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红楼我是贾琏 第一百二十五章 殿试、文如惊雷 > 第二十章 清欠不是官做的事情(第3页)

第二十章 清欠不是官做的事情(第3页)

这话的意思,我来提建议,皇帝同意即可。通俗的说,黑锅我来背,有怨气冲我来。

承辉帝面带感动之色,欲言又止,本想说这样不妥,奈何太香了,话到嘴边收回去了。

张廷恩嘴上没说啥,心里却是很明白的,君王所有的恩义都是有利益驱动的。

传统士大夫的家国情怀是张廷恩做事情的驱动,追求的是青史留名。这事情即便做不成失败了,未来在史书上,也能留下一段文字记载。

从眼前的皇帝的心态看,张廷恩觉得十有八九在未来的某一天,皇帝要卖他的,不说卖脑袋,用他的官职来平息其他官员是愤怒,可能性很大。

最终承辉帝转移了话题道:“贾恩侯这个浪荡子,竟生了个好儿子。”

张廷恩一听这个,心里更加确定,这一回怕再被弹劾去职,恐怕没啥机会再回朝堂了。

当初太上皇一句话,承辉帝就给李清罢免了,张廷恩上书为李清鸣冤,痛陈追欠之利害,结果被一大群朝臣弹劾。李清和张廷恩先后被罢免,先后进了青云书院教书。

现在旧事重提,要起复张廷恩和李清,并不是皇帝良心发现,而是户部没钱了,据说都能跑老鼠了。内库倒是有钱的,皇帝舍不得掏出来。偏偏赶上西北叛乱,西南有蛮族扰边,打仗是需要钱的,户部拿不出钱来,怎么办?

对外面说的时候,皇帝肯定是永远正确的,这个道理亘古不变。真要下面的臣子对皇帝不满到了极点,那就一定是先有奸臣,如果奸臣拿下都无法摆平群臣,接着就要清君侧了。

清君侧的这个词,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最成功的一次行动是朱棣。

皇帝主动提起贾琏时,张廷恩决定说实话:“贾琏敏而好学,奈何出身所限,即便高中进士,未来也虚陛下耐心调-教,如能收其心,可类林如海。”

啥意思呢?张廷恩把培养贾琏的思路说明白了,这家伙是个勋贵子弟,将来真的中进士,文人集团肯定是排斥他的。这是太祖时期定下的文武制衡策略导致的结果。这是出身决定的,唯独能改变这个情况的就是皇帝了。

你不是进士么?那行,你去做文官,在文官队伍中,唯一的靠山就是皇帝了。

就像林如海那样,探花出身做了文官,太上皇时期只能在翰林院泡澡,承辉帝登基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林如海丢去做了巡盐御史。专心的给皇帝做孤臣,守着盐税钱袋子。

天家无情,皇帝更无情。

贾琏出门后一脸气急败坏的上了车,让车夫赶紧走,越快越好。

td,本以为张廷恩是条大腿,没曾想是个祸根。刚才在屋内,那个中年人说到清欠的事情时,贾琏心里的心如同泡在三九寒天的冰水里。

所谓断人财路杀人父母,清欠等于从别人的口袋里抢钱,这不是把天下的官员都得罪光了么?什么?从户部借的钱?还是那句话,凭本事接的钱,为何要还?

清欠这个事情,皇帝下旨也不好使。钱进了口袋,你让掏出来,跟杀他没区别。

贾琏打定主意,以后离张廷恩远一点,没事别去他哪。

回到家中的贾琏很心疼那坛子好酒,唉,怎么就摊上这么一个老师呢?

千万千万,张廷恩别接这个差事。不过看当时的情况,张廷恩是要接的。

所以贾琏才唉声叹气啊,想到历史上的清欠,贾琏更头疼了,现在想不认这个老师,还来得及么?肯定是来不及了,师徒名分定下了,这个张廷恩也是坑啊。

贾琏几乎已经看到,张廷恩因为清欠得罪了无数的人,被撵出京城甚至被罢官。

当然这要看太上皇和当今的皇帝,两者要是达成了一致,必须清欠,没准张廷恩顶多一个外放做官,如果是当今皇帝单独的想推动这个事情,张廷恩最坏的结果是送命。

不管了,这个事情不该贾琏操心。

第二天一早,贾琏来到书院,看门柳老头一直盯着他看,贾琏悻悻的回车上,拿了一坛子酒下来,递给老头,笑的比哭还难看。最终还是没能躲过去,这一波亏大了啊。

柳老头还是没放过他,开口笑骂:“竖子,真当老夫贪你一坛子酒么?”

贾琏赶紧赔笑:“没有,别误会,真不敢。”

三连之后,老头这才露出笑容道:“臭小子,聊两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