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的乡村,还没有自行车,到哪里都是步行。
致桦娘家与婆家,也就是邻村。步行大概半个多小时吧。
所以,致桦带孩子回娘家也方便。一年至少回个三两趟。
小来伍就是在走外婆家的路上长到了三岁。
现在三岁的儿童就可以上幼儿园了。
可是在乡村,三岁的孩子就可以丢手自己玩耍了。再也不用一个大人整天看着带着。
有左邻右舍的同龄玩伴,有的小孩子,有老人带着,一般都不是婆婆带,而是婆婆的婆婆带。就是四代同堂的姥姥和姥爷。
在乡村,结婚都比较早,有的二十岁不到就结婚了。从年龄往上推,二十岁结婚的人,父母也就四十多岁,四十的夫妻,公公婆婆好多都在呢。相当于姥姥姥爷极了。
农村人,家族意识浓厚,有一个姥姥或姥爷照看自家重孙的,就可以顺带看几个,包括邻居的孩子。都是一个姓,一个祖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般长房的家庭,大多四代同堂。
只要孩子能走会跑就行了。那时候。没有人贩子这个词。
各家各户的孩子,多是散养长大。
小来伍没有姥姥姥爷,田地里需要人手做活时,只能让小来伍自己玩耍,或与邻居小朋友们一起。
一般到了中午,致桦尽量从地里回来,看看孩子,吃个午饭,再去地里干活。傍晚再回家。
庄稼人,不种地,吃什么。
所以,下地干活是本职工作。
农村都这样,安全得很。本来三岁的孩子,就可以脱手了,自己会吃会喝,能走会跑的。顶多大人回家做好饭就可以了。
这是五月的一天,一大早,一家人都合伙做家务,洗的洗衣服,做的做早饭,吃过早饭,要到地里去干活,这两天,地里有点小忙。
跟往常一样,致桦与婆婆一起到地里去了,直干到大约十二点多才回家吃午饭。
农村人的午饭,也简单,就是早上多做一点,中午不够吃的话,在弄一点凑合凑合。
已经到了包产到户的年月,做起农活,比走大集体时要松散一些,除了双抢农忙带饭到地里吃,一般平日里,中午都是尽量回家里吃午饭。
这天,致桦和婆婆跟往常一样,到了中午回来做午饭,一到家,还是老习惯,把小来伍叫回来,再开始做饭,吃饭。
回到家里的致桦,到老屋查看小家伙在干嘛。致桦在堂屋内没看到儿子,又到各个房间里去找,找了一圈,嗯,没看到儿子呀。
婆婆去厨房做饭,致桦到自己楼房去查找。想到儿子白天,不会在自己家里玩耍的,因为,致桦把房门是锁着的,但是,大门总是敞开的。
致桦来到自己的房子,哪里有儿子的影子。
这时候,致桦就有点小慌张了,在左邻右舍家,都都找了一遍,没看见小家伙。
前后三排的几户人家都找了,没找到。
嗯,这就奇怪了,小家伙跑哪里去了。
说过了,那时候没有人贩子的。至少致桦他们那里的村子没有,从来没有发生过丢孩子的事。
前前后后,里里外外都找了一个遍,就是没看到儿子。
这时候,婆婆饭都做好了,就等一起吃饭呢。听媳妇说孙子没看到,也慌了神。
怎么办?还能怎么办,找呗,帮忙找呗。
一般两三岁的孩子,绝对不会自己走远。
婆婆也参与寻找的队伍,婆媳俩加大了寻找的范围,往前面继续找,说不定跑到了前几排的人家去玩去了。
可是,婆媳俩转了一大圈,把整个小组都找了一个遍,还是没看到小伍。
这一下子,致桦与婆婆彻底地慌了神,真着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