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起失踪案件有很多相似之处:
其一,失踪时都是单身独居状态,尹晓月案件中,室友韩薇去了男朋友那里,陶欣蕾案件中,室友邵娟“主动”回了老家;
其二,犯罪嫌疑人并非使用暴力手段敲开失踪者的家门,表明犯罪嫌疑人和二人认识或者熟识;
其三,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工具都包括一辆自行车,在尹晓月的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疑似控制了尹晓月,然后让对方坐在后座,伪装成正常骑车载人离开,而在陶欣蕾的案件中,我和邱楚义也就犯罪嫌疑人控制带离陶欣蕾进行了模拟,推测犯罪嫌疑人通过电击棒电晕了陶欣蕾,然后让其坐在自行车后座并进行固定,伪装成正常骑车载人离开。
其四,失踪者尹晓月和陶欣蕾都是长发女孩,容貌姣好,二人在外形上也有神似之处,且二人性格都比较内向,不爱与人交往,这可能也是犯罪嫌疑人选择她们为作案对象的原因。
另外,尹晓月在失踪之前曾联系过同住的韩薇,甚至表明好像有人在跟踪她,通过饭店服务员小米所描述的尹晓月的精神状态,她应该没有说谎,她很可能被犯罪嫌疑人跟踪了。
也就是说在作案之前,犯罪嫌疑人通过这种方式掌握了尹晓月的日常轨迹。
在陶欣蕾失踪案中,犯罪嫌疑人选择在邵娟“回家”后作案,表明他对于陶欣蕾的日常轨迹也有一定掌握,陶欣蕾很可能也被跟踪了,只是她未察觉,也可能察觉了,但是没有向任何人表明。
09
鉴于尹晓月和陶欣蕾的失踪案件在作案对象选择和作案模式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且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两起失踪都没有更多可追查的线索,在最新的一次案审会之后,老队长决定将两起案件做并案处理。
如果废弃蓄水池中无名尸骨确系尹晓月,这就是一起系列绑架杀人案件,那么陶欣蕾失踪的生存状况也不容乐观。
也可能,她现在已经死亡,被抛弃于某地了。
在两起失踪案件做并案处理后,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犯罪嫌疑人是如何做到的与尹、陶二人都认识甚至熟识的。
我和老队长还有邱楚义等人就二人的人员背景和社会关系进行了再次梳理排查,确定尹晓月和陶欣蕾没有任何关联,她们的社会关系也无任何交集。
这么说来,犯罪嫌疑人并不是同时认识她们的。
犯罪嫌疑人确实存在于二人的社会关系中,但是存在先后顺序,他先认识了尹晓月,绑架杀人,然后又认识了陶欣蕾,实施犯罪。
虽然我们的分析清晰,但是尹晓月和陶欣蕾的社会关系非常简单,可以说是一目了然,一个就是饭店的老板同事,出租房的室友以及周围不太熟络的邻居,另一个就是学校的老师同学,家人朋友以及并不复杂的校园关系。
虽然废弃蓄水池尸骨案和陶欣蕾失踪案件做了并案处理,但是在实际侦破中,并没有太多进展。
我和邱楚义不免有些心烦气躁,尤其是邱楚义,急的更是不停拍桌子。
老队长仍旧是那个气定神闲的样子,一边喝着茶水,一边看着卷宗。
邱楚义瞄了老队长一眼:“就那么薄薄的两本卷宗,翻来覆去看了快要一天了,也没有看出个所以然。”
我没有说话。
我知道,其实,老队长心里比任何人都要着急。
晚饭就是简单的炒饼、咸菜和粥。
吃过晚饭,他又继续翻阅那两本卷宗了。
一直到了半夜,我下楼的时候,看到老队长仍旧坐在办公室。
他放下卷宗,若有所思地看向窗外。
我悄悄推门进去,他如梦初醒,见我进来了,淡然一笑:“还没睡?”
“睡不着,就想下来走一走。”我应声,然后坐到老队长的对面:“您有什么新发现吗?”
“来一根?”老队长弹出一根烟,问我。
我摇了摇头。
烟点上了,他却一直没有抽:“关于尹晓月和陶欣蕾案件的笔录,我看了好几遍,我有一个疑问,也是我们之前一个忽略的问题。”
“什么问题?”我来了兴致。
“就是对于认识和熟识人群的认定。”老队长娓娓道来,“在之前的分析中,我们一直是这么认定的,不管是尹晓月还是陶欣蕾,都和犯罪嫌疑人认识,甚至是熟识,因此,她们才可能放下戒备,为对方开了门。但是,这种认识和熟识更多的是周围人的一种主观感受,而不是尹晓月和陶欣蕾的个人感受,你明白吗?”
“哦,我明白了。”老队长的话突然就打开了我的思路,“比如,我和邱楚义还有值班民警张智,在您看来,我和邱楚义每天一起办案,应该是最熟识的人,相比邱楚义,我和张智没什么交流。实际上,在工作之余,我和张智也有交流,而且在我心里,我主观地认为张智也是我熟识的人。”
“没错,就是这个意思。”老队长笑了笑,“我们以为走访了该走访的人,调查了该调查的人,实际上,还有一些看起来和尹晓月和陶欣蕾没什么交集,但是在她们心里,却认定对方是熟识,甚至是值得信任的人仍旧隐藏在人群中,比如看起来很憨厚,总是客客气气的清洁工,比如每次见面都会打招呼的街口卖菜老太。”
“可是,我们不是她们,怎么知道她们心里还隐藏多少这种主观认定的熟识的人呢?”我反问。
“那我们就把自己当做她们,模拟她们的生活,体验她们的日常,接触她们的社交。”老队长意味深长地说,“一定是她们会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又不足以引起他人注意的人。”
当老队长告诉邱楚义要我们模拟尹晓月和陶欣蕾的日常学习和工作状态的时候,邱楚义直接从椅子上蹦了起来:“您说什么,您要我,扮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