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大宋头陀笔趣阁 > 第二百七十二章 国之战二(第4页)

第二百七十二章 国之战二(第4页)

站在第一排锋线堡寨的寨墙处,望着眼前八卦阵一般的战场,李鄂也默默点了点头。

对资源的利用率,也是农耕文明的拿手技艺,感受着身后日夜不熄的篝火带来的热度,看了看远处冰原上在逐渐增加的毡帐,李鄂脸上的冷笑,也如冰原一般酷寒。

战至此处,农耕文明的优势尽显,有军寨、有燃料、寨中温度的提升,也降低了弓弩的折损率,战争之中,许多因素都是一环套一环的。

坏的时候,只有雪上加霜;好的时候,又如锦上添花。

今冬,女真部族还有余力组织大规模的野战,明春开始,只要战事不熄,金贼一方就要面临大自然最可怕的灾难:饥荒!

大宋的农耕有青黄不接的时候,渔猎也是一样,而且渔猎跟耕种不同,缺不得青壮。

农耕缺了青壮,还可以借助大牲口之力。

渔猎没了青壮,便没有了狩猎食物的来源,春季的山林百果不生,老弱妇孺们即便想要采集,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到了锋线几日,看了看金贼毡帐的增加速度,李鄂便能大致估算出对面的金贼,肯定是遇上了补给问题。

他所部荡北军跟各族青壮,没了补给,没了取暖之物,没了食物还可以扫荡周边的部族获取。

除了抢掠之外,他李鄂还有一个人口亿兆、税赋亿兆的大宋作为辎重补给之地。

但金贼一方就没有这方面的便利了,若他们如李鄂一般,劫掠黑龙江的部族,那金贼的立国之基也要瞬间坍塌。

人丁不足、补给不足,让来到锋线处的金贼踯躅不前,后勤补给以及援军未到的李鄂,也乐得跟金贼对峙。

这一场宋金国战,拖的越久,对李鄂一方而言优势越大。

几十万人汇聚,每日的粮草消耗就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如今李鄂自大定府、析津府草原掳掠的牛羊还没吃完,沿途劫掠建州、平州、宗州、辽阳府、阿城的粮食、牲畜,便足够大军支撑到开春了。

除了劫掠而来的补给,若算上荡北军的补给,这仗打到来年夏秋季节,李鄂都不虞缺粮。

他所缺无非就是弓弩而已。

如今军中工匠,也在发挥能动性,每个军寨的不熄篝火旁,都在烤着一根根可以制作弓弩的薪材,以备不时之需。

身处胡里改路河谷锋线的李鄂,稳坐军寨之上,已经发起动员令的汴京城,首先发付的军资就是大批量的弓弩。

如今幽云一路,已尽在李鄂掌握之中,登州的孙新、蓟州的杨雄,已然将军中弓弩先期发到了阿城。

后续弓弩,也已进入幽云地域,另一路补给,也自大同府起运,大战开始之际,李鄂这边,至少有二十万副弓弩的补充。

这些弓弩虽说做不到人手一副,但勉强应急还是够用的。

有了李鄂在铁州设计的四轮转向马车,汴京城中般载行的太平车,稍经改装便可用作运输军需。

李鄂在大定府、析津府所掠牛羊马匹,也有几万头牛马被解到了汴京城中。

之前大同府的种师中、大定府的折可求、析津府的李孝忠,也没少在草原上劫掠牛羊马匹,其中半数也都解到了汴京城。

如今的汴京,虽说没有恢复至政和年间的繁华,但原本繁华的六七成还是有的。

李鄂要调曹曚、韩世忠、杨沂中去东北金国境内效力,起初新皇赵构是不许的。

但终究胳膊拗不过大腿,李鄂的调令消息一露,用不着别人劝解,韩世忠、杨沂中自然会第一时间跟新皇赵构说明其中缘由。

不去东北便要死在汴京,李鄂的调令,虽然说的是让两人去东北剿灭金国镀金,但调令之后的杀气,也是毫无遮拦的。

只因如今时节,东北的调令未动,来的是三衙总帅曹曚的商议。

待东北的调令来了,两人不动,枢密使李鄂军令杀人,那是直接由妙玉观跟政事堂决定,大宋皇城,并无决定权。

李鄂因海上盟约一事回转汴京,跟新皇赵构有过君臣秘议,再经大同府进入草原,由草原转去东北的这段时日。

以为枢相李鄂好说话,给他留面子的赵构,也没少带着韩世忠、杨沂中两人在汴京城中蹦跶。

没有约束的几人越蹦跶越欢实,如今枢相李鄂的钳制手段来了。

韩世忠、杨沂中这边,李鄂还算是跟新皇商议了一下的。

自打右相权邦彦府上秘议之后,曹曚那边又在附逆伪楚杜充的人员之中,找了十几家开刀。

而这十几家,俱是之前赵苟爷带着俩虾兵蟹将勾连到的人物。

曹曚这边以叛宋之罪杀文脉之人,也是毫不留手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