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不明不清第十个名字 > 295 为国取士2(第1页)

295 为国取士2(第1页)

“恭喜万岁爷又得一助力!”做为新政的执行者之一,王安当然也跟着高兴。水印广告测试水印广告测试

不是装的,所谓天子门生,虽然象征性更多却也不是没有用。尤其是被皇帝亲自选出来的进士及第,毕生都会以皇帝的学生引以为傲。

这样的进士越多,将来和皇帝一条心的官员也就越多,对新政的实施帮助也就越大。新政推开了,皇帝大权在握,司礼监自然也得跟着水涨船高。

“先别忙着恭喜,到底是不是人才此时下结论还为时过早。让他们在翰林院里待着没什么大用,一并派给袁应泰从知县做起,看两年再说吧!”

按照大明的惯例,一甲进士都是要进翰林院任职的。虽然没什么实权,却可以随时接触到皇帝,先混个脸熟,保不齐哪天因为写字漂亮、作诗出彩就简在帝心了呢,是入阁的不二之选。

但从辛未年的殿试开始洪涛就把这个规矩给破了,无论一甲、二甲、三甲进士,除了少数必要之外,其余的尽可能授实职外派,用后世的话讲叫做去基层锻炼。

没错,洪涛就是这么想的。他认为让这些经过层层筛选出来的大明顶尖后备人才,窝在翰林院里整天摆弄史料陪皇帝读书,等于全给废了。

没有任何基层工作经验、不察民间疾苦,即便将来入阁,以他们的眼光和阅历也想不出来什么高屋建瓴的治国之策,全是纸上谈兵之辈。

想在自己手下成为一名合格官员,最基本的素质不是读过多少经史子集,也不是字写得漂亮不漂亮、诗词做得美不美,而是治理一方的能力和经验。

如何评价能力高低,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放到基层去办实事,是骡子是马拉出去溜一两年就能看得清清楚楚。有能力者调回中央到六部任职,继续锻炼几年再酌情安排,无论做尚书、大学士还是镇守一方,都要更加自如。

眼下广东的新政正在如火如荼铺开,即便有李贽、袁应泰、李如梅、左光斗、金世俊等人尽心尽力,人手方面依旧不算很充裕。

让新科状元、榜眼、探花过去任职,不光能让他们得到锻炼,又可以成为新政的助力,还能进一步阐明皇帝的态度,一举三得的好事。

“陈家树与刘复礼皆广东籍……”对于皇帝的决定王安没啥意见,但有件事不得不提醒,大明律规定官员不得到原籍任职,得避嫌。

“……那就先去福建!”

这下真把洪涛问住了,该死的回避原则太耽误事儿。但再怎么麻烦也不能说改就改,这些规矩都是大明朝的底层制度,在没有百分百把握的前提下轻易碰不得。

既然广东去不得,那就去福建好了。和广东的情况差不多,福建除了有福州、泉州这样的大型港口和大量靠海为生的百姓,在农业方面名列全国倒数。哦对,福建比广东多了一种值钱玩意,茶叶。

等到广东的新政全面铺开,下一步就该福建和广西了。为啥不往内陆扩散?这就是洪涛圆滑的地方,或者叫鸡贼。他的性格里缺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坚定意志,做事总喜欢找弱点钻漏洞,怎么容易怎么来。

和广东、福建相比,内陆省份的百姓更保守,更不容易快速接受新政。如果再有影响力比较大的人暗中反对,比如当地士绅官员,反倒容易产生强烈的排斥情绪,真要闹起来很麻烦。

到时候海军是鞭长莫及,当地卫所又极不靠谱,无论从任何地方抽调军队镇压,最终结果都是亲者痛仇者快,得不偿失。

广西则不一样,当地少数民族众多,生活艰苦,气候适和,只要证明种植甘蔗、番麦、番薯、橡胶树、可可树、烟草确实能吃饱饭,他们就会抛开本来就不强的成见,先试试再说。

另外广西东部紧挨着广东,水路交通还算便利,两地民众多有往来,不等刻意宣传,新政的好处就会慢慢传过去,助力会小一些。

那为什么不往浙江、南直隶发展呢?这两个地方都靠海,自古就有经商的风俗,手工业发达,应该比福建、广西的条件更优越。

没错,表面上看南直隶和浙江确实是推行新政的最好选择,不过千万别这么做,即便洪涛手里已经有了些兵权可以自保了,还基本控制了内阁,也不敢把手伸过去。

无它,南直隶和浙江是明朝文官集团的大本营。当地的士绅地主,有一个算一个全是文官集团的拥趸,也是既得利益者。啥新政旧政的,只要敢触碰到他们的利益,结果只有一个,你死我活,人家才不管谁是皇帝呢。

而且南直隶和浙江是明朝最富的区域,古人说的好,穷则生变。越穷的地方越容易接受变化,反正不变也是受穷,冒险试一试说不定能翻身。

反之则不然,越富的地区相对越保守,不愿意改变规则,更不想尝试新鲜事物,尤其是不受他们控制的新鲜事物,变化对他们来讲,风险太大,保守才是正路。

之所以手里缺人,依旧要把陈炬、王国泰派到南京去抓住护陵的军队,目的就是防止被当地势力染指,为将来的总攻创造有利条件。

按照洪涛的计划,先南后北,最后才是中间。南是广东、福建、广西,北是北直隶,也就是京师周围。

等这些地方的新政发展起来了,民众富裕了,经济活跃了,从民间层面上就会让相邻的省份部分接触并参与进来。到时候再通过行政手段酌情推进,估计耗费个十年八年的,才有可能在全国铺开。

慢?不慢了,从无到有,用二十年时间彻底改变一个拥有一亿人口大国的基础层,已经算非常快速了。人的习惯和文化,想彻底改变非常难,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二十年时间,不是改造的时间,而是更新换代的时间。以古代的平均寿命计算,二十年基本就是一代人,洪涛打算放弃整整一代人,集中精力去影响下一代,这样更容易。

当然了,最终能不能成功还得走着瞧。以上的计划是最理想状态,期间无论遇到任何意外,包括内部和外部的都有可能影响进度,很不确定。

(本章完)

www。biqizw。com比奇中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