆明园是皇帝的夏宫,决定通过毁灭圆明园来惩罚中国皇帝,英国陆军司令格兰特支持这一决定,并致函法军司令孟多邦,让他予以合作。
接着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圆明园被烧毁之前全貌,圆明园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营建,包含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统称圆明三园,一度面积达到了将近400公顷圆明园占地3。5平方千米,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2100亩),合5200余亩,相当于8个紫禁城的大小。
边界在乾隆后期达到最大范围,除了圆明园本园外,还包括长春园、绮春园等附属园林,以及澄怀园等附属花园。这些园林相互贯联,形成一个庞大的园林体系。
拥有100多处景点,景致丰富。比如着名的“圆明园四十景”,每一处景观都独具特色、风格各异。这些景点既有中式传统的亭台楼阁、山水园林,也有仿照江南水乡景色建造的景观,如“平湖秋月”等,还有充满宗教元素的建筑,如“方壶胜境”。融合了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的高超技艺和独特风格。
园内有一些大型的建筑和建筑群,如位于圆明中心地带的正大光明殿,是用于上朝理政等活动的政务大厅;还有规模最大的皇家祖祠鸿慈永祜等。
圆明园不仅是一座园林,还是一座收藏相当丰富的皇家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文物、珍宝、书画、典籍等,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精华。被誉为“万园之园”,其规模和艺术价值在当时的世界园林中都处于顶尖水平。
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道伤痛,这一事件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象征,圆明园不重建,时刻提醒着人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1860年10月7日,英法联军已经对圆明园进行了第一次抢劫和部分放火。
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大火三天三夜不熄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英军烧毁安佑宫时,被锁在宫中的300多太监、宫女、工匠都被活活烧死。
英法联军是一个整体行动的军事力量。1860年,英、法扩大战争,再度任命额尔金和葛罗为全权专使,率英军余人,法军7000余人。但在火烧圆明园这一具体暴行中,法军虽参与了前期对圆明园的劫掠,但在英军实施纵火焚烧圆明园时,法军并没有参与其中。
当时法军统帅蒙托邦和法国公使葛罗认为火烧圆明园是“毫无意义的复仇”,可能会打破与恭亲王的谈判关系,使联军处于孤立境地,所以持反对态度。这与英军的急切和激进形成了鲜明对比。对于火烧圆明园这一恶劣行径,主要是英军的所作所为,法军在这方面的责任相对较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火烧圆明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被大火所困,葬身火海。圆明园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圆明园以及周边的静明园、清漪园、静宜园、畅春园等行宫都化为灰烬。圆明园历经清朝几代皇帝150多年的心血修建,园内一百多组建筑群无一雷同,风格各异的园林建筑融会贯通,景色富有诗情画意,是“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却在大火中被付之一炬。
圆明园中存放的大量有关中国哲学、科技、历史以及艺术等方面的最为珍稀和精美的约一万零五百卷图书档案,都在大火中灰飞湮灭。
19世纪中叶,英国等西方国家工业发展迅速,需要广阔的市场来销售其工业产品。而中国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国家,对西方来说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当时中国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对外来商品的需求有限,而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在欧洲市场却备受欢迎,导致西方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存在巨大逆差。为了改变这种贸易不平衡的局面,西方国家试图通过武力打开中国的市场,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英国等西方国家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鸦片的流入不仅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也严重危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清政府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的健康,开始进行禁烟运动,其中林则徐虎门销烟等行动严重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贸易。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企图迫使清政府开放更多的口岸,以便继续进行鸦片贸易和其他商品的倾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