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我想看崇祯 > 第115章 衍圣公的姑奶奶(第2页)

第115章 衍圣公的姑奶奶(第2页)

单单一个投献和免税,就足以让一个普通家庭,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摇身变为当地大户!

有了财力,便能有更多的资源去培养下一代,只要能保证代代都能考中举人或是秀才,那这个家族便能一直延续下去,并且越来越强大!

若是能出一个状元或是进士,这个家族将会再一次产生质的改变!

所以,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商人对孔家的巴结,比那些文人更甚,几乎到了予取予求的地步!

按照青莲所说,孔家这一脉迁至漳州仅仅百年时间,便已从当初的几口人,两进院,百余亩田的微薄家底,发展成了现在的庞然大物!

如今在漳州,孔家住着高宅大院,奴仆丫环数百人,出则前呼后拥,入则宾朋满座。

城外,孔家更是有着数万亩的良田,数千佃户依附其下。

按照明初朱元璋定下来的田赋规定,官田每亩交纳田赋五升三合五勺,民田减两升,即为三升三合五勺。

以粳米为例,明朝一石约为153斤,每斤折合后世594克。

一石十斗,一斗十升,一升十合,一合十勺。

每亩民田田赋仅需交纳三升三合五勺,计算下来也不过才四斤左右。

但事实却是,江南一带士子众多,他们是不需要交纳田赋的。

他们不缴田赋,那这一部分田赋便嫁接到了百姓们的头上。

于是,三升三合五勺,就变成了四升、六升、八升,乃至更多。

而这个数值,一直在随着大明的建国时间增加而增加!

时至今日,已然达到了数斗之多。

据青莲所说,江南一带,田赋最重之地,又当属苏州,每亩田赋,如今已经高达八斗!

即一百二十二斤左右!

可此时的稻田,产量也不过300斤左右,这还是丰年的收成,若是灾年,只怕连一半的产量都没有,若是大灾,那就更不要说了。

四斤和一百二十二斤,大明立国二百余年,田赋几乎翻了三十余倍!

如此沉重的负担,逼的百姓们不得不去选择投献!

投献,便是将自家的田地,挂名在士绅们的名下,每年交纳一定的田赋给他们,而这个数量,一定是比交给朝廷的少。

但即使是这样,若是连续遇到灾年,在交纳过田赋之后剩下的粮食,依然无法让百姓们正常生活下去。

到了最后,只能向士绅们借高利贷,利滚利还不上,便要典卖土地低债,若是连典卖土地都不够低债的话,卖儿卖女的事情便不再稀奇。

这一支的孔家迁居至漳州不过百年,便已有了数万亩的良田,这也意味着,每年都要有不少的百姓,因为孔家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砰!”

朱由校越听越气愤,抓起酒壶便砸在了地上。

酒壶破碎,女儿红的味道瞬间弥漫在整个房间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