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古代爱国人物故事 > 第149章 甘文焜 清初忠烈的辉煌与悲壮(第1页)

第149章 甘文焜 清初忠烈的辉煌与悲壮(第1页)

一、早年经历

甘文焜的早年经历充分展示了他作为一个清廉且尽职尽责的官员形象。他自幼便显露出不凡的才华,擅长骑射,又酷爱读书,尤其倾慕古代那些忠君爱国、孝敬长辈的故事。这些特点在他后来的仕途生涯中得到了体现。

最初,甘文焜以官学生的身份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很快便被任命为兵部笔帖式。这个职位虽然不高,但却是一个重要的起点,为他后来的升迁打下了基础。由于工作勤勉,表现优异,甘文焜逐步晋升,直至成为礼部启心郎。在此期间,他多次代表皇帝出使各地,因其出色的表现,深得圣上的赏识。

到了康熙元年(1662年),甘文焜被调任为大理寺少卿,这标志着他在司法领域也开始崭露头角。次年,他又被提拔为顺天府府尹,负责管理首都及其周边地区的行政事务。在这一时期,他展现出了一个公正无私的形象,尤其是在处理崇文门税务不公平的问题上,他不仅敢于直言,而且拒绝接受额外的管理权,以免被误解为谋取私利。

到了康熙六年(1667年),甘文焜被委以重任,担任直隶巡抚。此时,他对地方治理的见解与当时的左都御史郝惟讷有所不同。郝惟讷认为督抚亲自巡视属地会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建议废止这一惯例。然而,甘文焜并不认同这一观点,他认为亲自巡视对于了解实际情况、解决民生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康熙七年(1668年)六月,他上书请求恢复督抚的巡视制度。

在担任巡抚期间,甘文焜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付诸实践。他独自驾车前往保定、真定等地,亲自查看由水灾带来的损失情况,并及时向朝廷报告,请求减免受灾地区的赋税。面对总督白秉真关于赈灾费用的担忧,甘文焜更是毅然决然地拿出了自己的俸禄三千两银子来帮助受灾的百姓,这一举动无疑赢得了民心,也得到了朝廷的认可。最终,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不仅帮助了灾民,自己也获得了进一步的晋升,被加封为工部侍郎。

二、出任总督

甘文焜在康熙七年(1668年)被擢升为云贵总督,这标志着他进入了职业生涯的一个新阶段。作为云贵总督,甘文焜的职责不仅仅是维持当地的社会秩序,更重要的是处理复杂的边疆事务,特别是在应对吴三桂的动向上。

吴三桂当时镇守云南,他利用边境纷争企图巩固自己的军事力量。为此,吴三桂捏造了土番康东入侵的消息,试图诱使甘文焜调动军队,然后暗中唆使凯里的苗族趁机作乱。然而,甘文焜洞察了吴三桂的计谋,他判断康东不会构成重大威胁,而凯里苗族的动向才是真正的隐患。于是,甘文焜采取了先发制人的策略,指挥部队攻击凯里苗族的核心区域,派遣副将冶秉忠去剿灭阿鲁山的苗族,杀死了苗酋阿戎。在平定了凯里苗族之后,甘文焜才着手与云南方面合作,准备联合讨伐康东。但吴三桂害怕自己的图谋败露,声称康东已经逃走,这使得吴三桂对甘文焜更加警惕。

甘文焜不仅在军事上有所建树,在治理云贵地区的过程中也展现了卓越的能力。他亲自巡视云南、贵州两地,深入了解当地的情况。在康熙十年(1671年)三月,他上疏指出滇黔两地山道崎岖,气候多变,导致许多官员在任职期间不幸去世。他请求朝廷允许这些官员的家属领取路费,以便将遗体送回家乡安葬。这一提议得到了批准,并成为了制度的一部分。

同年九月,甘文焜遭遇了母亲去世的家庭变故,他向朝廷提出辞职申请,希望返回家乡服丧。但是,鉴于他在云贵的重要作用,康熙帝下令让他继续在任上履行孝道。尽管如此,甘文焜还是请求回家安葬母亲,并获得了批准。

与此同时,吴三桂看到了机会,请求兼任云南巡抚,并试图通过控制军队来加强自己的权力。他要求将甘文焜所辖的军队全部调往云南,希望通过给予利益来争取他们的效忠。这一系列动作显示了吴三桂正在扩大自己在云南和贵州的影响范围。

随着甘文焜离开,吴三桂进一步巩固了对云贵两省的控制,不仅掌握了两地文武官员的任命权,还能够影响其他省份的官员选拔。他与朝中的权臣如鳌拜相互勾结,形成了内外呼应的局面。经济上,吴三桂享有独立的财务运作权,每年还能从国库领取巨额资金,并通过征收苛捐杂税、开采金银铜矿、自铸钱币等方式积累财富。此外,他还通过茶马贸易与西藏建立联系,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实力。

三、独撑危局

康熙十二年(1673年)正月,随着广东的尚可喜请求回辽东养老,吴三桂也试探性地上书请求撤兵,意图测试清廷对其的信任程度。康熙帝察觉到这是一个削弱吴三桂势力的机会,随即批准了吴三桂的请求,并命令其撤至山海关外。然而,吴三桂并没有遵照命令行事,反而在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673年12月28日)以“兴明”为名,自封为“总理天下水陆兵马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正式宣布叛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吴三桂在昆明开设铸币厂,筹集军饷,并组织云南各地的土司军队,准备发动全面进攻。他命令云南的民众蓄起长发,穿上明代服饰,以此来表明他恢复前朝的决心。吴三桂的军队打着“伐暴救民”的旗帜,试图赢得士兵的支持,并煽动民众加入他的事业。

在吴三桂叛乱的前几天,他杀害了不愿意与他一同叛乱的云南巡抚朱国治。随后,他迅速行动,派马宝率军向东进军贵州,同时派遣王屏藩向北进攻四川。此时,贵州提督李本深和云南提督张国柱等人纷纷响应吴三桂,暗中集结军队,准备哗变。

面对如此危机,甘文焜在十月重返贵阳担任云贵总督后,立即向朝廷报告了云贵地区叛乱的情况,并派遣族弟甘文炯紧急赴京通报。同时,他也通知了川湖总督蔡毓荣,请求派遣援军协助平叛。甘文焜命令李本深率军驻防盘江,以阻止吴三桂的军队东进贵州,但李本深并未执行命令,反而找各种理由推脱。甘文焜严厉警告李本深,强调忠诚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为国尽忠,但李本深对此置若罔闻,并最终在安顺公开倒戈,加入了吴三桂的阵营。就连贵州巡抚曹申吉也未能坚守阵地,同样投降了吴三桂。

当安顺失守后,甘文焜亲自率领部队前往前线,准备在贵阳坚守阵地,抵抗叛军。然而,他很快发现,贵阳的守军已经被吴三桂收买,不再听从他的命令。当甘文焜召集士兵准备誓师作战时,一些军官竟然劝说他投降吴三桂。士兵们表示,吴三桂对他们有恩,给了他们生活上的帮助,并承诺立功受赏。由于缺乏教育,他们认为忠诚于吴三桂才是正道。

甘文焜未曾想到,吴三桂早已通过一系列手段,在军中埋下了分裂的种子。任何追随甘文焜的人都受到了压制,而那些听命于吴三桂的人则得到了提拔和奖励。这样一来,吴三桂实际上已经剥夺了甘文焜对军队的实际控制权。在这样的情况下,甘文焜试图召集贵阳城内的官员共同应对危机,却发现这些官员在关键时刻都避而不见。

四、为国殉难

甘文焜在面对吴三桂叛军步步紧逼的危急时刻,做出了最后的抗争。贵阳城内形势危急,叛军的白旗已经在城中若隐若现。甘文焜深知贵阳难以坚守,决定转移至镇远,那里地势险要,既可以作为抵御叛军的屏障,又能成为号召忠于朝廷力量的据点。

在离开贵阳之前,甘文焜为了防止家人落入敌手遭受侮辱,命令自己的妾室盛氏带领家中妇女七人自尽。这一悲壮的决定,体现了甘文焜在极端环境下对家人名誉的保护。随后,甘文焜带着他的四子甘国城以及其他几位随从,包括笔帖式和善、雅良等十余人,日夜兼程赶往镇远。

然而,当甘文焜一行人到达镇远时,发现驻守施秉偏桥卫的守将江义已经投靠了吴三桂,并在沿途设伏拦截。在文德关,甘文焜一行与叛军发生激战,最终仅剩下四人突破重围,抵达镇远。镇远四周环山,中间有一条河流穿过,唯一进入城中的大石桥已经被叛军控制。

甘文焜带着仅剩的四骑,在镇远府城左冲右突,最终疾驰至府城大码头,冲上了浮桥。浮桥南端不远处便是吉祥寺,甘文焜一行人迅速冲入寺中,并将山门反锁。江义的部队紧随其后,将吉祥寺团团围住,并大声呼喊,企图迫使甘文焜投降。

面对敌人的威逼,甘文焜表现出了不屈的意志。他坚定地说:“身为守边大臣,理应为国尽忠,即便死也无憾!”说完,甘文焜迅速写下了一封信,陈述吴三桂反叛的详情,寄给川湖总督蔡毓荣。在吉祥寺院内,几棵挺拔的柏树见证了甘文焜最后的时刻。他整理好衣冠,抬头望天,向京城方向行跪拜礼,表达了对国家和皇上的忠诚。接着,甘文焜挥剑刺向甘国城,随即自刎,鲜血洒在古柏之上,英勇就义,享年四十二岁。甘国城、和善和雅良也相继自杀,甘文焜死时,胡须依然竖立,双眼圆睁,表现出凛然正气。

甘文焜的牺牲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百姓目睹此景,无不痛哭流涕。甘文焜的死,不仅象征着个人的忠诚与勇敢,也预示了镇远即将面临的危机。叛军顺利逼近镇远,并逐渐侵入楚地。吴三桂见贵州已无阻碍,随即率领大军移师镇远,并在城东布置防线,进行练兵。

结语

甘文焜的故事,不仅是个人英雄主义的表现,更是清朝初期许多忠诚士人的缩影。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行动诠释了“忠”的最高境界,成为了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人物。

喜欢古代历史着名人物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